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三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五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当前:首页 >> 初三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五

初三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五

日期:10-31 19:42:46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浏览次数: 578 次 | 收藏

标签:中考语文复习资料,http://www.gaofen123.com 初三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要点五,

  【原文】

  惠子相梁

  战国·庄子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译文】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重点字词注释】

  1、惠子相梁: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相梁,在魏国做相国。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或:有人。

  3、恐:害怕。

  4、国:国都。

  5、往:前往。

  6、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7、止:栖息。

  8、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9、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10、鸱(chī):鹞鹰。注意,鸱不是鸱鸺,鸱鸺才是猫头鹰。

  11、吓(hè):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12、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那鹓鶵。

  13、三:虚指多次。

  14、发于南海:于,从

  15、飞于北海:于,到

  16、子:你,指代惠子

  【比喻意义】

  鹓鶵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

  作为寓言,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

  【中心思想】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一)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二)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TAG:古诗词  文言文  初三语文  

相关分类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更新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