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一学习初一历史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一历史

当前:首页 >>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日期:10-31 19:53:46 | 初一历史 | 浏览次数: 906 次 | 收藏

标签:初一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西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 自从她自愿嫁给呼韩邪以后,西汉与匈奴之间友好相处了较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婚姻,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三、张骞出使的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四、概述“丝绸之路”对中西方交通的贡献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十五、魏蜀吴三国政权建立时间,南北朝的朝代更替顺序?   1、三国鼎立(220——280年) 官渡之战(200)——曹操统一北方(政治策略、重视人才、屯田) ⑴形成过程:刘备占领益州(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208)—— 孙权占据江东岭南(卫温访问夷洲) 曹丕称帝(220)——曹魏 ⑵形成标志:刘备称帝(221)——蜀汉 孙权称王(222)——东吴 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根本原因) 原因:政治——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⑶评价认识:外交——吴蜀联合抗魏,力量均衡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定基础 地位:促进江南和西南地区的开发, 促进民族融合 2、西晋的统治(266——316) ⑴建立:司马炎废魏称帝(266) ⑵统一:武帝灭吴,南北统一(280) ⑶灭亡:刘渊反晋,愍帝被俘(316) 速亡原因: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八王之乱(晋惠帝) 民族矛盾:刘渊反晋永嘉之乱(晋怀帝) 阶级矛盾:流民起义 3、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317——439) ⑴东晋的统治:司马睿建晋;刘裕灭晋 ⑵十六国的更替:五胡乱华 刘渊建汉——起兵反晋(304) 前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383) 4、南朝与北朝的对峙(420——589) ⑴南朝的更替:宋(最强大)、齐、梁、陈 ⑵南朝特点:定都建康、偏安江南、武将夺权、开发江南、佛教兴盛、士族强大 ⑶北朝的更替: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 ⑷北朝的政治:北魏统一北方(439)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封建化进程;加速民族融合 北周武帝改革——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朝代更替:东魏→北齐 曹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 东汉三国蜀汉西晋↘隋朝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十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概况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①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5926—3.415927之间,比欧洲早近1000年;又著《缀术》等书。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①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道教的改造与发展:①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他写的《抱朴子》在我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萧梁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2.佛教的盛行:名僧法显的《佛国记》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重要史料。伴随佛教而来的西域、印度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3.反佛与灭佛:①范缜在《神灭论》一文中,提出反佛思想。②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为巩固统治,曾先后两次灭佛。 三、承上启下的文学 1.文学特点:①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②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③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涌现出了一批杰出诗人。 2.建安文学: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的诗赋内容充实、风格苍凉、富有生气,史称“建安文学”。 3.田园诗: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农村生活,写下许多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的田园诗。 4.南北朝民歌: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有《采桑度》等。北方民歌最有名的是《敕勒歌》《木兰辞》等。 四、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艺术:①东汉末年(时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②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③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 2.绘画艺术成就:①三国时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②东晋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3.石窟艺术宝库: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十七、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十八、列举以小胜多的战役?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马隆3500——数万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6万——30万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8千——10万全歼敌军

上一页  [1] [2] 

TAG:知识点  历史  

相关分类

初一历史 更新

初一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