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

当前:首页 >>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日期:10-31 19:39:41 | 高二语文 | 浏览次数: 196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语文,http://www.gaofen123.com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修建自己的码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 800字。

 

  答案

 

  1.C

 

  2、C(需要改正的有:姝  俟   作   磐   尤)

 

  3.B(A“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三心二意,不专一。C“当面锣,对面鼓”是面对面商讨之义;D“望其项背”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意为“赶上或达到对方的水平”。

 

  4.B.(A项句式杂糅,删去“一定要”或“很有必要” C.不合逻辑,递进关系搞反了。D.搭配不当把“队伍”改为“人员”。)

 

  5.B(改为“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和的传统”)

 

  6.C(c项“金星云雾围绕着金星快速旋转”错误,应是“金星云雾的大气上层围绕着金星快速旋转”)

 

  7.C(理解有误,从文中找不到依据。)

 

  8.D(A项推断没有依据,本文并没有提供金星与地球大气对比研究的信息;B项有以偏概全之嫌,并非所有的太空探索的费用都是越来越低;C项夸大了金星快车的使命)

 

  9.C(雅,意为很,非常);

 

  10.D是(前一个)、才(后一个)(A中“以”均为连词“而”,B中“于”均为“在”,C中“因”均为“趁机”)

 

  11.C((1)(5)与表现勇武无关)

 

  四、(23分)

 

  12.(1)(他)揣测僧人(义端)一定要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赶紧追上去抓住了他。(3分)

 

  (2)张安国正与金将痛快喝酒,(辛弃疾)就当众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4分)

 

  【附】文言文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然而)幸运的是你不会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

 

  13.(1) “春花秋月”勾起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触,发出“何时了”的疑问,映衬出诗人囚居异邦之愁,反映出亡国之君的内心痛苦。(2分)

 

  (2)设问,一对一答,一起一伏,增强文章的气势。(3分)

 

  比喻,把无法排遣的满腹愁绪喻成东流不尽的满江春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形象贴切,令人产生无限遐想。(3分)

 

  14.(共8分,每空1分)

 

  (1)不抚壮而弃秽兮   乘骐骥以驰骋兮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五、(21分)

 

  15.自然地引出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内容;表现心情的热切;以美丽的城市、“欧洲的独特魅力”、美好的诗意反衬在这块土地上纳粹曾经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马列克沉吟、胡大姐不说话为下文“拒绝”埋下伏笔。

 

  (本题4分,答案共四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答对3个要点得4分。)

 

  16.(1)先概括叙述,再选取典型细节加以描写,如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及一幅照片中德军枪口下小男孩天真和无奈的目光等。

 

  (2)“心底”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

 

  (每小题3分。第一小题答“由面到点”,并作具体解说也可;第二小题“震撼”与“痛心”只答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17.(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陡然”来到;寒气袭人;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

 

  (2)奥斯威辛的风是自然界的狂风;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人们心底的风暴。

 

  (每小题3分。第一小题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答对3点即得3分;第二小题3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18.(1)人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和历史的重负,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

 

  (2)奥斯威辛的存在使人们正视历史上的人类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刺痛良知;并使人们警惕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本题5分。第一小题2分,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第二小题三个要点,答对一个要点1分,共3分。)

 

  六、(13分)

 

  19.(3分)参考答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 更新

高二语文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