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乐”,是说的是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极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孔子说过:“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语上也;生而知之者为上,熏染而学者次之,困而学者又次之,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也。”孔子所表达的意思相近于孟子的观点,说明教育者关注教育对象素质的高低,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这也正好与近年许多高校自主招生,争抢优秀生源的事件不谋而合。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正合广大群众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我想对于教育的话题,学生应该有话可说的。
学生可以从这“三乐”对应的观点中选出自己熟悉的来立意。这次作文审题很关键,对文言功底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材料作文应注意点题,文言材料也应如此。学生按照记叙文、议论文的点题方法,写规范作文。记叙文要求真情实感,写出真实的心理和生活,避免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议论文要求说理深刻,论证观点做到有理有据,充分的、合理的展示自我。
总的来说,本次作文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好。尽管是文言材料,但贴近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正体现了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仓促写成,恳请指教。
2011天津卷高考作文点评:给我一双慧眼
天津市南开中学高级教师 孙 超
2011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正如考前所料依旧延续了近年的命题样式和主题方向,属于给材料自命题作文,主题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清自我、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问题,虽然文体不限,但更适合写作议论文。
材料中的几面镜子是用来观察自我或外物的,每面镜子的功能各不相同:望远镜能看清远方的世界和人生的前景,显微镜能把本难以看清的极微之物看得硕大无朋,反光镜则让我们看到相对真实的自我和身边的环境,哈哈镜却用一种扭曲夸张的方式把我们变成很不真实的外形,三棱镜更是效果独特,它把生活中本难究细理的事物剖解得多彩纷呈。这些镜子单用哪一种都能达到特定的效果,但是却都看得不完整。所以,要看清自我、世界和人生,就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从不同的角度(途径)去观察和分析。本文题目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镜子展开论述谈出感悟,也正是要求学生学会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自我和人生,而绝非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学生甚至还可以借此展开关于“目的(动机)――方法(途径)――结果(效果)”辩证关系的分析讨论。
在写作素材方面,如果学生能很好地借鉴去年前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的内容,则可一定程度地受益。前两年文题《我说九零后》和《我生活的世界》,也都涉及到如何看清自我和世界的问题,其中不乏典型材料可供借鉴使用。
2011年湖南卷高考作文解读及其构思指导
湖南新化一中 高星云
【作文题目】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真题解读】
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可谓意料之外,有情理之中。湖南从2009年的“踮起脚尖”到2010年的“早”,命题形式都属于命题作文。按理说今年必考命题作文:此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本题可以说是对2008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材料”(诗意)写作文的回归。2008年材料作文后,老师们对这种形式都应该做过比较详细的指导,考生也比较熟悉这种命题形式,做起来应该轻车熟路。再者,命题形式的变化突出了湖南人命题力求每年创新的宗旨,凸显了敢为人先的精神。从命题方式上来看,摄取某歌手的出场话语的变化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现象,不仅具有现实性和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发性: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句话再简朴不过,却蕴含深意:“大家好,我来了” 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田有纳税变为有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材料很新鲜,与当前国人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独生子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益,忽视他人存在,凡事情先替自己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相呼应。我们写作时一定要从歌手生发开去,要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甚至社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想到医生,还有为官者,为商者,为师者,甚至为人长者,为人幼者等等,都要改变观念、改变作风,谱写和谐之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则材料作文的相关立意角度:
1、从歌手的改变角度考虑,谈谈多一点考虑别人。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别人考虑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我他之间注入温情,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针对90后的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的现象来写,指出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分析其成因,指出根除的方法。
3、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相互矛盾的,相互联系的。从“为人”与“为己”的角度立意,谈“为人”与“为己”对立性、统一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提出“注重自己,更要注重他人”的观点。
4、可以联系当今的教改侃侃而谈,谈教师要实行角色改变,从注重自我变为了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5、跳出常规思维,运用联想,将材料中的两句话的转变由个人引申到社会,写党的惠农爱民政策,带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富强。 写作思路: 除了常规文体,还可以充分利用日记、书信、演讲稿、诊断书、剧本等文体进行写作。比如模拟一位机关干部的身份写转变工作作风的日记,构思三则日记;以劝谏者的身份写书信,呼吁为官者不要高高在上:用小说的形式刻画四川某大学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可鄙的形象。 总之,这个题目要写好,必须在思维深度、视角新颖、文体多变化上下功夫。
2011上海卷作文点评:辩证色彩浓郁 题目不新颖
长孙永健
201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点评:上海今年的高考作文所给材料是两个相反命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学生可以写“一切都会过去”,也可以写“一切都不回过去”;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来写,如果结合起来就是以前考过的“忘记与铭记”,从这个角度看,此作文不太新颖。
那么这个作文如何来写呢,只有从辩证的角度入手才能出新。
考生首先要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忘记,笔者以为,如人生的痛苦、汶川地震的心灵创伤、一段不如意的生活境遇等可以忘记,可以让“一切都过去”,即所谓的放下才能承担。
但有些东西是不会过去的,是要流传千古的。如流传千古的文章、思想、文明的碎片、唐诗宋词、名人的精神等,这些东西都会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这些东西,要珍惜,要保留,要传承。
所以,对于这篇作文,学生只有辩证思维的角度入手,写出“能过去”和“不能过去”的关系,才能写出新意。
2011年安徽卷作文点评:回归传统也是一种创新
安庆九中 刘远
一、意料之中的意外
今年高考语文科目安徽卷,出的是道命题作文。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考前,有老师预测今年咱们安徽高考作文考的要么是“看图类材料作文”,要么是“命题作文”,且更看好前者。理由如下:一是近年来看图类材料作文在高考中难见芳踪;二是看图类材料作文因其自身特点,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比较全面:看图作文不仅具备了其他类型作文对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考查,还对考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有较好的考查。
然而,今年安徽作文却又回归到传统的命题作文上来。
事后再来分析,安徽作文回归到命题作文,又是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的。纵观近几年安徽高考作文的变化,从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和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到2009年的以“弯道超越”为材料的和2010年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两则材料作文,呈现出一个“由情入理”趋势。因而今年的高考作文很大可能还是要侧重在“理”上做文章。然而,“理”的深浅度却不是那么好把握的,去年的作文就是力证。既要“重理”又要把握好度,那么命题作文无疑更好操作。
二、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它的限制性。写作者在动笔行文以前,必须要仔细分析、揣摩题目的涵义和出题者的意图。弄清楚了题目的涵义和出题者的意图,写作者才能确定自己写作方向及之后的各环节。因而,审题自然就成了命题作文写作的最关键的环节。
今年安徽的作文的题目是“时间在流逝”。单就这个短语意思来看,简洁易懂,可以说我们的考生没有谁看不明白,否则他也就不必来参加高考了。但是,对出题者的意图的把握却是要经过仔细的分析才行。分析这个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减字”的办法。我们先将“时间在流逝”这个短语减去一个“在”字,变成“时间流逝”,之后与原题比较。“时间流逝”由于早已成了一个人们习见的短语,所以给人们情感上已造不成冲击,可以说是个较客观的描述性的短语;而“时间在流逝”,形式上看虽只多一个“在”字,但在情感上却增强了许多。
弄清了这个短语中“在”字的重要作用之后,我们重新去审题,那么这个命题作文的立意不就变得简单多了吗?
+《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点评》相关文章
- 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点评
- › 2011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01.悄悄地提醒
- › 2011年泉州市语文中考下水作文
- ›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世乒赛与蒙古帝国的陨落
- › 2011年中考作文——十四岁,我又多了份坚持
- › 2011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时间在流逝——上还是不上大学?
- › 2011年高考满分作文大收集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点评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点评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点评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