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

当前:首页 >>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日期:10-31 19:39:41 | 高二历史 | 浏览次数: 165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共和国。

  ②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

  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③1911年黄兴等在广州发动的黄花岗起义最著名

  ④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

  ⑤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⑥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⑦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结束君主专制统治。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篡夺。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1.原因:①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②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先锋)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

  高潮: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并展开三罢(商人参加)斗争。

  3.成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第一次拒绝由强大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最主要原因是工人阶级的斗争)。

  4.五四运动的意义: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科学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历史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组织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②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党纲: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不符合中国国情)

  党的组织机构: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⑤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使中国革命有了真正无产阶级政党;②党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③党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④党成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的开展(1924年---1927年)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内容: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革命兴起

  2.高潮: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北伐

  3.失败:1926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二)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与井冈山道路的形成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做出了向农村进军的重大决策。

  4.井冈山道路:1927年,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原因: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定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1935年到达陕北----建立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

  (四)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进而进逼华北,民族危机加深。

  2.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①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件,中国的抗战战争开始。

  ②国共合作抗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③抗战开始后,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基本是相互配合的

  ④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⑤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

  ⑥抗战胜利意义:一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收回台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解放战争时期---两种命运的较量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

  2.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3.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1946年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2)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3)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4)1948年,决战时机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相继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

  (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3.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

  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意义: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地位:是新中国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②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③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④新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确立: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法律保障:《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更明确规定。

  2.内涵: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了五大民族自治区。

  3。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①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③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知识点  高二历史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更新

高二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