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历史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

当前:首页 >>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日期:10-31 19:39:41 | 高二历史 | 浏览次数: 165 次 | 收藏

标签:高二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知识点,

  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是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使国家民主政治倒退。

  2.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①平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

  ②颁布1982年宪法,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逐步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基层民主选举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法律保障是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五、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①九条方针:1981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九条方针

  ②一国两制的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③实践:香港、澳门回归:

  1997年7、1香港回归,洗刷百年耻辱,在统一大业上迈出坚实一步。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③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1979年,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三通限制放宽。形成“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

  2.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建国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外交的基本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外交活动:

  ①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②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

  ③参加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

  4.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其影响:

  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

  ③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5.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①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②20世纪90年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③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001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和平、安全。④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对峙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 二战后,美苏两国由于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推行反共、反诉的政策。

  ①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②马歇尔计划:即1948年提出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运用

  ③建立北约: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控制,1949年签订《北大西洋公约》。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签订《华沙条约》。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①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德国分裂;②严重破坏世界和平,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下;③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共体形成

  ①原因:二战使西欧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在经济恢复和发展中西欧各

  国间的联系加强。

  ②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③影响:西欧经济发展,实力增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①原因:冷战后,美国扶植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技教育,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②成果:使得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③西欧、日本崛起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经济多极化挑战美国霸权,冲击两极格局。

  3.不结盟运动兴起:

  ①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行举行。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宗旨,标志不结盟运动诞生。

  ②影响:标志第三世界以独立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冲击两极格局。

  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恢复,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共同构成了多极化趋势。

  三、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1.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人道民主社会主义”,1991年苏联解体。

  同时东欧发生剧变。1990年民主德国兵如联邦德国,德国统一。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2.世界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

  两极瓦解,结束两大集团对峙,和平发展成为主流。

  民族、宗教、领土矛盾暴露,霸权主义、恐怖活动威胁世界和平。

  3.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

  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

  4.对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TAG:知识点  高二历史  

相关分类

高二历史 更新

高二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