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观后感--论成功者人脉的建设与领导者用人的魄力
《红日》是以中国的解放战争为题材,同时因为主演是李幼斌,于是我下载后逐集观看。(注:自看了李幼斌主演的《亮剑》后,我就有些喜欢上了这位演员所演出的片子,前段时间还在网上下载了《仁者无敌》,观后感触颇多)。
在《红日》中,李幼斌饰演国民党军中的一位少将师长(整编师)--张灵甫,他所制的七十四师是国民党军中王牌中的王牌,蒋介石曾言:如果有十个七十四师、有十个张灵甫足以统一中国,由此可见七十四师与张灵甫的实力。
为了对历史有所了解,我也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有关张灵甫和沈振新的资料,张灵甫原名张钟麟,陕西西安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因心疑其妻而将其枪杀后投入国民党模范监狱,后中日战争爆发,特赦出狱,改名张灵甫。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不久升任74军中将军长。
1946年,张灵甫率部进攻苏北,取得了涟水胜利,当时驻守涟水的沈振新(原型华东野战军的王必成将军)败北,后退居山东。张灵甫又在蒋介石全面进攻的部署下取得了临沂战股的胜利(临沂是当时解放军主动弃守),后来张灵甫向蒋介石建议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实施一城一地战略,一地指山东,一城指延安。
由于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以及后来解放战争初始取得的连连胜利,再加上个性使然,于是目中无人,对老上司李天霞、汤恩伯、陈诚、顾祝同、黄伯韬等视若无人。所以人脉极差。
由于张灵甫所部一直以来以王牌自居,所以对李天霞部(83师),黄伯韬部(25师)视若不见,在进攻坦埠时,由于驻守垛庄的团长与李天霞部所派遣的一旅之众未能和睦共处,并恶言、恶行相向,结果导致了一旅之众反水从而切断了张灵甫的退路。在大战前夕身为第一兵团司令的汤恩伯在深夜亲自致电七十四师师部,结果一值班参谋不以为然而且还恶言相向,全然不把汤恩伯放在眼中,结果让七十四师尝失了最好的撤退机会,最后在华东野战军五个纵队,十五万人的围攻下,退守孟良崮。(七十四师当时只有三万人)。
按剧中介绍,身处困境的张灵甫还构想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以自己三万之力吸引解放军二十七万主力现身,然后让外围的三十七万之兵实现反包围,借此达到反包围与中心开花的战略意图。此战略意图让身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的粟裕也大加赞赏。但是让张灵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其他三十七万兵力并不听从他的调遣,虽然他可以直接向蒋介石进言,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和县官不如现管的现实断送了七十四师也断送了张灵甫。
张灵甫的失败可以归为二个主因:
一是张灵甫的人脉不佳。
社会是以群居为主,这一点连某些动物也不例外,人脉建设尤为重要。当我们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忘了其他同事、朋友、亲人的默默奉献与支持,在他们需要关心、帮助与支持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向他们提意见时,应该以和善、友好、诚恳的态度示人。这样才能博得同事、朋友、亲人的好感与支持,在我们急需帮助的时候他们也才会伸出援助之手,助您渡过难关、险关。
蒙牛集团的老总牛根生非常看重“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在自己辛辛苦苦创立的企业大获全胜的时候,他将自己的所有股份全部捐献了出来,在此之前,他可以将自己在伊利一年的工资108万捐出来作为员工的奖金,在同事杨文俊需要钱买房的时候,他将自己一家人省吃俭用积攒的2000元钱(1992年,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50元)借给了杨文俊。后来杨文俊跟随他创立了蒙牛企业,并在2005年创下了108亿元的销售额其中80%为他所创的佳绩。
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由1995年创建中国黄页开始,后由北京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时,已有18人愿意紧密跟随。在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天,他的公司一下子誔生了无数个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百万富翁,但马云并不是中国互联网最富的人,因为他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并不是最多。有人形容阿里巴巴是制造富翁的公司。
张灵甫的另一个失败的主因那就是他一生追随的校长---蒋介石先生未能大胆启用之。
张灵甫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对蒋介石的忠诚都无可厚非,但唯一让张灵甫深感不足的那就是他的资历。他是黄埔四期的学生,那些一期、二期、三期的老大哥们位居其上,你纵有千般能耐,但中国人的论资排辈足以让您荒废一生、徒劳一生、叹息一生。
蒋介石在苏北战场、山东战场连换三帅,薛岳、陈诚、顾祝同。如果他大胆启用张灵甫,或者让张灵甫出任前敌指挥部副总司令,其位紧次于顾祝同之下,也许当时的山东战场将是另一番景象。
华为的成功不得不提李一男,这位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硕士生,1970年出生,1993年进入华为研发部门,两天时间升任为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拨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华为公司副总裁宝座。李一男是天才,任正非也是天才,李一男是技术天才,任正非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天才。任正非大胆启用李一男,让这位技术天才将自己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带领华为迅速地突破年销售额200亿元大关。(华为是高新科技企业,一切是凭技术说话,因此我写成是由他带领华为突破佳绩,并无贬损之意)。
再看当时蒋介石的对手—中国共产党,林彪二十三岁任军长,在升任军团总指挥的时候也仅仅25岁。
余世维博士经常讲到中国第一个工程院院士---徐匡迪,他能做到工程院院士,我们不能讲其无能,但他任上海市市长期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黄菊却接到对徐匡迪的投诉---投诉其市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下,于是黄菊组建了九人工作团,快速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试问如果市政府所辖各局必须听命于徐匡迪,也就是徐匡迪对这些人有“生杀大权”,上海市政府的工作效率还能低下吗?
因此由《红日》一剧我的总结是,一个成功者必须注重自己人脉的建设,一个统帅必须要有不拘一格启动人才的胆略,如此方能兴家、兴业。
汤银平
2008-7-16.
上一篇:《红日》观后感 3300字
+《《红日》观后感--论成功者人脉的建设与领导者用人的魄力》相关文章
- 《红日》观后感--论成功者人脉的建设与领导者用人的魄力
- › 《红日》观后感 1500字
- › 《红日》观后感--论成功者人脉的建设与领导者用人的魄力
- › 《红日》观后感 3300字
- › 团结和谐必胜——《红日》观后感
- › 《红日》观后感 2900字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红日》观后感--论成功者人脉的建设与领导者用人的魄力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红日》观后感--论成功者人脉的建设与领导者用人的魄力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红日》观后感--论成功者人脉的建设与领导者用人的魄力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红日》观后感--论成功者人脉的建设与领导者用人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