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丰碑
——《铁人》观后感
今天在太极影城,我近距离的感受了一个不太遥远的历史人物——铁人王进喜,及其传承下来的新时代的楷模人物——刘思成,两代人的“铁人”精神。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荒原戈壁,大漠黄沙,黑白与彩色的交替,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给予了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
在誓师大会上,王进喜说:“以前医生给我看病,说我贫血,这人贫血,就没有力气,国家贫血,也没有力气,就得给人家欺负,我们就是要改变我们国家的贫血,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什么,是家里的孝顺儿子,是下地干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风里来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这是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质。
在搭建井架时,王进喜说:。“挺起来!没长脊梁骨啊?”“石油汉子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样的劳动号子在荒原间荡气回肠。
如果说,王进喜的这些话还不足以让人感动,那么由于地层压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没有重晶石,没有搅拌机,仅有的压井喷的水泥比重过大,容易凝固,分散不开。危急关头,铁人拖着受伤的脚,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泥池子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最终制服了井喷。这个时候的王进喜不仅仅让所有人感动,他的行为震撼的是每一个鲜活的心灵。
铁人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天大的困难都要上。)用实践表达了对祖国的一片忠诚。他在党和人民面前是一头牛,不为名,不为利,心甘情愿吃苦耐劳,为祖国早日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当了一辈子的“牛”。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铁人精神”。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6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王进喜——共和国历史上永远值得骄傲的名字。
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开基建国,离不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艰难奋斗的以铁人为代表的那一代人。
无论历史怎样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一点也不能丢,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有天壤之别,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传承“铁人精神”,争做新时代的铁人,为了祖国的利益,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铁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积极应对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立足工作岗位,扎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单位全面协调并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铁人》的大幕渐行渐远,而“铁人精神”却是一份需要永远传承的精神遗产·····
上一篇:永远的动力--电影《铁人》观后感
+《历史的丰碑--《铁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 历史的丰碑--《铁人》观后感
- › 历史的丰碑--《铁人》观后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的丰碑--《铁人》观后感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的丰碑--《铁人》观后感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的丰碑--《铁人》观后感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历史的丰碑--《铁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