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音乐教学反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对教学案例《库乞乞》的反思和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当前:首页 >> 音乐活动中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对教学案例《库乞乞》的反思和研究

音乐活动中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对教学案例《库乞乞》的反思和研究

日期:10-21 16:14:14 |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 浏览次数: 316 次 | 收藏

标签:音乐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音乐活动中如何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对教学案例《库乞乞》的反思和研究,

刘翠姬
( 福建省罗源县实验幼儿园,  福建  罗源  350600 )
摘  要: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了小班音乐活动《库乞乞》进行专题案例研究。
关键词:音乐活动; 积极性;创造性
How to effectively stimulate children’s enthusiasm in music activities
——Teaching case of "Ku Qi Qi" reflection and study
Liu Cui-ji
Abstract: The music teachers in how to use an effective means to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child care, child care play in the main event, so that children learn to truly become the masters of 

this ? We chose this issue for small class musical activities " Ku Qi Qi " thematic case studies. 
Key words: music;  enthusiasm,  creativity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在日常的小班音乐活动中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孩子不主动参与活动,常常呆坐在一旁。那么,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主动地学习,使音乐活动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案例研究。
《库乞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乐曲,全曲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四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欢快而跳跃;第二部分是四个向上级进的长音;第三部分是由一个人声念出的固定节奏型,节奏为“库、库、库乞乞”,听上去很有趣,很神秘;第四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重复。根据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以游戏活动为主线并贯穿活动始末的音乐活动《库乞乞》,活动围绕“去魔法城—吃魔法糖—学魔法咒语—玩魔法游戏”的游戏主线,通过朗朗上口,易于模仿的词白:“库、库、库乞乞”,使孩子掌握节奏“××︱××︱”和“××︱×××︱”,并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师幼多维互动、幼儿自由创作等多种手段,让幼儿充分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激发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一、对案例的实施
1.以“去魔法城,学做魔法师”为题,导入活动。
(师幼听音乐踏步入活动室 。)
2.“吃魔法糖”,用声音表现节奏××︱××︱。
师:(出示魔法糖)这是什么呀?有几个?
幼:棒棒糖,4个。
师:这4个可不是普通的棒棒糖,是有魔法的魔法糖,要想成为小小魔法师就得先吃下这四颗魔法糖。这么大的魔法糖要怎么吃?
幼:张大嘴巴吃。
师:对了,这么大的魔法糖可得张大嘴巴“嗷”的一口吃一个。而且要听到铃铛“叮”的声音后才能开始吃魔法糖。
(教师示范吃魔法糖。)
师:我们一起再来吃一串吧,这样我们就会充满神奇的力量! 
(师幼听音乐练习吃魔法糖,当听到“叮”的提示音后,按节奏(××︱××)一口吃一个。)
3.学说魔法咒语“库,库,库乞乞”(××︱×××︱)。
师:吃完了魔法糖我们还要学念魔法咒语,魔法咒语是什么呢?它藏在一段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然后把它找出来!
(播放音乐。)
师:魔法咒语是什么呢?
幼:库,库,库乞乞。
4.玩魔法游戏。
师:刚才小朋友们吃了魔法糖、学念了魔法咒语,现在你们就是小小魔法师了,想不想试试你们神奇的魔力?
幼:想。
师:想不想把老师变成小动物?变什么?
幼:变老虎。
(师幼听音乐玩游戏。)
师:现在老师来当魔法师,把你们变成什么呢?
幼:变狮子。
(师幼共同游戏。)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根魔法棒,请愿意当魔法师的小朋友上来拿魔法棒,并找一个小朋友当被变的动物,一起玩游戏。
(幼儿相互找朋友玩游戏。)
5.结束。
师:魔法师要回家休息了,下次再来变魔法,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二、对案例的反思与对话
由园长与本园10余名教师组成的课题组观看了整个活动过程并进行反思,针对“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这一议题,每个参与者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对活动的初步看法。
①教师有较好的素质和教态。
②活动各环节清晰,衔接自然。
③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很感兴趣。
④通过“吃魔法糖”和“念魔法咒语”的 形式来进行节奏练习,幼儿很感兴趣,也完成地较好。
2.对活动提出质疑。
⑴ 活动中,教师并不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积累。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魔法咒语,因而在寻找乐曲中的词白:“库、库、库企企”( ××︱×××︱)时,教师要经过反复引导幼儿才找到。”
“孩子们对什么是魔法师、什么是魔法咒语的常识了解得太少,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以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活动中,当‘魔法师’把小朋友‘变’成小动物时,多数小朋友并不表演,只是微笑着站在那里,只有少数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虽然不排除小(3)班幼儿比较内向且与执教教师不熟悉的因素,但也反映出幼儿对自由地用动作表现小动物形象缺乏经验。”
“小班幼儿合作表演的经验缺乏,因而在两两游戏时幼儿分不清各自的角色,合作表演几乎无法完成。”
⑵ 在活动中,教师没有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魔法的氛围不够浓厚,因此虽然整个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但我们看不到孩子们投入地参与活动。”
“是的。孩子们在‘吃了魔法糖’、‘学会念魔法咒语’后,本应积极地参与到‘玩魔法游戏’的环节,但我们看到是孩子们并没有大胆地进行游戏。我想是因为他们没有事先感受到魔法的神奇,没有沉浸到魔法情境中,所以无法产生玩魔法游戏的欲望。”
⑶ 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不够。
“在引导幼儿寻找魔法咒语时,教师并没有明确指出是一句念白,只是说‘这句魔法咒语藏在一段音乐里,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在孩子对魔法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教师的提问应更有针对性、启发性,让幼儿明白他要找什么。”
“我同意这种说法。教师在要求幼儿做一件事

的时候,应该让幼儿明白究竟做些什么。在两两游戏时,教师没有交代清楚,幼儿不知道要如何玩游戏。”
三、对教学活动的改进。
针对大家对第一次活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原因的分析,我对活动重新设计:
第一,做好表演的前期铺垫工作。
活动前,选择了便于小班幼儿想象与表达的小兔跳、小鸟飞、大象走等单一曲目,让幼儿通过听音乐展开相像,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累积有关的经验。
第二,扩展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
为了能使幼儿了解“魔法师”的相关经验,活动前通过讲魔法故事、看魔法VCD、玩变魔法游戏等,让幼儿对“魔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如魔法师的服装、魔法师与魔法棒、魔法咒语的关系等。
第三,增强活动的“魔法”氛围。
在开始环节增加“魔术表演”,营造出“魔法世界”的神秘感,让幼儿通过观看表演,产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并设计了魔法糖,将四颗糖串成一串,便于幼儿操作,让每个“魔法师” 人手一串“魔法糖”和一根“魔法棒”,以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后,开始了第二次教学。由于有了一些经验积累以及“魔法”情境的创设,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魔法世界”,很快就找到了“魔法咒语”。孩子们一边吃着“魔法糖”,一边念着“魔法咒语”,快乐地玩起了“魔法游戏”,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下,孩子们大胆地想象,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出多种动物的不同形象。在活动中对节奏的掌握和对音乐快乐的体验也得到了提升。
四、活动后的感悟
1.选择好的乐曲,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前提条件。
音乐活动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好乐曲。在选曲时要特别注意:乐曲中所表现的事物是孩子们感兴趣且有一定感性经验的;音乐的形象鲜明,便于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建立音乐及其所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乐曲尽可能是优秀的、经典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本次活动的乐曲《库乞乞》就是一首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征的音乐。它既有音乐的旋律又有词白的特点,并通过一个故事(去魔法城—吃魔法糖—学魔法咒语—玩魔法游戏)诠释来音乐,把抽象的音乐转化为看得见的音乐。因此,选一首好的乐曲可以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2.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催化剂。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结合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或游戏情境,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如在第二次教学活动中,我请配班老师戴上“魔法帽”、穿上“魔法斗篷”,以“魔法师”的身份邀请大家到“魔法城”做客,并进行了“魔法”表演——把我变成了小动物。孩子们在这特别营造“魔法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了“魔法师”吃“魔法糖”、念“魔法咒语”、变“魔法”的神奇场面,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3.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促进幼儿大胆表现的关键。
在倡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人”的今天,音乐活动要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 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如在“玩魔法游戏”环节中,我设计了让老师当“魔法师”,把幼儿“变”成“小动物”,或让幼儿当“魔法师”,把老师“变”成“小动物”的师幼互动;以及幼儿自由选择同伴两两游戏时的幼幼互动。给幼儿完全自主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感到自己被信任、被支持、被鼓励,使每个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和谐发展。
4.提供自由创作表现的机会,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有效方法。
每个幼儿的个体能力、兴趣和爱好有别及对音乐的感受不同,他们的表现方式、水平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幼儿音乐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①给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的机会。②给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动作的机会。③给幼儿自由结伴表现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幼儿个人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5.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基本要素。
同一首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象,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同时个体的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现差异。所以,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要接纳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在情感体验中增强参与学习的信心。如在活动中,林鹏小朋友很主动地参加创编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但由于他的节奏感较差及长得较肥胖,因此两两游戏时他的动作总不合拍,且不协调。针对这样孩子,我没有把他与别的小朋友进行对比,而是采取接纳的态度,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做动作,并对他认真学习的态度及时予以表扬,使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兴致勃勃。 <

相关分类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更新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