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一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当前:首页 >>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一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一

日期:10-31 19:54:21 |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 浏览次数: 502 次 | 收藏

标签:初中语文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一,

一个学年又要过去了,为了抓紧时间完成上级布置的“课堂达标工程”每人按新课标要求上一节公开课的任务,昨天下午我也匆忙地上了一节课。我上的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新课《乡愁》,与前一周罗城四把中学和本县都川中学来我校交流时182班莫春蕾老师上的课题一样,目的是比较看看在教室里上课与用多媒体上课的效果如何,来听课的有语文组以及其他文科组共十多位老师。
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意象鲜明、情感丰富、节奏感强,但文字浅显易懂,很适合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从意象入手做诗歌赏析训练,我也以这为切入点设计教学的。这首诗全文如下: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 、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体会诗歌运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技巧及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 、学习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写法。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初步的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 。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朗读和品味中熏陶学生情感,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
二、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写乡愁的有关诗句。
2、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师:“‘乡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一个主题,同学们能回忆起写乡愁的诗句来吗?”(从古诗词中写“愁”的名句导入,并点评诗人用什么具体的形象表达心中抽象的愁情。引入“乡愁”的课题。)
“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有许多专写“愁”的 话题 (屏幕显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其实,这种思乡念家之愁,又何止他们才有呢,那些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游子们,又何尝不是愁思绵绵无绝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听一听这位台湾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唤吧!”
(多媒体出示《乡愁》)。
(二)、简介作者(略)
用多媒体出示作者图片及生平与创作成就。
     老师归纳: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1] [2] [3] [4] 下一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一》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 
(三)、朗读诗歌(读三遍)
1、学生先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划分节奏及重音。再指名两个学生朗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速、感情处理上进行评价。(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2、听多媒体配乐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3、全班集体朗诵。(点评重音、节奏的感情表达方面。)
(四)、赏析诗歌(师生互动、学生讨论)
1、 这种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心绪,我们常常称之为“乡愁”,“愁”字,就言其情之深深,意之切切,难怪元代的马致远能吟出“断肠人在天涯”的诗句。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乡愁这种情感的东西是非常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余先生是怎样把这种抽象的东西表现得如此具体感人呢?
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思乡哀愁(深沉) 
学生回答后屏显: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托物寄情
2、这些词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屏显: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学生回答后屏显:
小时候(少年) 邮票(小)——母子深情 
长大后(青年) 船票(窄)——夫妻恩爱 
后   来(中年) 坟墓(矮)——生死悲痛 
现   在(老年) 海峡(浅)——思乡哀愁 
小结: 亲人之念——故乡之思——家国之情(逐层推进)
3、诗歌画面想象与描述:(重点与难点)
    这四个鲜明的形象,分别承载了诗人人生四个阶段的“乡愁”。那么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一个个怎样的“撩人忧伤心绪”的故事呢?请你任选一个小节,以这个小节中的形象为核心,放飞心灵,想象一个合情合理的“乡愁”故事。
    ①教师准备了第一节诗人流沙河的描述。如果学生描述的不够好,教师可以示范。
    第一节:自己小小年纪,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紧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字迹,写着自己的姓名的。多次失望之后,收到一封信了,比伙食团打牙祭还快活。恭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背得了。然后细察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盖着邮戳呢。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呢。看能看见,摸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浩浩长江万里,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
    ②学生描述第一节后,教师穿插:这一枚小小的印着孙中山先生肖像的盖着故乡的邮戳的邮票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十多年后,他写了一首《邮票》: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你能够日飞千里;/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和宽厚的友谊。/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你终年在其间跋涉;/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你才能休息片刻。(屏显)邮票啊,邮戳啊,家信啊,印象太深刻了,直到1981年他还在一首《梅雨笺》里写到它们:“方的邮票/圆的邮戳/只轻轻地一敲/扁扁的心情/就留下了烙印。”(屏显)
    诗歌的第一节就抓住了邮票这个形象,说小时候的乡愁,一个流亡学生的乡愁,是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邮票。这时候的“乡愁”,内涵是什么?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③学生描述第二节后,教师穿插:这时候的“乡愁”,内涵是什么?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④学生描述第三节后,教师穿插:这时候的“乡愁”,内涵是什么?(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浓浓!)这一节诗人抓住坟墓这个形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天的那一方坟墓。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又变了,爱妻让位给亡母了,毋须多言,悲从中来。余光中是个孝子,多有悼亡母的章句,写得十分感伤。在《招魂的短笛》里,他对母亲的慈魂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河注:他的母亲是江苏武进人)。/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屏显)送母亲的骨灰匣回她的故乡去入土安葬,这一孝思,二十多年了,都尚未实现。
    诗人流沙河说:“我朗诵到这里,嗓子都颤抖了。”(请学生反复朗读。指导:“啊”读yā;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一》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⑤学生描述第四节后,教师穿插:这时候的“乡愁”,内涵是什么?(板书:海峡浅浅,悲怆深深……)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在《当我死时》中,诗人写道:“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屏显)
     分别给想像的画面取名,并体会这些画面所表达的情感。 
    明确:画面依次为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家人之爱与国家之思很好地在诗中融为一体。 
4、诗歌的构思特点(学生回答后屏显):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人生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5、诗歌表现的主题(学生回答后屏显):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6、诗歌结构美和音乐美(学生回答后屏显):
(1)、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错落,体现自由诗的特点。
(2)、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与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 ,一 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五)、拓展训练(详)
将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与课文比较,说说两者之间的异同。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两诗的比较: 两首《乡愁》各有千秋
    首先从诗的形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形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形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雾里的挥手别离”、“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形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以下称余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都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也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一》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以下称席诗)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两句,字数相同,形式整齐,内容连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三节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 
再次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余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叠字,读起来感到自然亲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愉悦感。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席诗在语言上较为讲究,“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就是常见的用语,也被诗人诗化了,那“没有年轮的树”、“有月亮的夜晚”都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的妙语,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不是”的感觉。
     最后,比喻的运用不尽相同。余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诗人用来作为被比喻的对象;席诗把故乡的面貌比作雾里的挥手别离,把乡愁比作没有年轮的永不老去的树。两诗的比喻,都把非常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六)、归纳延伸(略)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令人动容。学了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现在你最想对谁说?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 
    教师总结延伸: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离开了大陆的怀抱,成了漂泊的一悬孤岛,两岸人民饱尝亲人离别的思念之苦,迫切地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这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陈水扁等一系列台独分子现在却倒行逆施,置广大人民的愿望于不顾,疯狂叫嚣台湾独立,企图分裂祖国,大家答应不答应?(生:不答应!)对,坚决不能答应!全国人民也绝不会答应!在这里我们要正告陈水扁之流,趁早收起台独论调,回到“一国两制”的框架上谈判。同学们,我们一起祝愿,一起努力让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吧。 
    回过头来,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唱余光中先生《乡愁》的最后一节,来体会台湾人民缠绵沉痛的故土之思吧! 
学生再读《乡愁》第四节。 
(七)、巩固练习(课后完成) 
1、请仿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以“乡愁”、“思念”“幸福”为本体写一写与诗句相似的句子,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2、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亲情、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 
课后反思:
     尽管语文组老师在下午第二节评课中,每人都发表意见,客套地提出来许多的优点,都认为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称赞说有“大家闺秀之美”,只格式化地略提一点不足。但我明白,这节课是不成功的。从自身体验与自我感觉看,有如下体会和启发:
1、备课充分,课文涉及到的材料都准备得相当的充足。这是好事,也是坏事。网上资料、教参资料,个个生动,个个该讲,结果天南海北,分不清主次,突不出重点,该强调朗读的学生也读得很少,尤其是后面两个环节根本没法点到便下课了,造成课堂结构不完整,是个严重的失误。
2、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好也有不好。好在课堂容量大,学生感兴趣;不好在脱不开控制台,很难走到学生中间进行互动,教师的教态生硬,在控制学生方面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如果有遥控器操作就好了)。更令人烦恼的是,在这台电脑课件设计得好好的,到另一台电脑去放,画面的位置和颜色等都有些偏差,一时又很难校正过来。原来录有视频朗诵的,在多媒体也因缺少工具而放不出来。
3、课堂形式比较新颖,但也比较花俏,有些华而不实之感。课件的画面设计很美,图片画面也较多,但没有多少实用价值。有些画面只是一闪而过,白白浪费时间去准备了那么多。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也很多,但没能留下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还是以老师包办代替为主,缺乏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如莫春蕾老师在教室里上的这一课也很好,一板一眼,扎扎实实,灵活机动,随身所欲,结构紧凑,板书美观,还能给学生许多思考和练习的时间。突出新的教学理念,不在于教学形式的新颖,本质应该是让学生学有所得、能有所长。个人认为,还是“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好。
4、本节课有一个问题处理得相当的机智。我提问学生前三节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都是写对家人的怀念,表达的是亲情,为第四节诗写诗人对大陆的思念,表达诗人期盼祖国统一作铺垫。但学生大多回答是前三节诗相同的是都写女性,写女性也能为后文作铺垫,因为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儿子。我认为这见解很独特,于是因势引导学生说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七子之中只有台湾还没有统一,我们要一起努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参加评课的老师都给予相当高的肯定。

上一页  [1] [2] [3] [4] 

《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反思一》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TAG:

相关分类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