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排排队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当前:首页 >>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排排队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排排队

日期:10-31 19:43:16 |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 浏览次数: 453 次 | 收藏

标签:中考数学复习资料,http://www.gaofen123.com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排排队,

  (5)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整理数据的步骤和方法,会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列出样本频率分布表,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6)会用科学计算器求样本平均数与标准差。

  (7)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通过统计初步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踏实细致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几何是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

  一步学习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向他们直观地介绍一些空间

  几何图形知识。初中几何将逻辑性与直观性相结合,通过各种图

  形的概念、性质、作(画)图及运算等方面的教学,发展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运算能力,并使他们初步获得研究几

  何图形的基本方法。

  几    何

  初中几何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理解有关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以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用这些概念和性质对简单图形进行论证和计算的方法。了解关于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会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2.使学生会用直尺、圆规、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和画几何图形。

  3.使学生通过具体模型,了解空间的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并会用展开图和面积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4·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辨认图形、画图和论证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通过揭示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关系,以及几何概念、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图形的运动、变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利用有关的几何史料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论证与画图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

  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线段、角

  1·几何图形

  几何体。几何图形。点。直线。平面。

  具体要求:

  (1)通过具体模型(如长方体)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2)了解几何图形的有关概念。了解几何的研究对象。

  (3)通过几何史料的介绍,对学生进行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学习几何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的热情。

  2.线段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相交线。

  线段。射线。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

  具体要求:

  (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了解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交点。

  (2)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等概念的区别。

  (3)理解线段的和与差及线段的中点等概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4)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会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3.角

  角。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线。    小于平角的角的分类。

  具体要求:

  (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掌握度、分、秒的换算。会计算角度的和、差、倍、分。

  (3)理解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4)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的平分线。

  (5)掌握几何图形的符号表示法。会根据几何语句准确、整洁地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几何语句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二)相交、平行

  l·相交线

  对顶角。邻角、补角。

  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具体要求: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2)理解补角、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会用它进行推理和计算。

  (3)掌握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斜线、斜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4)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5)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平行线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具体要求: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用平行的传递性进行推理。

  (2)会用一直线截两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会用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3)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4)理解学过的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并会用这些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和根据语句画图。

  3.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具体要求:

  通过长方体的棱、对角线和各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相交、异面的关系,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4.命题、定义、公理、定理

  命题。定义。公理。定理。

  定理的证明。

  具体要求:

  (1)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题断),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了解定义、公理、定理的概念。

  (3)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中要步步有据,了解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三)三角形

  1.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

  具体要求: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性质。

  (4)会按角的大小和边长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全等三角形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具体要求: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辨认全等

  形中的对应元素。

  (2)能够灵活运用“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等来判定三角形全等;会证明“角、角、边”定理。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会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证明简单的有关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上一页  [1] [2] [3] 

TAG:知识点  中考数学  

相关分类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更新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