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范文网报告汇报工作报告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工作报告

当前:首页 >> 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日期:09-27 15:27:07 | 工作报告 | 浏览次数: 427 次 | 收藏

标签: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格式,工作报告怎么写,http://www.gaofen123.com 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伴随着新世纪的钟声,于20**年2月在三校合并中诞生的江南大学,已经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一年多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现了三校实质性的融合,为召开江南大学首次党代会打下了较好基础。经教育部党组和中共江苏省委同意,无锡市委批准,江南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党委工作,分析新时期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动员全体共产党员、全校师生员工,实践“三个代表”,加快我校的改革发展。
  
  现在,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党委工作的回顾
  
  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三讲”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我校合并办学的基础
  
  我校办学,历经百年。从1902年始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到1928年组建的中央大学,直到1949年的南京大学,记载着中国高等教育艰难发展的历史沧桑。1952年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著名实业家荣德生先生于1947年创建的江南大学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成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并于1958年东迁无锡扩建成无锡轻工业学院。在此后的发展进程中,无锡工业专科学校部分专业、无锡纺织工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纺织分院、无锡纺织职工大学等先后并入,于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去年2月13日,经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江南大学,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此前,原无锡轻工大学于1995年1月举行了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原江南学院于1999年11月举行了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原无锡教育学院于1997年5月举行了第一次党员大会。会后,三校党委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时代潮流,根据大会所确定的工作目标,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积极推进学校改革,三校教育事业都迈出了强健的发展步伐。无锡轻工大学,艰苦创业,敢于争先,在全国轻工高校中率先更名大学,并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成为了教育部直属院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轻工总会精神文明单位”。江南学院,在改革发展中,自强不息,稳步提高办学层次,完成了从专科向本科层次的转变,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无锡教育学院,坚持“以师为本、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形成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办学格局,并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办学层次,基本实现了师范专科向师范本科教育的转变。三校党委均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为三校合并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也为学校的更大发展,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2000年下半年,在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具体指导下,三校领导班子同步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发动和依靠党内外群众,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措施,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为顺利实现三校合并以及新的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诞生的江南大学,实现了学科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为学校在新世纪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教育部、江苏省、无锡市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院校,我校必将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三校合并初见成效,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三校合并一年多来,在上级的关心支持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事业的发展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一,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认真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确立了“十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方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推进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取得了良好成绩。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抓好中心组学习,加强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促进了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在三校合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师生体现了服从大局、支持改革、齐心协力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精神风貌。
  
  第二,三校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遵循“维护稳定,积极融合”的方针,按照办学主体、领导班子、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五统一”的要求,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平稳过渡和正常运行。为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进学科互补及学科群建设,进行了院系的调整,设置了18个专业院系和4个不同类型的办学机构。贯彻精简高效原则,实行了“条块结合”的校区管理模式,组建学校党政管理机构16个,成立了后勤、产业两大集团,机关管理人员较合并前下降了24.4%。到目前为止,全员聘任工作基本完成,达到了教育部关于高校各类人员结构比例的要求。
  
  第三,制定学校教育事业“十五”改革发展规划。 先后召开“江南大学21世纪前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老领导咨询会、专家教授、民主党派、教职工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制定了学校教育事业“十五”改革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工理文交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先进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学科国内领先的教学研究型开放式多科性大学;通过不断创特色、上水平、求发展、增实力,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或更长些时间内,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第四,“211工程”一期建设,通过了教育部评估验收。 全面总结学校“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的成果和经验,“211工程”一期通过了国家立项和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为二期建设的启动创造了条件。通过重点建设,学校学科水平明显提升,在新一轮“国家级重点学科”评审中,“发酵工程”保持了国内领先的地位,“食品科学”也成为了国家级重点学科。通过并校整合,学科互补,一批新学科点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新一轮博士点、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也在抓紧准备。学校积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通过“长江学者”、“太湖学者”计划的实施,加大了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通过实施“百名博士”培养计划、“百名教授”建设计划,加强人才培养的目标管理,师资队伍的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五,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办学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围绕教学中心,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召开了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了贯彻教育部20**年4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措施。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格局,稳定本科生招生规模,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研究生培养人数,在校研究生数已突破700名,比上年增加48%。同时,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教育,探索与社会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途径和方式。努力加大教学投入,加快学校实验条件改善和校园网升级改造。实施新世纪教改工程,从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入手,重点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了教学的督导和质量监控工作,注重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的研究,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第六,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学研究和科技产业发展。 着眼于加强学校科技与社会经济的结合,抓住争取“十五”科研立项的契机,积极申报重大项目,获得包括国家级、部省级科研攻关项目57项,并实现了承担国家“863”项目零的突破。在科技成果转让的项目数和到位经费量等方面有较大幅度增加。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超过20项,发表和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和专著,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更加活跃。组建了江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与市政府合作建立了省级大学科技园。重视产学研结合,努力拓展学校的服务功能,强化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成立江南大学董事会,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七,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实施了以岗位聘任、岗位管理、岗位津贴为主要内容的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原三校校办企业及有关单位进行了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建立起了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实现了学生宿舍管理体制的转变,利用社会力量办教育,缓解了扩招后学校资源紧张的矛盾。加强规划管理,搞好基本建设,一批重点基建项目按时完工,投入了使用。
  
  第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学校稳定。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强化“两课”主渠道,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广泛开展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批判“xx功”的活动,继续认真开展了大学生“双学”、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又一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学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活动优秀组织奖”。结合校区建设,注重了学校的形象设计和校园人文环境的营建,重点抓好管理干部的“政德”和中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奉献协作”的精神。及了解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和稳定工作,加强了综合治理的责任制。
  
  第九,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抓好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巩固“三讲”教育成果,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制定实施了《校级领导班子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制定实施了中层干部聘任制、任期制、责任制,干部聘任较好地与定岗定编和机构整合相结合,与干部制度改革相结合,与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新老交替相结合,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促进了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落实和管理重心的下移。加强新时期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认真开展对建党积极分子培训,重视在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知识分子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加强了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的制度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第十,抓好统战群团工作,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 建立实施了党员校领导联系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民主座谈会等制度。完成了三校民主党派的组织整合。党委制定了《关于在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和加强工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了校首届教代会暨工代会,重点审议了学校“十五”规划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积极发挥老同志和关工委的作用。加强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召开了首次学代会和研代会,指导团组织围绕党的工作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全面成才。成立了校科协,促进了学校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联系。
  
  三、总结经验,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世纪的始端,我们高兴地看到,三校合并以来的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进展,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之振奋,学校教育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教育部和江苏省、无锡市的领导,向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向为学校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全体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决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学校工作的全局,是党和人民赋予学校党委的历史使命,也是学校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前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牢记办学宗旨,不辱历史使命,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目标不放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第二,坚持改革与发展是解决面临困难的根本途径。 我们学校的实力不强,在前进的途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的困难,面对困难,不应是消极的等待,而应是积极的进取。发展是硬道理,克服困难求发展,更是硬道理。诸多的困难只能在改革与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加压力,迎难攻坚,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 “创特色、上水平、求发展、增实力”的发展路子来。
  
  第三,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是抓好学校党建工作的关键。 学校党委工作必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展开,防止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是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必须从培养开拓先进生产力、掌握先进文化的创新人才的要求出发,紧紧抓住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良性的运行机制和高效的管理体制,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第四,积极推进民主办学是凝聚各方面力量的基本保证。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师生员工对办学的参与程度,决定着学校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因此,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努力顺乎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推进民主办学。注意处理好职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注意调动、引导和保护好职工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努力形成“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办学机制。
  
  第五,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党委工作的重心。 党委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得以体现的。为此,学校党委必须善于观全局、谋大事、抓关键、保重点、促发展。学校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从思想作风建设着手,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的成果,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要努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评估考核、监督激励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委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还抓得不紧。 校党委在抓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上,存在着时松时紧的现象,在处理工学矛盾时,往往执行学习制度不严,学习的方法也较单一,学习的效果也不够明显。有的干部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干部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以致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工作中缺乏预见性、系统性和原则性,难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二是对形势的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兄弟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在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高校之间的竞争咄咄逼人。面对这种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发展态势,我校部分干部职工还缺乏对形势的清醒认识,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缺乏迎难攻坚、奋发进取的信心和勇气。而党委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引导做得不够,有时还存在着盲目乐观的情绪。
  
  三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部分干部中还树得不牢,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水平还不高。对管理过程中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有时研究得不及时,有时又落实得不够有力。对三校合并,以及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多校区管理、多样化管理、管理重心下移等新问题尚处在探索的过程中,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政策条规体系。在管理干部中,工作作风不深入,民主意识不强,该集中不敢集中,推诿扯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是教育行政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 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的质量亟待提高,师德和学风建设亟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数量不足和整体素质不够高的问题同时存在,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还不多。学科群建设的力度还不大,力量也比较分散,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领域较窄,能力也不强。筹措和争取办学经费的能力有待提高。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办学条件,特别是研究生培养条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五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抓得不够。 干部制度的改革还需深入,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尚需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管理岗位干部的选拔也比较困难,管理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有的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有的党员在群众中威信不高,部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服务意识不强,了解和掌握师生思想情况,及时解答师生中的热点问题做得不够,关心师生的思想和生活不到位。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还较薄弱,适应当代大学生和网络信息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不多。
  
  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
  
  对新一届党委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同志们,江南大学的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我们昂首跨入了新世纪的时候,我们看到当今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会加速推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也会加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抵御西方颓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都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高校承担着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如何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了高校如何在科技进步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出了高校如何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阵地的要求。
  
  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注和重视,赋予高校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大的社会责任。学校的社会影响在于学科的特色、优势以及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学校的实力在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我们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这本身已经说明了在全体师生员工多年的努力下,学校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但要再上一个台阶,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应该看到,我们要跻身全国高水平院校的行列,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还有艰苦的事要做,因此,急功近利是有害的,虚飘浮躁是错误的,一步跨越是不现实的,唯有扎实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蓄发展的力量,才是有希望的。当江南大学站在新的平台上,向更高的目标跨越的时候,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形势喜人又逼人。从我校实际出发,新一届党委任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应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做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切实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始终坚持“三个面向”,以素质教育带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211工程”建设带动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以“十五”规划实施带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切实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好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团结和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面落实学校“十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学校在新世纪的改革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学内涵,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高等学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应以“三个代表”总揽全局,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第一,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学校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干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学习要联系实际,端正学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员师生要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党员干部还要在端正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要按省级重点课程建设的要求,加强“两课”建设,重点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要在努力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推进“两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效果,扩大研究成果。
  
  第二,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针,主动服务社会。 学校在新世纪要努力为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出贡献,就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顺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潮流,主动为社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一是面向现代化建设主战场,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基地,我校应有所作为。要突出重点,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十五”科研攻关任务,同时建设一批具有先进水平、对国内外开放的科研基地。要结合学科发展方向,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以特色学科为龙头,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支点,以优势资源整合为基础,统筹规划,着力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平台,大力加强应用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重视和加强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切实加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扶植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和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力争出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和精神文化产品。要深化科技改革,完善学术评价和科技工作评估考核体系,落实科技奖励政策,重奖有突出贡献者。要积极推进“无锡·大学科技园”建设,借力发展,着力提高规模效益。要加强与董事单位的联系,支持校董事会工作,发挥其在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与企事业单位联系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作用。发展江南大学校友会,并成立海外校友分会,发挥广大校友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的积极作用。
  
  二是顺应中国“入世”的新形势,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抓住我国“入世”后高等教育面临国际化发展的机遇,结合学校“211工程”二期建设和重点攻关项目,积极聘专引智,聘请有较深造诣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吸引在海外学有所成、有较深学术造诣的校友回校讲学,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出谋献策。与国际上学科相近并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校建立较高层次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加强教学、科研等实质性合作,提升学科水平,扩大我校在国际上的影响。依托学校发酵、食品等学科的优势,扩大高学历留学生规模,创造条件在多学科培养留学生,力争创办国际教育学院。加大组织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力度,增加接触机会,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与国外专家学者间的友好合作,探索和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加强海峡两岸的学术和文化交流,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
  
  三是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注重外延的扩展,更注重内涵的建设,当前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结构的调整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上,努力按照“十五”规划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或更长些时间内,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部分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的宏伟目标,夯实基础,扎实推进。
  
  第三,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营造精神文明的良好氛围。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党组织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防止和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青年学生的侵蚀;就要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营造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
  
  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探索新的思路、措施、途径和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要特别重视教风对学风的影响,重视师德的建设;重视网络有害信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加强网络思想阵地建设;重视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对学生课后管理带来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加强公寓内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措施;重视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的冲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搞好“四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加大校园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确保措施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同时积极创建良好的周边环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宽创建领域,提高创建层次。要提高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品位,提高以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校园秩序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为目标,继续抓好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行之有效的活动,进一步探索具有时代气息的富有成效的新型创建形式。要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形成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办好学术刊物,巩固和扩大多学科的科研园地。
  
  第四,牢记办学宗旨,努力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学校就必须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群众将子女送来上大学,我们有责任让他们放心满意。教职工是我们办学的主体,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在于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各级领导,一定要以人为本,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把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作为实践办学宗旨的具体行动,急一线之所急,帮一线之所需,千方百计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学校发展的同时,稳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
  
  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极落实学校“十五”规划
  
  迈入新世纪,我们迎来了“十五”建设的新时期,学校的改革发展面临着繁重的任务。通过广大教职工的集思广益,制定了我校《教育事业“十五”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勾画了我校发展的蓝图,提出了学科升级、质量创优、制度创新、校园建设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十五”规划,是学校新一届党委的重要职责,学校各级党组织都应把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的主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全面实施“211工程”二期建设,提升学科水平。 要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切实抓好以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目标的“211工程”二期建设。要将学科建设目标分解到各院系,作为各院系任期的主要工作任务加以落实。各学科都要发扬优势,弘扬特色,加强交叉发展,拓宽专业领域。发酵工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科要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奋勇当先,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以新兴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学科,建设好一批能体现21世纪高新技术并对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学科或学科群,重点发展应用学科,扎实建设好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和哲学人文社会学科,创出新的特色。要着眼全局,整合学科优势,大力推进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在高水平层面上建设好学位点,努力新增博士点和硕士点。要加紧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的建设,为提高学科层次、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基地。
  
  学科上水平,创特色,关键在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中心环节。全校都要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着力建立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一支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重视优良教风的形成,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术道德建设的自觉性。鼓励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凝聚起爱岗敬业、爱校奉献、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要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训,继续实施好“百名博士”培养计划和“百名教授”建设计划,继续做好“长江学者”、“太湖学者”和讲座教授特聘工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机制,探索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制度,鼓励和促进年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快速成长,同时畅通不称职教师的出口。
  
  第二,以本科创优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20**年4号文件精神,强化质量意识,落实各项措施,经过3-5年的努力,使本科教学达到评优标准。为此,首先要深入持久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把校首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内化为各个单位和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教务等有关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各院系要结合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提出实施的具体方案,并分解到每个教研室和教职工,发动群众落实兑现,力求见效。其次,要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研究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既注重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精英人才,又努力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要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模与结构。研究生培养要稳步扩大规模,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筹备建立研究生院;本科教育要控制招生规模,重点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同时要根据学科规划和社会需求,适度增加本科专业;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则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服务。再次,要努力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多样化意识。要转化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建诲人不倦、严谨求实的优良教风和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要夯实基础,拓宽视野,注重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国防教育,搞好大学生军训。要完善学分制,建立健全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注重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要充分发挥多科性大学的优势,营造工理文交融的校园环境,采取积极政策,鼓励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和实践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要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功能。
  
  第三,坚持制度创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校的内在活力,推动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党委必须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建立良性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要着力抓好以下改革:
  
  一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要实施以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定编、定岗、定职、聘任和考核等措施,促进人员结构的优化和合理流动,建立自我约束、平等竞争的运行机制,实现由职务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要按照“专兼结合、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改革教师管理模式,探索和建立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的有效机制。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推进以岗位津贴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充分发挥分配制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坚持向重点人才实行政策倾斜。
  
  二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要在前阶段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聘用制,建立起干部任前公示及试用期制,积极探索和实践干部任期目标(工作)责任制,完善相应的干部评价、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要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三是坚持体制创新,办好校办产业。校办产业要按产学研结合的要求,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加快资产的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面向市场,发展壮大,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并为办学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是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强化为教学服务的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朝着现代经营型、企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改革,形成公开竞争,优胜劣汰的具有教育行业特色的后勤服务和保障体系。要推进学校后勤服务集团规模经营,建立和实施主要靠市场驱动的运行机制,实行事企分开,行政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学校所有权与实体经营权分开,在拨款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上迈出新的步伐。同时,要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逐步推进教职工住房货币化改革。
  
  五是强化内部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进一步精干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做到管理重心的下移。要进一步推进学校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探索并完善多样化的管理模式。要建立校内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经济责任制,严格执行经费预决算制度,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益。要依托校园网建设现代化管理平台,加快实现党政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与办公自动化的步伐,加强教育管理软课题研究及成果运用,努力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第四,高起点建设新校区,塑造学校新形象。 教学资源不足和多校区分散办学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下决心加强基本建设,扩大校园容量,改变校园面貌。要抓住无锡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契机,力争部、省、市的批准,经过3-5年努力,建设一个拥有3000亩土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校区,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新校区建设要精心规划、分步实施,慎密做好过渡安排,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建设资金的筹措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老校区的置换,不占用日常教育预算经费,不影响学科建设和教职工的收入。要组织精干得力的班子,负责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聚精会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快学校的改革发展,关键在于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作风建设为重点,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一,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党委要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校领导班子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努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对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慎重决策。对每项重大改革,要在坚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学科水平,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有利于维护师生员工的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借鉴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积极加以推进。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旗帜鲜明地讲稳定,坚决果断地抓稳定,认真扎实地保稳定。党委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按照议事规则的要求,完善领导决策的程序,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成员间的团结、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对纪委工作的领导,支持纪检部门的工作,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要坚持干部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发挥教代会在民主评议、民主监督领导干部方面的作用。
  
  第二,切实搞好党的作风建设。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转变作风年,学校党委应把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作风当作学校党建工作的一项突出任务抓紧抓实,重点是抓好领导干部和机关的作风建设。
  
  抓作风建设,根本的问题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领导干部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从教条主义的桎梏中,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从经验主义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经常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勇抓改革的先机,抢抓发展的机遇,敢闯敢试而不东张西望,敢为人先而不优柔寡断,以无私无畏的精神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
  
  抓作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联系群众,服务一线,求真务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克服主观主义、本本主义,尊重群众创造性的实践。要坚持和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开言路,问计于民,把教职工群众的意志、利益和实践作为我们做决策、办事情的根本依据。要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以求实、务实、落实的态度全心全意服务于教学科研第一线,以实实在在的作风,求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抓作风建设,关键的问题是要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尽职尽责。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艰苦奋斗,勤政为民;要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爱岗敬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工作上,在其位、谋其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自己分管的每项工作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业联系起来,立足本职,放眼全局,把自身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整体的事业之中,以优良的作风和实在的业绩去赢得群众对我们的尊重和信任。经过数年的努力,使我校党的作风有明显进步,并以优良的党风推动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第三,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 要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样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重视培养和选拔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干部。要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程度。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的工作的运行机制,结合总支任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的推行,进一步确立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确保院系任期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促使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发挥好党支部在学校不同岗位部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展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做好在骨干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坚持把思想入党放在首要位置。要严肃党的纪律,认真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
  
  第四,切实搞好党的统战群团工作。 要认真学习贯彻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统战意识,坚持和完善民主座谈、分工联系等制度,组织好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知识分子在校内外的参政议政,推进民主监督。要加强教(工)代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拓展民主管理、民主办学渠道。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共青团建设,发挥好青年突击队作用。要重视和关心离退休工作,支持关工委工作,发挥好老同志的作用。要加强对科协、学代会、研代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按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扩大党在群众组织中的影响。对学生中的社团组织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
  
  各位代表、同志们,本次代表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相信,新一届党委成员,将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负全校教职工的期望,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和带领全校教职工,把学校的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工作报告 更新

工作报告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