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诗经三首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

当前:首页 >>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日期:10-31 19:43:51 | 高二语文 | 浏览次数: 782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语文,http://www.gaofen123.com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10.对诗中有关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言“无衣”就是没有上战场可穿的衣裳,由此可见当时百姓生活的贫困。

 

  B.“袍”是战袍,“泽”是内衣,“裳”是下衣。

 

  C.“兴师”就是起兵,指国家受到侵扰,要出兵打仗;“我”指即将出征的战士。

 

  D.“仇”是动词,“同仇”即共同的敌人,“偕作”是共同奋起,“偕行”是共赴战场。

 

  答案:A

 

  解析:A项中“无衣”是实写,不过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

 

  拓展应用

 

  (一)阅读下面古人对《诗经?魏风?伐檀》的两则评论,完成11—14题。

 

  甲:《伐檀》言君子之人不得进仕,坎坎然身斩伐檀木置之于河之涯,欲以为轮辐之用。此伐檀之人,既不见用,必待明君乃仕,若得河水澄清且有波涟漪然也。君子不进,由在位贪鄙,故责在位之人云:汝不亲稼种,不亲敛穑,何为取禾三百夫之田谷兮?不自冬狩,不自夜猎,何为视汝之庭则有所悬者是貆兽兮?何为无功而受禄,使贤者不进也?……在位贪鄙者,经三章,皆次四句是也。君子不得进仕者,章首三句是也。……故章卒二句,皆言君子不素飨以责小人之贪。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

 

  乙: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路也。今乃置之河干,用河水清涟而无所用,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士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禾,不猎则不可以和兽,是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诗人述其事而叹之,以为是真能不为空者。后世若徐颖(东汉人,躬耕而食,朝庭多次征聘不仕)之流,非其力不食,其厉志盖如此。

 

  (宋?朱熹《诗集传》)

 

  附:《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②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③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④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⑤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飨兮!

 

  注:①廛:chán,古制百亩。②县:xuán。③特:小兽。④漘:chún,河坝。⑤囷:qūn,粮食囤。

 

  11.《伐檀》中的“伐檀者”是什么人?(提示:要分别符合甲、乙文意。)

 

  答案:甲:不得进仕的君子;乙:自食其力的隐士。

 

  12.对“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应该怎样理解?

 

  答案:连用两个反问句,语气强烈,充分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行为的极大愤慨。同时“不稼不穑”与“取禾三百廛”、“不狩不猎”与“庭有县貆”形成鲜明对比,劳动者的辛勤劳动与奴隶主的不劳而获形成强烈反差。

 

  13.甲、乙两文的分析均有错误。请指出其错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

 

  相同点:它们都抹杀了____________的对立。

 

  不同点:甲文把这种对立曲解为____________的矛盾。

 

  乙文把《伐檀》曲解为对____________的赞歌。

 

  答案:奴隶与奴隶主  统治阶级内部  隐士

 

  这首诗是古代奴隶们创作的诗歌。表现了伐檀者的艰辛。通过奴隶们对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责问和讽刺,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内心的愤恨不平。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情况,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

 

  14.对“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甲、乙文是怎样理解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A.讽刺伐檀者在位食禄是吃白饭。           B.赞美不得进仕的贤君子不吃白饭。

 

  C.讽刺不劳而获的奴隶主吃白饭。           D.赞美自食其力的隐士不吃白饭。

 

  E.讽刺在位贪鄙者吃白饭。                 F.赞美伐檀的奴隶们不吃白饭。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D

 

  (二)阅读《诗经》中的一首诗,完成15—17题。

 

  桃  夭①

 

  桃之夭夭②,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④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出自《诗经?国风?周南》。②夭夭:茂盛而美丽的样子。③于归:指姑娘出嫁。④蕡:fén,果实累累的样子。

 

  15.诗中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艺术手法?

 

  答案:兴。

 

  16.哪个成语出自此诗?试作说明。

 

  答案:逃之夭夭,将“桃”谐音为“逃”,“夭夭”已无此意。

 

  17.写出出自《诗经》的一些成语(不少于三个)。

 

  答案:逃之夭夭、一日三秋、辗转反侧、信誓旦旦等。

 

上一页  [1] [2] 

TAG:测试题  高二语文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 更新

高二语文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