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当前:首页 >> 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

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

日期:10-31 19:57:01 |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 浏览次数: 332 次 | 收藏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

  “等量代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例2)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中学会初步的等量代换知识,进而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是用一个量去代替与它相等的量,它是学习代数的基础。由于“等量代换”需要抽象地想象替换,对还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如何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呢?下面是本节课例题教学的片段实录。
  
  一、解读主题图,建立等量关系表象
  
  片段一:“水果摊”主题图教学
  (在整体浏览“水果摊”主题图后,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一张天平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1个西瓜重4千克。〔教师板书;1个西瓜(质量)4千克〕
  生2:1个西瓜和4个(1千克)砝码同样重。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3:因为右边放上4个1千克砝码,天平是平衡的。
  (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二张天平图。)
  师:观察第二幅图,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5:4个苹果重1千克。〔教师板书:4个苹果(质量)1千克〕
  生6:4个苹果和1个砝码同样重。
  (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三张天平图。)
  师:观察第三幅图,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7: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师:能把三张天平图中的信息连起来说吗?
  生8:1个西瓜重4千克,4个苹果重1千克。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生9:1个西瓜和4个砝码同样重,4个苹果和1个砝码同样重。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教学说明:
  在例2“西瓜与苹果的互换”中,教师借用天平的原理,通过逐一出示、仔细观察和详尽解读三张天平图中的信息,让学生感知事物之间存在等量关系,建立了清晰的等量关系表象,为后面的操作推理、数形结合推理和想象推理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体验等量代换思想
  
  片段二:解决“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的问题
  1.尝试解决。
  师:第三张天平图的右边该放几个苹果呢?请同桌合作解决。你们可以把桌子想象成天平,以中间为界两人就像天平的两边。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硬币、图形及小石子等,用这些代替西瓜、苹果。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把你们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汇报反馈。
  方式1:用摆硬币、图形、石子等方式得出结论。
  生:我们用石子代替西瓜,用图形代替苹果,用硬币代替砝码。通过观察“1个西瓜(质量)→4个砝码”和“4个苹果(质量)→1个砝码”,我们把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4个砝码就换成16个苹果,从而得出: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师:请你上来摆给大家看。
  方式2:用画简单示意图方式得出结论。
  生:他们的方法麻烦,桌面上摆了很多东西。我们用画图的办法——
  师:请你上来画给大家看。
  生:左边画个大圆表示西瓜,右边画4个小正方形代表4个砝码,就是“1个西瓜(质量)→4个砝码”。因为4个苹果(质量)→1个砝码,所以再把4个正方形中的每一个各换成4个三角形,用三角形表示苹果,得出: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方式3:用计算方法得出结论。

  www.gaofen123.com


  生:我们的方法更简单,1个西瓜重4千克,4个苹果重1千克,求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列式是:4×4=16(个),也就是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方式4:用推理方式得出结论。
  生:求1个西瓜与几个苹果一样重,我们首先找到1个西瓜与几个砝码的质量关系。从图中我们知道1个西瓜(质量)→4个砝码,还知道4个苹果(质量)→1个砝码,那样就能推导出: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师:我问的是“1个西瓜与几个苹果”一样重,你怎么扯到砝码上去呢?
  生:砝码是“媒婆”。
  师:你是说求1个西瓜与几个苹果一样重,要先找到把两者联系起来的“媒婆”——砝码。
  生(异口同声):对!
  教学说明:
  在解决“几个苹果和1个西瓜同样重”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其中利用小物品替代实物操作,作用不可小视;数形结合方法又比实物操作更抽象;列式和推理已初步摆脱具体形象思维。学生亲历了由“具体——半抽象——抽象”的探究过程,在全过程中感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三、引导对话,理解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
  
  片段三:处理课堂生成信息——“换与不换”问题
  学生做了第109页中“做一做”——“跷跷板”和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白菜与萝卜”的互换等题目并讲评后,教师进行全课小结,揭示了课题:数学广角——等量代换。
  生:2头牛换16只羊和6棵大白菜换54根胡萝卜还可以,可是16个苹果换1个西瓜,谁那么傻呀,西瓜1斤才几毛钱,苹果1斤要三块多呢!
  师:如果只是让你换着拎,你换不换?
  生:都是4千克,一样重,拎倒是可以换。
  师:(走到学生中,在信封里取出人民币)10个1角(硬币)换1个1元(硬币),换吗?
  生:换啊。
  师:(掂掂左手的10个1角硬币和右手1个1元硬币)都很沉,换也不吃亏。(从口袋取出人民币)1张10元(纸币)换10个1元(硬币),1张10元(纸币)可以换几个1角(硬币)呢?
  生:100个1角(硬币)。
  师(掂掂纸币,又掂掂硬币):这纸币和硬币可不一样重,差多啦,你们肯换吗?不怕吃亏?
  生:100个1角(硬币)就是10元。
  师:我们今天学的“等量代换”中的“等量”,可以是同等重量,也可以是同等币值。(走到另一桌学生中,在信封里取出三种小卡片)2个三角形等于1个正方形,6个正方形等于1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等于2个长方形?
  生:24个。
  师:这个“等量”是——
  生:同样大的面积。
  ……
  教学说明:
  课尾“换与不换”的问题,是个精彩环节。由于课本的所有例题和习题都是“等重量”交换的情景内容,这就使学生容易误认为“等量代换”的“等量”就是“等重量”。教师及时捕捉动态生成信息,进行了巧妙的“换与不换”对话,使学生对“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和“等量”这个概念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TAG:

+《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更新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