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物理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一物理

当前:首页 >> 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全集

日期:10-31 19:43:51 | 高一物理 | 浏览次数: 178 次 | 收藏

标签:高一物理,http://www.gaofen123.com 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全集,

  2 五个比例关系。利用上述计算关系,可以导出与r相应的比例关系。

  向心力:=G,F∝;

  向心加速度:a=G,  a∝;

  线速度:v=,v∝;

  角速度:=,∝;

  周期:T=2,T∝。

  3 v与的关系。在r一定时,v=r,v∝;在r变化时,如卫星绕一螺旋轨道远离或靠近中心天体时,r不断变化,v、也随之变化。根据,v∝和∝,这时v与为非线性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

  一个重要物理常量的意义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r∴。这实际上是开普勒第三定律。它表明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物理量,它仅仅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在实际做题时,它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它同样适用于人造卫星的运动,在处理人造卫星问题时,只要围绕同一星球运转的卫星,均可使用该公式。

  估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1 中心天体的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表达式可得:G=mr,∴M=

  2 中心天体的密度

  方法一:中心天体的密度表达式ρ=,V=(R为中心天体的半径),根据前面M的表达式可得:ρ=。当r=R即行星或卫星沿中心天体表面运行时,ρ=。此时表面只要用一个计时工具,测出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表面附近运行一周的时间,周期T,就可简捷的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

  方法二:由g=,M=进行估算,ρ=,∴ρ=

  (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

  1.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物体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2)公式表示:F=。

  (3)引力常量G:①适用于任何两物体。

  ②意义: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

  ③G的通常取值为G=6。67×10-11Nm2/kg2。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得。

  (4)适用条件:①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每个物体的尺寸时,物体可看成质点,直接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

  ②当两物体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③当所研究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把物体假想分割成无数个质点,求出两个物体上每个质点与另一物体上所有质点的万有引力,然后求合力。(此方法仅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路)

  (5)万有引力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①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②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③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的物理意义,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都非常小,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物体的质量为m,关于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于物体对地球的引力。

  A、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时,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为F=。

  B、物体放在地心处,因r=0,所受引力无穷大。

  D、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R时,则引力为F=

  〖答案〗D

  〖总结〗(1)矫揉造作配地球之间的吸引是相互的,由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地球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相等。

  (2)F= 。中的r是两相互作用的物体质心间的距离,不能误认为是两物体表面间的距离。

  (3)F= 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把物体放在地心处,显然地球已不能看为质点,故选项C的推理是错误的。

  〖变式训练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G为引力常数,是人为规定的。

  B、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

  C、m1、m2之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与m1、m2的质量是否相等无关。

  D、m1、m2之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2. 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通常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处在圆心的天体称作中心天体,绕中心天体运动的天体称作运动天体,运动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中心天体对运动天体的万有引力来提供。

  式中M为中心天体的质量,Sm为运动天体的质量,a为运动天体的向心加速度,ω为运动天体的角速度,T为运动天体的周期,r为运动天体的轨道半径。

  (1)天体质量的估算

  通过测量天体或卫星运行的周期T及轨道半径r,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得

  注意: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求得的质量M是位于圆心的天体质量(一般是质量相对较大的天体),而不是绕它做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m,二者不能混淆。

  用上述方法求得了天体的质量M后,如果知道天体的半径R,利用天体的体积,进而还可求得天体的密度。如果卫星在天体表面运行,则r=R,则上式可简化为

  规律总结:

  ①掌握测天体质量的原理,行星(或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来提供的。

  ②物体在天体表面受到的重力也等于万有引力。

  ③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飞船靠近星球表面运行,运行半径等于星球半径。

  (2)行星运行的速度、周期随轨道半径的变化规律

  研究行星(或卫星)运动的一般方法为:把行星(或卫星)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即:

  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公式进行计算,必要时还须考虑物体在天体表面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

  (3)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和冥王星

  〖例2〗已知月球绕地球运动周期T和轨道半径r,地球半径为R求(1)地球的质量?(2)地球的平均密度?

  〖思路分析〗

  (1)设月球质量为m,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则:    ,

  (2)地球平均密度为

  答案:  ;

  总结:①已知运动天体周期T和轨道半径r,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②求中心天体的密度时,求体积应用中心天体的半径R来计算。

  〖变式训练2〗人类发射的空间探测器进入某行星的引力范围后,绕该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该行星的半径为R,探测器运行轨道在其表面上空高为h处,运行周期为T。

  (1)该行星的质量和平均密度?(2)探测器靠近行星表面飞行时,测得运行周期为T1,则行星平均密度为多少?

  答案:(1);  (2)

  3. 地球的同步卫星(通讯卫星)

  同步卫星:相对地球静止,跟地球自转同步的卫星叫做同步卫星,周期T=24h,同步卫星又叫做通讯卫星。

  同步卫星必定点于赤道正上方,且离地高度h,运行速率v是唯一确定的。

  设地球质量为,地球的半径为,卫星的质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则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同步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注意:赤道上随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与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区别

  在有的问题中,涉及到地球表面赤道上的物体和地球卫星的比较,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与近地卫星的圆心都在地心,而且两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均可看作为地球的R,因此,有些同学就把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

  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但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大,万有引力并没有全部充当向心力,向心力只占万有引力的一小部分,万有引力的另一分力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请同学们思考:若地球自转角速度逐渐变大,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而围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万有引力全部充当向心力。

  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应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即24小时,其向心加速度

  ;而绕地球表面运行的近地卫星,其线速度即我们所说的第一宇宙速度,

  它的周期可以由下式求出:

  求得,代入地球的半径R与质量,可求出地球近地卫星绕地球的运行周期T约为84min,此值远小于地球自转周期,而向心加速度远大于自转时向心加速度。

  [变式训练3]

  下面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都被确定

  B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虽然已被确定,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率增大;高度降低,速率减小

  C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分钟,比同步卫星的周期短,所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卫星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物理  

相关分类

高一物理 更新

高一物理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