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初一学习初一语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初一语文

当前:首页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日期:10-31 19:52:31 | 初一语文 | 浏览次数: 358 次 | 收藏

标签:初一语文,http://www.gaofen123.com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词】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溪边的亭子。
  沉醉:大醉。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惊:惊动。
  起:飞起来。
  鸥鹭:鸥本指海鸥,鹭即鹭鸶,这里泛指水鸟。

  【翻译一】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翻译二】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过,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简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赏析】

  中国向称诗歌的王国。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时代,便已侧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赞李清照说:“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

  《如梦令》词,就是她早期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名作之一。

  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描绘她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词中亭台、小溪、流水、夕阳、醉人,误入碧水池中藕花世界,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形象可感,妙趣横生,读来叫人赞叹不已。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一开头,以“常记”二字起领,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忆。这两句着重交代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一个“常”字还暗示这件往事留给人的印象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值得时时回味。至于难以忘怀的具体情景,没有直接写出,而用“沉醉”到“不知归路”的程度,让读者去想象那憨直的情态。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接写“不知归路”的奇异景象。在沉醉未醒、意态朦胧之中,任“回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一个新天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田田,清香飘溢。这幽美适意的境界,使人爱,使人醉,使人流连忘返,又怎舍得让“回舟”早早地去唤醒游人,寻路而归呢?正在这进退不便、左右两难之际,词人即从醉意迷蒙之中惊醒。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写醒后渡“回舟”的有趣境况。还想在这藕花世界流连欣赏,但已暮色苍茫;要想荡出这“藕花深处”,却又无路可通。在焦急中,不自禁地发出了“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的呼声。不料,这几声婉转的“争渡”,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火红的芙蕖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

  和李清照的其他名作一样,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久传不衰。从其内容来说,人们几乎一看便知。但其表现的艺术技巧,却别具风格,使人惊叹,特别令人叹赏的是那词的意境的新奇感,描叙的婉曲性,语言的通俗化。

  李清照对于词境的开拓,对于生活中美的发现,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生活中的素材,一到她笔下,就好像纯白的日光透过三棱镜,而显现出色彩缤纷的绚丽世界!赞美大自然的山水田园之作,前人不知写过多少优美篇章,而李清照在这首《如梦令》中,却出人意外地把一刹那间美的感受,写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这有趣的故事中,有人物,有场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读后不仅使人觉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而且使人感到情深味永,新奇可喜。

  诗贵含蓄。词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抒情诗,通常更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字面不涉及本题,正意却要溢于字里行间,亦即所谓“只见眼前景,口头语”,却有“弦外音,味外味”,能够“使人神远”。在这一点上,这首《如梦令》,也是独得其妙的。全词所写是夏日游饮归来途中的一个片段,着重写的是印象最深刻的一瞬感受。但对这片段和瞬息,却不是正面出之,而是通过回忆表现的;但回忆又不是信手直写,而是借助于醉态表现的;对于醉态的描写,也委婉有致。寥寥六句,一句一个画面,一句一个境界,一境推进一境,层次曲折起伏。词的末尾,在似乎无意跌出的新境中戛然而止,仿佛使人感到游人刚刚从酒醉之中醒来,却又醉在那迷人的自然景色之中,醉上加醉,乐不堪言,峰回路转,曲折动人。

  作为一位杰出词人,李清照对美化和丰富祖国语言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人说李清照词的语言是“到口即消”,这是十分恰当的。早在李清照之前的北宋词人柳永、黄庭坚等开始运用民间口语填词,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李清照没有依傍古人,而能自出机杼。以这首《如梦令》而言,全篇33个字,几乎没有一个华艳奇丽的词藻和雅致艰涩的典故。词中没有一个描绘色彩的字,但整个画面却色彩艳丽:藕花红,鸥鹭白,荷叶绿,湖水蓝,意趣盎然,美不胜收。以“滩”字做量词,不仅把鸥鹭群起惊飞之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而且使整个画面由静变动,使人、鸟和自然界完全融成一体,很有感染力量。诗中所用的都是通俗的常用语言,明白如话,却又流转如珠,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邹《远志斋词衷》评李清照词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不为过誉。

  由于受诗词分界的保守观点的影响,李清照在创作实践中往往把有关时事政治、咏史怀古一类的题材赋之于诗,而把有关个人的悲欢离合、惜春伤秋一类感受吟之于词。因此,一般地说,李清照前期词作,思想价值不太高,但也不是毫无意义的。以这首《如梦令》而言,其思想意义首先在于它那感人的艺术形象,能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某些特征。由于封建时代女子没有社会地位,她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男子都有很大的依赖性。而这首词所追忆的游赏景色、醉后晚归的趣事,充分反映出女词人襟怀豪爽,感情热烈,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在她眼里,整个世界是那样地生气勃勃。因此,这首词应该说是女子幽闭在狭小的生活圈子里的一朵浪花,而不能视为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精神空虚的表露。

  其次,作为一首景物词,它不仅通过自己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表现了自己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而且通过自然美,表现了人情美和人性美。别林斯基说过:“记述大自然之美的作品是创造出来的,不是抄袭而成的;诗人从心坎里复制大自然的景象,或是把他所看到的东西加以恢复,无论在哪一种情况,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在这首《如梦令》中,词人就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赋予大自然以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在对这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中,就渗透着李清照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同时,这样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自然景色,又能给读者以清新的美的享受,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而且,在这样富有生气的艺术品所描绘的大自然中,还能够“使我们想起人类”“就是美的”。因此,这样的景物词,不仅表现了自然美,还表现了人情美和人性美,所以,悠悠千载,传诵不衰。

TAG: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初一语文 更新

初一语文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