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范文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读《庄子显灵记》有感

读后感

当前:首页 >> 读《庄子显灵记》有感

读《庄子显灵记》有感

日期:09-27 20:32:32 | 读后感 | 浏览次数: 854 次 | 收藏

标签:读后感范文,读后感500字,http://www.gaofen123.com 读《庄子显灵记》有感,

书斋遗墨(一)

大自然不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

——歌德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中,每一次胜利,大自然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 恩格斯

这几天读范曾先生的大作《庄子显灵记》,感叹“大家就是大家”,书写得真好,是一本传世之作。

早在七十年代初就看过范先生的绘画,但不知先生不仅是画家,而且是一位国学家、思想家及诗人。由季羡林先生和陈省身先生两位大师给本书作序,可见此书的水平之高。

季先生在序中写道:“……人类自我成为‘万物之灵’后,最重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称为‘天人关系’;要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我称之为‘天人合一’……读了范曾兄的近作《庄子显灵记》,‘心有灵犀一点通’,引起了我的遐想,写了上面这一些话。”

陈先生在序中写道:“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元素是自然与人。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一种动物了。

中华民族是很实际的,中华文化寻求人类社会的处理与组织,一个结果是注意到传代,便自然重‘孝’,便把多代连起来,成为一串,不能使串切断,便‘不孝无后为大’,结果把中华养成一个巨大的民族。

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我1943年至1945年在普林斯顿,常同爱因斯坦见面,也到过他家中的书房几次,他书架陈书不多,但有一本德译的老子《道德经》……”

以上是二位大师在书的序言中的片言只语。《庄子显灵记》范先生于20**年完成于巴黎,是一首长诗。全书共164页,包罗万象,集东西方文化、哲学、宗教之大成,而诗体本身又属艺术,所以文学价值极高,在读的过程中感觉真是一种享受。

在第三章“自然、生死”中,邵盈午先生于《简评》中写道:“自然究为何物?生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种‘本体性’的问题一直困惑着中外哲人……其实,这种 ‘本体’正是老庄所说的‘恍兮惚兮’的道……”诗中写道:

“庄子:

太始,

我跟随着您,

原来就是跟随我敬仰的大宗师。(大宗师指天道,天道为万物之宗,万众之师。)

无穷极的天宇,

和谐而浑一,

这浑一超越了形骸,

精神插上与天地共在的双翅,

连生和死这人生的大限,

真人也都不勉不思。

苍天茫茫,覆盖着大地的一切;

大地恢恢,承托着生命的葳蕤。(葳蕤:茂盛)

万物的凋零和衰亡,

它们的萌芽和生长,

宛如来去,都是自然的步屣,

不包含欣喜,也不包含艰危。

有一位悟道的孟孙才,(见《庄子》)

他母亲的大去,没有使他流泪,

他知道离开精神的形骸,

已化入其他的物类。

这躯体已非他慈爱的母亲,

母亲何在?

啊,她正如梦中的鸟雀飞向长天,

欢跃的鱼群游向深池。

大宗师,您引导自然而然的推移,

寂寥虚空正是浑一的大智。

天地是一座无于伦比的熔炉,

而大造是铸炼的有司。(有司:官职)

死之去,那是顺应;

生之来,那是适时。

顺变而安遇,使您有从容的行止。

……

卓然独立,坐忘生死,

和您提到的释迦牟尼‘不生不灭’,

一样的形忘神驰。

太始:

释迦牟尼看到人生的苦难,

点燃人们内心孤明的慧智。

他的‘般若’使六道众生,

与无边的苦海远离;

他的‘涅槃’是超越生死,

而您的阐释回归宇宙的本真,

生不足恋,死不足悲,是自然的心志。

众生平等固然是佛的恩慈,

而您万物齐一,则是苍茫的天意,

……

看,这位海德格尔,

他是德国的先知,

他的名著《存在与时间》西欧披靡,

您与他在八表之外相遇而不期。

……

海德格尔:

我的著述直指人生本体,

提示人类的真实存在,

不惜与基督教神学决裂。

我崇拜苏格拉底面对死亡,

坚持正义,死不足惜。

人们不停地讨论生死,

其实生时已预留了墓穴。

生不过是途径,向死之生,

——这乃是人生的铁律。

而我却号召人们‘放弃自已本身’,

这决非生命的闲掷,

这是尼采‘超人’学说的本质。

……”

读着这充满哲理的诗篇,感觉真是慷慨富裕的主人款待高贵的客人与知音的一桌盛宴。读着读着,使我再次体验到当年读但丁的《神曲》和读歌德的《浮士德》时的感觉:在享受美的同时,促使你思考人生及宇宙、自然、善恶……等等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意义。

“……

自然和社会处于‘天和’的境界,

那么是非和它们的循环便都勾销。

更不见是非的辨析,那是人类小智的招摇。

宇宙本身恬然自化,

和谐的天理万古昭昭。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苍天和大地的静默仿佛隐藏着某种莫名的玄机。而诗人寻求对这种“不可言说”的天道进行“言说”时,从诗中所要表现的正是某种抵御表现的东西。并由此产生对存在的大惑和神秘感,这正是诗人最高的智慧所在。我们可视诗人的“言说”为“静默”的另一种形式,那是一种天地万物所遵循的原道的静默。

诗歌是靠心灵而不是靠常识与诗人沟通。因此,读着一本好书或一首好诗,可使你忘却身边的一切,譬如什么对错是非,名利恩怨,“以大观小,一切事物都小得可怜。”人们在自然与生死面前,还有什么可纠缠不止、喋喋不休的呢?所以说大智若愚。这就是佛祖及这本好书所阐释给众生的般若之智。

+《读《庄子显灵记》有感》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读后感 更新

读后感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