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二学习初二语文初二语文综合模拟试题

初二语文

当前:首页 >> 初二语文综合模拟试题

初二语文综合模拟试题

日期:10-31 19:43:16 | 初二语文 | 浏览次数: 847 次 | 收藏

标签:初二语文,http://www.gaofen123.com 初二语文综合模拟试题,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2)以衾拥覆 衾:被子(3)负笈从师      负:背(背着)(4)编茅为庵 为:做、做成2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2分)A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   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分)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是获得了很多知识(终于还是有所收获)。

  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2分)

  (一个)人如果不学习,那么他凭什么取得成就呢?

  2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请选用一句诗或对联来概括。(3分)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诗一句即可,1分)(五)科技作品阅读。(9分)《气候怎样“塑造”人类》

  ①人的一切,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里。

  ②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③在欧亚大陆,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为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④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民明显偏多。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武汉年日照时数为2085.3 1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最少,仅有1239.3小时,所以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

  ⑤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洪亮,性格诚实直爽。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24.选文介绍了气候从人的外貌(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自) 和性格两个方面来塑造人类,说明的结构关系是总分。(3分)25.第①段中加线的“完全”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不能。因为“并非”是“并不是”之意,如果去掉,就变成人的一切完全由人类自己主宰,与原文所表达内容不一致;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6.第④段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并分析其作用。(3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候对人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

  四 深层次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24--28题

  寻 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⑾(B)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⑿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27、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 看到衰草:寻春(责怪自己)→ 遥见草色: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后悔28、品读下面句子,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4分)①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

  ②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这一抹新绿让我精神振奋的样子,表达了我此刻的惊喜和对春天的喜爱心情。

  29、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4分)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

  30、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4分)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

  31、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4分)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

  五 作文。(60分)

  3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两题任选一题)题目一:以 《_________让我回味无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模拟试题  初二语文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 更新

初二语文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