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取得明年中考更好的成绩;我校对这次中考进行了分析、总结以及拟定了明年中考的备考计划。
一、试卷评价:
试题的主要特征:
① 重视双基形成,关注课本中核心内容的考查;
② 注重联系实际,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③ 注重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关注数学思考能力的考查;
④ 落实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生数学品质的考查。
由以上几点可看出今年的中考试题总体上具有立意深刻、富有思考、科学新颖、难度适宜、和谐优美的特点。试题的命题能够紧扣《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在继承了我市历年来数学中考命题的优点的基础上,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活;试题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试题体现了两个有利于:一、有利于高中招生,为高中输送合格学生;
二、有利于推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初中数学教学。例如:第1题,直接考查有理数的乘法,第2题考查分式没有意义时的取值,第8题考查学生对方差的理解,第11题考查学生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第13题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等,这样命题,既考虑了一定的覆盖面,又关注了数学的本质内涵。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第22题考查圆与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第24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相结合,第25题设置的数学背景是一副三角形旋转的变化过程,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经历一个数学的探索过程,第26题考查函数、方程、面积的综合,考查图形变换、勾股定理、相似形、面积及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等,这些试题既考查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全面考查了学生分析、思考、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拉开了学生各层水平的档次,命题较成功。
二、中考数学复习总结:
2009年中考已经结束,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由刘桂文校长亲抓,分管教学副校长张灿的亲自带领下,通过我们全体初三数学老师的不懈努力,圆满顺利的完成了2009年中考数学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一共476人参加考试:A+有36人;A等67人;E等仅12人。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都具有丰富的中考复习经验,所以,在这里“传经送宝”是谈不上的;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利于再战,下面将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
数学是基础学科,中考分值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可以说,中考数学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命运,因此我们每位数学老师都不敢懈怠。为了搞好中考数学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我们一开学就集体商讨:初三的新课需要多长时间上完,上完新课后能有多长时间复习,采取什么方式复习既能照顾到中差生又能使优秀生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在每次小测验的结果互相通报,不仅通报各自班级的各分数档次人数,而且还通报各自班级哪些地方出错较多,以便在下一段教学中及时的加以弥补不足。因此我们认为正是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共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使得我们的数学成绩初见成效。
(二)、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考点字
《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中体现出中考的命题原则是:在考察学生基础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情感态度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设计一定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加强了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集体研究,分析近几年各省特别是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命题趋向;认真研究《考试纲要》,理出知识要点、考试重点和热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牢记知识要点,小测验中落实考点,讲评中纠正易错点,这样才能达到实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使每位同学在考试中能得到他应得到的分数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教学工作 本文转师范应用
初三毕业班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力线,进入了初三就意味着冲刺,每一位老师增强了紧迫感与使命感。因此,在初三第一个学期我们及时制定一学年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每一节课的内容做到合理安排,练习、习题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在初三的第二个学期开学前基本上结束新课,开学后按照学校要求合理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紧扣课本,梳理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网络;在全面复习中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新题型,在第一轮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整理,注重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使学生领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我校集中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础题型(即填空题、选择题、和一些基本解答题,也就是考纲中要求的70%~80%的容易题和较难题)、常规解题方法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上面,不要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必要将力气花在钻难题上,否则得不偿失。第二轮复习以专题训练为主,从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入手,精选近两年中考题的一些题目进行训练,针对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或新题型如“猜想题”、“探究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几何综合”、“几何函数综合”等题型加以适当练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战前练兵,模拟中考的
www.gaofen123.com
综合拉练,通过考和练检查复习效果,查缺补漏;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研究历年的中考题,然后商定由一人主导命好最后一份模拟试题,全体初三数学教师结合中考针对这份试题各自发表看法,然后修改成卷,进行最后的模拟。
(四)跟踪检测要落到实处。
复习完每个专题后都有跟踪检测,每个月都有一次综合检测,了解复习情况,以便随时优化、调整复习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检测后,讲评试卷要及时,趁试题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印象还比较深刻,讲起来就会省时、省力、增效。讲评时抓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评,要找出错因;对个别存在的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讲评后让学生把错题在错题集上作出规范的订正。
我校在平时教学中避免追求偏题、难度较大的题。以基本知识的传授为主,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保证基础,脚踏实地的搞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将知识点落到实处。关注外面的中考信息,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同时也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中考是我们的一件大事,只有师生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才能把我们的毕业班数学教学搞好,才能出色的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中考指标。
成绩已成为历史,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从零开始,不断研究新形势、新特征,不断努力,向各校学习,向各学科学习,向同行学习。
我们在吸取往届备考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拟定了本届的备考计划:精心设计资料,力争抓得精、抓得准、抓得透。加强领导,成立学校备考领导小组,由校长亲抓,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负责教学,德育主任主抓思想教育,各基组长共同参与,及时传达上级备考意见,做好备考工作准备,制订计划并检查各阶段落实的情况。主要任务有:1、召开学科中考备考研讨会;2、收集和传达中考考试信息;3、认真钻研2009年中考考试说明,探索2010年中考命题方向;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师备考意识。各科科组长要写出详实的、操作性强的备考计划;找出本学科的考试规律,列出本学科的知识分布点,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科任教师从上课、作业到测试、辅导等都要与中考接轨,务必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练习上要“四精”——精选、精编、精练、精讲,要做到“四必”:有发必做,有收必查,有改必评,有评必补。要避免“题海战”。实行因材施教,加大培优扶差力度。我校2010年中考备考的脉络主要是:吃透课本——自我测试与评价——知识梳理,拾遗补缺——综合提高,模拟训练。
下面是我校09—10度中考备考的一点做法,不妥之处,请不吝赐教。
1、及早规划,争取时间上的主动。
从初三一开学开始,在保证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前提下,加快教学进度,使得初三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基本完成主要教学内容,为初三下学期全面复习赢得时间上的主动。
2、及早渗透能力题的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往到初三下学期最后阶段才组织综合训练,学生接受训练的时间仓促,吃亏不少。今年我校各科组要求从初三这个学期起在单元测验中适当加入综合题,使学生及早得到训练。
3、制定系统的备考计划,扎实开展备考。
①认真研究中考命题的方向,除了研究玉林市近两年中考的试题外,还将对各省市中考试题进行研究,及时了解全国中考的新动向。
②发掘每位教师的专长,认真编写各专题的复习资料,力求使资料体现中考的新要求。
③认真备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要求教师全盘了解,熟练各种解题方法,按时完成任务,克服随意性,通过讲、练、订正的环节,逐步形成技能。
④结合中考的新要求,强化开放性、应用性、信息型、是否存在型、几何函数综合题等问题的训练,逐步调整应考的心理,增强应考能力。
4、加强临界生辅导,做好班与班的平衡工作。
任课教师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加强临界生辅导,长期跟踪,一抓到底。针对每次考试出现的班与班成绩不平衡的现象,各科组将专门进行分析,研究对策,要求落后班的老师发挥主动性,辅导时间相应倾斜,加强评讲,集中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差距逐渐减小。
5、重视基础题训练。
明确向学生提出稳拿基础题和中档题是中考取胜的关键,把基础训练贯穿新授、复习的全过程,力求使绝大多数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达到熟练程度。
6、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召开的中考教研活动;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
上一页 [1] [2]
www.gaofen123.com2009年中考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取得明年中考更好的成绩;我校对这次中考进行了分析、总结以及拟定了明年中考的备考计划。
一、试卷评价:
试题的主要特征:
① 重视双基形成,关注课本中核心内容的考查;
② 注重联系实际,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③ 注重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关注数学思考能力的考查;
④ 落实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生数学品质的考查。
由以上几点可看出今年的中考试题总体上具有立意深刻、富有思考、科学新颖、难度适宜、和谐优美的特点。试题的命题能够紧扣《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在继承了我市历年来数学中考命题的优点的基础上,做到了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新中有活;试题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试题体现了两个有利于:一、有利于高中招生,为高中输送合格学生;
二、有利于推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初中数学教学。例如:第1题,直接考查有理数的乘法,第2题考查分式没有意义时的取值,第8题考查学生对方差的理解,第11题考查学生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第13题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等,这样命题,既考虑了一定的覆盖面,又关注了数学的本质内涵。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第22题考查圆与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第24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相结合,第25题设置的数学背景是一副三角形旋转的变化过程,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经历一个数学的探索过程,第26题考查函数、方程、面积的综合,考查图形变换、勾股定理、相似形、面积及函数与方程的综合运用等,这些试题既考查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全面考查了学生分析、思考、阅读、理解等综合能力,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拉开了学生各层水平的档次,命题较成功。
二、中考数学复习总结:
2009年中考已经结束,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下,由刘桂文校长亲抓,分管教学副校长张灿的亲自带领下,通过我们全体初三数学老师的不懈努力,圆满顺利的完成了2009年中考数学教学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一共476人参加考试:A+有36人;A等67人;E等仅12人。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都具有丰富的中考复习经验,所以,在这里“传经送宝”是谈不上的;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利于再战,下面将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
数学是基础学科,中考分值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可以说,中考数学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中考命运,因此我们每位数学老师都不敢懈怠。为了搞好中考数学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我们一开学就集体商讨:初三的新课需要多长时间上完,上完新课后能有多长时间复习,采取什么方式复习既能照顾到中差生又能使优秀生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在每次小测验的结果互相通报,不仅通报各自班级的各分数档次人数,而且还通报各自班级哪些地方出错较多,以便在下一段教学中及时的加以弥补不足。因此我们认为正是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多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共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使得我们的数学成绩初见成效。
(二)、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考点字
《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中体现出中考的命题原则是:在考察学生基础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情感态度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设计一定结合实际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加强了对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集体研究,分析近几年各省特别是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命题趋向;认真研究《考试纲要》,理出知识要点、考试重点和热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牢记知识要点,小测验中落实考点,讲评中纠正易错点,这样才能达到实现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使每位同学在考试中能得到他应得到的分数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教学工作 本文转m师范应用
初三毕业班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力线,进入了初三就意味着冲刺,每一位老师增强了紧迫感与使命感。因此,在初三第一个学期我们及时制定一学年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每一节课的内容做到合理安排,练习、习题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在初三的第二个学期开学前基本上结束新课,开学后按照学校要求合理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紧扣课本,梳理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知识网络;在全面复习中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新题型,在第一轮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整理,注重归纳和积累常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使学生领会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我校集中把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础题型(即填空题、选择题、和一些基本解答题,也就是考纲中要求的70%~80%的容易题和较难题)、常规解题方法和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上面,不要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技巧,不必要将力气花在钻难题上,否则得不偿失。第二轮复习以专题训练为主,从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入手,精选近两年中考题的一些题目进行训练,针对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或新题型如“猜想题”、“探究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几何综合”、“几何函数综合”等题型加以适当练习,使学生熟悉、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战前练兵,模拟中考的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年下学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 › 2013年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 2013年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三
- ›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切线》教学反思
- ›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