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满分作文应试秘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当前:首页 >>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满分作文应试秘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满分作文应试秘笈

日期:10-31 19:53:46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浏览次数: 751 次 | 收藏

标签:中考语文复习资料,http://www.gaofen123.com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满分作文应试秘笈,

  阳春白雪曲曲新 ——思辨篇
  [写作启示]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看来只有降低处理,自己承担经济损失了。 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他拟定了一段广告词,结果使这批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的苹果。杨格的广告词是这样说的:“本果园出产的高原苹果清香爽口,具有妙不可言的独特风味,请注意苹果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这是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认清疤痕,谨防假冒!” 多么神奇的思维魔力!
  [密码解读] 所谓思辨,就是思考辨析,看问题不人云亦云,不囿于成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很大关系。让作文闪烁思辨色彩,首先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既要看到对立又要看到统一。不可片面下结论。二是突出重点又有所补充。中考作文受篇幅限制,往往抓住一个问题力求谈深刻就可以了,切忌面面俱到,蜻蜒点水的浮泛论述。三是既露锋芒又把握分寸。话题作文的立意自由度较大,所选择的话题可正可反,选择哪一方必须确定,选定之后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道理,锋芒毕露地反驳“错误”的观点。但不能说过头话,必须实事求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怎样去思辨,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大家看到了这一面,我争取看到那一面。 构思应充满理性的思辨,应讲究匠心独运,应讲究哲理的智慧。要敢于突破思维的定势,大胆求异,或反弹琵琶翻新曲,或超前预测见创意,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构建一种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应该有着“峰回路转”的惊喜,应该有着“留连忘返”的蕴蓄,应该有着“一气呵成”的畅快。如果一篇文章单调呆板,了无新意、浅陋苍白、幼稚粗糙,那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思的“匠心独运”思辨深刻,其实就是思维多向性的具体体现。即我们看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一个角度,而应该用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使文思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思想长出翅膀来,这样的文章才会令人耳目一新。
  二、要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是辩证思维的精华,掌握了这一思维技巧,我们就能全面正确地剖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时,要文从己出,富含个性,切忌“假大空”式的思想高调。下面请看一位学生对《爱莲说》一文写的读后感。 没有来自根下的重重淤泥的滋养,何来亭亭玉立的枝干,碧绿青翠的叶片,娇艳可爱的花朵!可是当莲拼命地吮吸淤泥中丰富的营养,冒出水面之后,反倒嫌弃淤泥的不干净起来,这岂不是忘恩负义吗?古人云:知恩不报非君子。由此可见莲并非君子。 小作者独具慧眼,不是孤立地看问题,而是看清了莲与淤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得出了新颖深刻的观点,实在难能可贵。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三、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优秀的中考作文要善于占据制高点,要精选出好的耐人寻味的立意。面对材料或话题,我们要尽力摒弃那种肤浅庸常的立意,挖掘出更深一层的文化意蕴。还要将立意放置在富有时代特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脱离生活的源头活水,没有对生活和时代深入地思索和挖掘,文章就会没有生命力。只有根据材料特点、要求,深入分析,才能提炼出新意。即便是陈旧的材料,只要换一下思路,开掘出材料中人们轻易不能觉察的闪光点,我们的眼前就会展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能使我们的思想独到深刻、富有哲理,我们的文章也会随之走出肤浅平庸的怪圈,变得新颖深刻,字里行间也将闪烁着真知灼见。这,就是思辨的魅力。 也许你会说:“原来思辨就这么简单呀!”下面有一则材料,你不妨试一试。 有一只蚂蚁,在一堵光滑的瓷面墙壁上向上爬着,它的目标是一米高处的一个黑点。这是它第七次开始了,前六次都是从半尺高的地方落下,每次落下它都要重新开始。 阅读后你能从中得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吗? 带着思辨的眼光构思行文,你的文章一定会卓尔不群!
  [教你一招]
  反弹琵琶招招绝 所谓“反弹琵琶”,就是旧意翻新,逆向立意,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写作思维方法。 “反弹琵琶”运用得法,另辟蹊径,往往表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并没有从正面入笔叙写父亲的音容笑貌,而是着力于描写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背影,视角独特,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反弹琵琶”大致有三种情况:①逆向立意。向旧的传统挑战,大胆设想,从原观点的相反方向思索,从而提出有独到见解的新观点。②旧意翻新。从原意中翻出与原意不断的观点。这种翻新的观点,不一定与原观点对立,可以是原观点的深化,可以是原观点的另一角度的阐述。③一事多解。此法也可以称为多角度思维法。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立意,选出一个与大众观点不同的角度去写,形成“琵琶反弹”的个性效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传统的观点往往会有新的见解,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不断地推陈出新,写出的文章自然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中考链接] 1、考题展示 2004年 河北省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当幼鹰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被树枝上的会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要求:(1)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考题解析 这则材料蕴涵着富有思辨性的人生意蕴。材料中鹰妈妈教子的方式在我们人类看来也许过于残忍。但这又何尝不是鹰妈妈爱子情深的表现?试想,一只不会飞翔的鹰能搏击长空吗?面对大自然严峻的生存挑战,不会飞翔的鹰只能被大自然所淘汰,活活被饿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鹰妈妈教子的方式虽然近乎于苛刻,但鹰妈妈的做法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它知道,鹰一旦学会了飞翔的技能,也就掌握了生存的本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家长过分地溺爱子女。不注重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将来他们长大了怎么办?他们不可能靠父母生活一辈子。父母总想给孩子一个爱的光环,却不知悲剧不知不觉在爱的光环中萌生了。最好写成议论文,阐明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必要性。
  3、失误例文
  溺爱不是爱
  河北考生 据某地爱鸟协会报道: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竟然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坠下谷底时,他们就会拼命的拍打翅膀 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 一位记者看到这一报道后,觉得很有趣。第二天,记者慕名采访了一位鹰妈妈。
  记者:鹰妈妈你好!我看到有关你的一则报道,说你教子女学飞时,不亲自指点,不做示范动作,而是把他们赶下山崖…… 鹰妈妈:这你就不懂了,我怎么会不指点它们呢?幼鹰稍大后,一个个张着嘴,瞪着大眼,看我飞来飞去找食物喂它们,这不是示范动作吗? 当他们长到足够大的 时候,就应该自己去练了,光讲理论没用。 记者:(思有所悟)哦!这同游泳一样,不下水,一辈子也学不会。应该让它们去锻炼,实践出真知吗!
  鹰妈妈:对呀,不过它们的实践活动比起小麻雀啦、杜鹃啦、喜鹊啦等等小鸟的实践活动更具挑战性、冒险性。 记者:那你就不怕它们万一坠入谷底,永远飞不起来吗? 鹰妈妈: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的儿女,我能不心疼吗? 记者:我有一件事不清楚,万一幼鹰一时无法掌握飞翔的本领,坠入谷底,摔个粉身碎骨,那你不会伤心吗?
  鹰妈妈:(笑着说)其实告诉你也无妨,我早就在谷底铺了一层厚厚的芦苇,即使掉下去也不会受伤的,再说,我会把它们带上来,让它们继续练,直到学会为止。 记者:我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正理解了,做父母的什么心都能操到啊!鹰妈妈,我的采访目的已经达到了,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 鹰妈妈,再见!
  4、升格指导 这篇文章的构思还是比较新颖的。作者运用采访的形式,叙写鹰妈妈教子的心理感受,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这篇文章离一类卷还差那么一步,关键在于对鹰妈妈教子方式的内涵挖掘还不够到位,应充分的论证鹰妈妈独特教子方式的意义与价值,有力的阐述培养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必要性。文章的标题也有值得商讨的地方,如果改为《对鹰妈妈的访谈录》不仅与下文的内容保持一致,而且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文章的结尾似乎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如果能写个采访后记,把文章的中心观点提炼一下 ,并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下自己对成长的认识,我想文章的质量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优秀的文章要善于占据制高点,精选出耐人寻味的立意 。面对材料或话题,我们要尽力摒弃那种肤浅庸常的立意,挖掘出更深一层的文化意蕴。带着思辨的眼光构思行文,你的文章一定会卓尔不群。

[1] [2]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  满分作文  资源  

相关分类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更新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