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www.gaofen123.com ③品味跟精神境界当然分不开,可惜庸俗商业社会中把人的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都化成“交换价值”, 视之如同“成品”, 只认标签不认内涵,品味从此去“品”何止千里!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陈寅恪,曹问“陈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就难了!梁大怒,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事见黄延复著《陈寅恪事略》)由此可知梁任公学问、胸襟跟曹云祥不同:前者知趣,后者乏味;明乎此则会心微笑可也! ④懂得看破功利社会怪现象而发出会心微笑的人,才能洞识“现代品味”的真谛,才可以在交换价值市场上立足且自得其趣。现代人看到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实在应该发笑,不笑就真是铁石心肠了。在这样精致的按钮时代里,没有这一点品味的人注定寂寞。品无高下,要在——“巧”字耳! 美国有个dan hurley专写一分钟小说,他有一篇小说的故事说一位汉子半生潦倒,事业屡试屡败,终于决心放弃追求成功,转而向世人袒露心中的失败意识,开设—家招牌叫“温啤酒坏食品” warm beer& lousy food)的馆子;岂料人人看了太为赞赏,都说他至情至性,天下一怪,馆子客似云来,汉子从此腾达了。说知趣,说品味,这个人算是正等正觉最上乘了:计穷虑迫、心机震撼之后灵帆顿通,既不孤芳自赏,也不随波逐流,结果性情和生计都保住了。所谓“窗内人于窗纸上作字,吾于窗外观之、极佳”,他深谙此趣。⑤虽说“花不可以无蝶”、“石不可以无苔”、到底“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以盆景当花圃”;现代人身在城中,心在城中,殊难培养层次太高深的文化品味;但是,知识可旧可新,可中可西,可真迹,可复制,不必僵持,不一定都能化为力量,却大半可以增添生活情趣,减轻典章制度消磨出来的精神溃疡。张子高耽悦古墨,梁思成醉心山川,张石公酷爱繁华,说是求“知”求“趣”,实际上也流露出他们对人性的无限体贴。william empson谈“都邑野趣”也可作如是观。品味原是可以这样调节出来的。
(根据董桥同名散文删节)
11.本文第一段中心意思是( )。
a.化学家张子高喜欢收藏古墨,建筑学家梁思成喜欢游历山川。
b.一个人的爱好趣味往往跟职业有关。
c.爱好趣味有利于专业的发展。
d.一个人的爱好趣味跟职业相关是福气。
12.梁思成所说的“建筑意”是指( )。
a.建筑所产生的快感和美感。
b.建筑所表现的意思和风格。
c.建筑家对建筑所具有的神韵的领会。
d.建筑家对建筑意义的理解。
13.本文第二段画线部分的意思是( )。
a.趣味像山的颜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
b.趣味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
c.对山的颜色、水的味道、花的光彩、女子的姿态,即使是健谈者也难说清。
d.善于体会人心的人才了解趣味是什么。
14.作者为什么说“一心追求高级文化之神情旨趣,恐怕变得有身如桎,有心如棘,入理愈深,去趣愈远,终致身价太高而找不到市场出路”?( )
a.因为对趣味的追求不能太执著。
b.急功近利的追求很难获得趣味。
c.因为追求者的学问太浅。
d.因为趣味主要是靠在自然而然中得到的。
15.本文第二段“与此同理”的“理”主要是指( )。
a.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b.有品味有修养的人不必日夜为杞忧所累。
c.趣是从学问中得到的。
d.俗中求雅的享乐主义也是“高品味”。
16.本文第三段作者用梁启超推荐陈寅恪一事是为了说明( )。
a.品味跟精神境界分不开。
b.商业社会中把人的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都看作商品, 只认标签不认内涵。
c. 梁启超学问、胸襟跟曹云祥不同。
第 3 页 www.gaofen123.com d.梁启超有趣味,而曹云祥乏味。
17.本文第四段为什么说“现代人看到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发笑,不笑就真是铁石心肠了”?( )
a.因为懂得看破功利社会怪现象
b.因为现代人懂得自得其趣
c. 因为现代人比古人有品味
d.因为现代的品味跟古人不同
18.文中哪些语句用来说明作者所言“现代品味的真谛最为恰当?( )
a.懂得看破功利社会怪现象而发出会心微笑。
b.没有这一点品味的人注定寂寞。
c.在交换价值市场上立足且自得其趣。
d.既不孤芳自赏,也不随波逐流,结果性情和生计都保住了。
19.对本文第五段“培养求知的兴趣,多少可以摆脱心中的围城”的意思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培养求知的兴趣可以忘记生活的不满。
b.培养求知的兴趣可以忘却婚姻的不幸。
c. 培养求知的兴趣可以提升人的文化品位。
d.培养求知的兴趣可以缓解空虚、寂寞的现代病
20.对本文第五段中“典章制度”解释最恰当的是( )
a.典籍与制度。 b.传统制度。
c.法律制度。 d.规章制度。
/
(三)作文(20分)
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公元1953年5月29日。一位攀登者和他的向导来到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的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惟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
可是这位从新西兰来的攀登者对向导说:“我这是在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这位老实的当时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夏尔巴人,并不太明白这一脚的意义。他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他们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攀登者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 第 4 页
上一篇:综合知识考试样题逻辑部分(1)
+《综合知识考试样题语文部分(1)》相关文章
- 综合知识考试样题语文部分(1)
- › 国际贸运代理综合知识模拟题二
- › 货代综合知识理论试题 1(1)
- › 货代综合知识理论试题 3(1)
- › 综合知识考试样题语文部分(1)
- › 综合知识考试样题逻辑部分(1)
- › 综合知识考试样题数学部分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综合知识考试样题语文部分(1)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综合知识考试样题语文部分(1)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综合知识考试样题语文部分(1)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综合知识考试样题语文部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