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四)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当前:首页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四)

日期:10-21 12:55:21 |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浏览次数: 269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四),

《时、分、秒》教学反思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验算的教学,我在一节课授完了例1和例2。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了解教材,因为教材设计了两幅买东西的情景图:①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回给妈妈17元。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由学生提出的“找的钱不知道对不对?”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 
二、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 
自己虽然担任数学教学二十多年,但是老的教条主义思想非常严重,所以要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现在的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的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加减法的验算;难点是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还要准备教具:主题图;在教学中如何照顾本班的中下生;教学过程的知识铺垫,提问、作业、知识延伸的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组织教学是相当严谨的过程,过去的教学表现在教师讲得多。现在都体现在“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如果要求“一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135+48=183元),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在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我们除了掌握计算法则外,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那么,这一道题怎样验算呢?请各小组讨论。 
我积极到各小组了解讨论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个别差生的学习情况,参与他们的讨论,多给他们学习机会,让他们多想、多讲、多练,发表意见的空间,最后由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知道加法验算的三种方法;讲授例2的时候,同样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营造课堂气氛,给学生两次合作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机会,争取在40分钟取得教学成绩。 
我认为这节加减法验算的教学能依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机会,吸引中下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愉快合作。但是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关心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教学中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真正把培优辅差工作落到实处。  
《可能性》教学反思   
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是必然现象,只是确定性现象不多,而不确定现象(即随机现象)普遍,这些现象发生的规律如何呢?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先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很好地整合数学资源. 
“课标”教科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学时基本采用了这些情境材料:如主题图、例1、例2的情境图以及练习题等,但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例1之前,我先设计一个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活动再来解决例1的问题;主题图的教学充分挖掘多种“可能性”。例如节目形式的可能性、选择节目方式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选中节目的可能性等,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不少“可能性”的内容,尤其“可能”、“不可能”与“一定”之间会因情况变化可转变,使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随机现象是如此普遍、正常和可变性,感悟到自己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灵活地组织几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

www.gaofen123.com

了较充足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比较、实践中认识“可能性”。如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猜漂亮的玻璃球在老师的哪一个拳头里,这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学习内容上。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由此爱好数学。还培养了学生怎样用数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物。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我上了《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踏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笔算加减法的基础,所以在新课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计算,总结出笔算加减法时就注意的问题。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巩固练习的正确率也比较高。可是到了做练习册和家庭作业时,情形却大相径庭。 
是他们忘性大吗?还是他们不会呢?不是,让他们说,都知道。可正确率为什么就这么低呢?他们会抛下“粗心”两字为自己开脱。可见粗心的危害被学生们所忽视,认为只是小毛病,不以为然。对待因粗心而出错的题目,以为订正好了就可以了。每遇到类似情况,每次都说“我太粗心了”,下次照犯。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粗心呢,怎样帮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呢? 
经过仔细分析,粗心类型和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因感知粗略造成的。比如:题目是132却写成123,减号抄成加号,上下两行题串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成熟度造成的,他们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整体性。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 
二是因记忆错漏造成的。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本来做减法题,做到百位时却按加法计算。这是因为多位数的计算中,计算环节比较多,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www.gaofen123.com]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三是情绪不稳造成的。一方面,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比如:510-246,把个位计算成6,另一方面,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再有就是下课铃声响过后做的题正确率明显不如之前做的。 
克服粗心,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要求学生先观察、议论,再动手计算,最后交流运算方法,评讲哪种方法较为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感知算式特点的意识和能力,为后面正确计算打好基础。 
2、 坚持口算训练,培养记忆能力。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每算一步要上下、左右纵横检查,抄写数据和符号准确无误;算草书写也要整齐清晰,便于查对。不能口算的题一定要清晰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验算的习惯。  
其次,还要让学生对粗心的危

www.gaofen123.com

害有足够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将来我们要面对的并不是可以订正的作业题,有可能成为飞机制造者、楼房设计者、高架桥的工程师等等,而这些行业需要的并不是反复的订正,而是一落笔就要正确的。如果一旦粗心成自然,那么,总会在某方面出点小差错,到时候可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粗心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 
最后要家校配合,齐抓共管。家长的观点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一旦教育者对一现象加强关注,孩子也会引起重视。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如何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富于活力呢?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和教参,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学习本单元内容: 
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算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 
每一堂课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虽然每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台,但对一些学生的关注时间和空间不够,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多位数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新教材对《平行四边形》的要求与老教材有所不同,它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它没有明确的定义,需要通过许多实践活动来获得感性的认识。于是本节课安排如下; 
首先出示教科书的主题。先让大家画出图中的四边形,画完之后,让他们跟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初步感知这类图形的特征。教材上用红笔也出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看起来四条边相等,知识量丰富的学生说“它是菱形”,有些同学说是“平行四边行”,当然应该大力表扬那个说“菱形”的学生,同时也跟他说“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说“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也应表扬他:很会学习。接着,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此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其次,讲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点。出示三角形框架和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动手拉一拉,学生发现,得出规律:三角形不易变形(即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稳定性)。同时让他们例举生活中的例子,那些是运用这个特性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讲解特点时借助方格纸。得出两个特点:相对的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不是直角。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巩固练习。练习往往能反映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反应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体这样设计,有好些地方有待改进。  
《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中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并使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整和于教学之中,使教学锦上添花。在本节课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问

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

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认知平台。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体现了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易于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发现写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交流,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课堂上的“搭配上衣和裤子”“乒乓球比赛”“家到学校到数学广角有几条路可走”等。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这堂课中,我创设了比铅笔长短的游戏情境,用直观简易的教具,让学生先看、再猜,引起争议,最后动手操作比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通过用尺测量,使学生发现原有的长度单位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引起认知上的冲突。于是试图找到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使毫米概念的引入显得迫在眉睫,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毫米的意义;同时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渴求,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引进“分米”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先测量自己的铅笔,然后由我来估计这支铅笔的长短。由学生来检查老师估得准不准。由于对于估测很多学生把握的得不太好,所以学生觉得很有挑战性,学生兴趣高涨。在这个游戏活动中,,我意识地以10厘米为标准作手势去进行估测,并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意识地用到有关的语句:大约几厘米、几厘米左右。所以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估测的基本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这又为引入分米作了铺垫,由于人们经常要以10厘米作标准去估计、度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所以把10厘米变成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分米,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米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 
这节课我安排了多次观察、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参与意识,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自己对1分米、1毫米长度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案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二、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案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www.gaofen123.com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不足及启示: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教学难就会深刻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下面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自我评价 
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出示生活中的各种钟表来认识秒,通过课件认识1秒、5秒、15秒等时间,让学生动手拨一拨感受1小格是一秒一大格是5秒,接着感受1秒有多长,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做者”的角色。本课一改传统的方法,强调感悟和体验1分和1秒的时间长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1分=60秒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认识几秒的学习,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60秒,在通过课件演示,就更加清晰秒针走1圈的同时分针走1小格,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刚才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总结出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最后体验1分有多长,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观看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爱惜时间的意识。 
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还引入生活中用秒来计量如:火箭发射的倒计时,赛跑,过马路的红绿灯,这些都是用秒来计量的。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问题反思 
1、在教学“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部分讨论的不到位,有的学生学的不实。 
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分组学习考虑的不周。 
3、教师有的时候还是不放心学生,说的话有时过多,如:30秒从哪走到哪是多少秒?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不必说的太多,因为前面已认识1秒、5秒、15秒,学生能说出来的一定让学生说。 
4、本节课的内容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原来已经设计这样的环节名人名言,由于前面用的时间稍长,所以这个环节由老师代言了。学生受的教育不深。 
三、教学重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认识钟表、认识时间单位秒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涉及的内容不少,知识比较抽象,容量比较大。只要老师充分备课,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利用电教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就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再让我教本节教学内容,我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照顾中差生,总结自己的不足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老师的教法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老师的教学艺术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教学,融入课改,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好的,以后我要更加努力,积极反思,不断进步。

[5] 

www.gaofen123.com

《时、分、秒》教学反思 
1、时间观念的建立,还需想办法真正内化。尽管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内化这些单位时间,从而建立时间观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迁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时,还应让学生当场迁移、扩展,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最终建立时间观念,并会迁移、应用。 
2、认读时刻这一环节,作为教学的重点,还显得较薄弱,需加强。尽管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在认识好钟面,认识单位时间1秒、1分、1小时后,能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能力,还需细细考虑。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几大格是几小时,如果及时让学生发现时针走几大格多是几小时多,这样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针;几大格缺一点点,几时还不到,应是前一格的小时再多几分。这样会更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对于钟面的认识不够形象、深入。本课中,时针、分钟、秒针的认识是通过一部分学生的回忆介绍展开的,不够形象直观,使另一部分学生印象不深刻,以至产生了不少的错误。课堂上如能让学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时针短而粗,分针比较长,秒针最长、最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在认识时刻时会更直观,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当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动手的时候,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步发展、提高。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但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收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动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去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本课中,多次安排了学生操作动手,但真正能得到收获,获得成功体验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动前的问题或要求更明确点,目的性更强些,效率肯定也会提高。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更认真深入地反思与完善。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验算的教学,我在一节课授完了例1和例2。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了解教材,因为教材设计了两幅买东西的情景图:①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回给妈妈17元。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由学生提出的“找的钱不知道对不对?”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 
二、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 
自己虽然担任数学教学二十多年,但是老的教条主义思想非常严重,所以要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现在的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的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加减法的验算;难点是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还要准备教具:主题图;在教学中如何照顾本班的中下生;教学过程的知识铺垫,提问、作业、知识延伸的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组织教学是相当严谨的过程,过去的教学表现在教师讲得多。现在都体现在“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gaofen123.com www.gaofen123.com]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好教材,组织好教学,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向学生提出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如果要求“一套运动服和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135+48=183元),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在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我们除了掌握计算法则外,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那么,这一道题怎样验算呢?请各小组讨论。 
我积极到各小组了解讨论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了解个别差生的学习情况,参与他们的讨论,多给他们学习机会,让他们多想、多讲、多练,发表意见的空间,最后由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知道加法验算的三种方法;讲授例2的时候,同样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教学,营造课堂气氛,给学生两次合作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机会,争取在40分钟取得教学成绩。 
我认为这节加减法验算的教学能依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机会,吸引中下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愉快合作。但是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关心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教学中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真正把培优辅差工作落到实处。  
《可能性》教学反思   
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和不可能发生是必然现象,只是确定性现象不多,而不确定现象(即随机现象)普遍,这些现象发生的规律如何呢?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先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很好地整合数学资源. 
“课标”教科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学时基本采用了这些情境材料:如主题图、例1、例2的情境图以及练习题等,但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的规律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例1之前,我先设计一个体验“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活动再来解决例1的问题;主题图的教学充分挖掘多种“可能性”。例如节目形式的可能性、选择节目方式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选中节目的可能性等,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不少“可能性”的内容,尤其“可能”、“不可能”与“一定”之间会因情况变化可转变,使学生感受到事件发生的随机现象是如此普遍、正常和可变性,感悟到自己身边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灵活地组织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灵活地组织几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

相关分类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更新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