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数学教学不能丢失“有效”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当前:首页 >> 数学教学不能丢失“有效”

数学教学不能丢失“有效”

日期:10-31 19:57:01 |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 浏览次数: 528 次 | 收藏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数学教学不能丢失“有效”,

  “课改,课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纪律都变差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在办公室常听到这样的感叹与怨言。细细想之,新课程,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应该说这都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无可置疑。那问题出在哪?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创设情境中的“绚丽多姿”——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
  
  [案例]《小数的性质》一课的导入。
  课件出示:星期天,蓝猫走进了超市,来到了文化用品区买了一本练习本。(课件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用时3分钟左右。)
  师:从超市摆放的物品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分析]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即利用卡通片中的蓝猫买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物品的标价引出小数的性质。但值得探讨的是:有没有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里的物品,这对数学的学习有多少价值?学习看到“蓝猫”“琳琅满目的物品”,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真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物品的标价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吗?现在,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越来越得到了教师的重视。虽然情境创设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纽带、桥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师“创新意识”(课,要与众不同,要有新意)的思想作怪,我们的情境创设越来越“绚丽多姿”,越来越复杂了。创设情境中的“绚丽多姿”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策](1)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先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分析,然后自问: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目的,再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有价值,这样的课堂才有效。(2)创设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我们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只要能使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有效的情境。不用绚丽多姿的画面,直接用简单的图画,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来创设情境,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发展,而且可以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过程中的“理所当然”——疏忽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
  
  [案例]《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推导公式”教学片段。
  师:我们可以把梯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探究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生:已学过的图形。
  师:请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发现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合作探究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
  [分析]教学中,教师示意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探究出了结果,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这是真的探究吗?“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这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教材就是这样安排的。怎么一开始就知道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这是怎么想到的?学生不得而知,在他们的认知过程中也就存在了一个空白,我们的探究也就成了一个空壳,有形而无实。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拼图已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已具有了推导面积公式的基础。因此,在探究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在探究与比较中学生也能自主地认识到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推导的道理,这将使探究过程真实而有效。
  [对策](1)深入理解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学内容、学习素材和蕴含着的数学思想,它以概括、规范、结论、静止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前,它需要教师认真地“解读”。我们不仅要弄清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还要学会在细节上进行推敲,深入推敲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材的精神。(2)深入了解学生。如果说深入理解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个根本,那么,深入了解学生就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不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把握不透,对学生学习心理规律认识模糊,都会影响我们的教学。因此,我们不仅要对教材的细节进行推敲,还要对学生学习此知识的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过程都要进行仔细的推敲: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所需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具有哪些生活经验?哪些内容学生需要讨论?哪些内容学生的思维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这样正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我们的教学才不会出现“理所当然”的现象,才会更有效。
  
  合作交流中的“放任自流”——忽视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在,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习气氛异常的活跃,回答问题时热闹非凡,“老师,我,我……”“我来,我来……”的喊声“盖过了”回答者。在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满教室都是嗡嗡声,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见别人在说什么。学具在手里弄来弄去,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玩弄上。
  [分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也受到了冲击。现在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活跃”了,有的学生为所欲为,而有的教师怕限制学生,就让学生自由发展,这样下去,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将发展成什么样?这并不是课改的初衷。良好的课堂秩序和氛围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这种“我行我素”、“热闹非凡”的环境中,我们的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能有多少发展?
  [对策](1)正确理解新理念下良好学习习惯的新内涵。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常规和学习习惯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如让学生上课听讲时,腰挺直,手放背后;上课讲话必须经教师同意才可发言等。现在,我们需要一些能适应新理念、新教学,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如理性质疑、自主思考、认真倾听、合作交流等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新理念下良好学习习惯的新内涵,培养适合现在教学的新的良好的习惯,而不是让学生在“高压”下“乖乖”地学习。(2)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感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理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能再是“强制性的”,而应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感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使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内在的需要,进而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这离不开“有效”。只有在有效的教学下,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
  (选自《小学教学设计·数

  www.gaofen123.com 学·科学版》)
  

 
TAG: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更新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