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化学复习资料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当前:首页 >>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日期:02-11 15:37:51 |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 浏览次数: 145 次 | 收藏

标签:中考化学复习资料,http://www.gaofen123.com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一,省略不写;一个硒原子中有34个质子;硒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因此X=18;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因此可能显﹣2价。故答案为:C、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等,要会识别题目给出的信息,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应该好好把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6.古代诗词中边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烬中含有的K2CO3属于 C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 不断运动 的性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4)“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琉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1)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2)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

  (3)根据蜡烛燃烧的过程考虑;

  (4)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解答:解:(1)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不用风吹就能闻到味,说明粒子在不断的运动;

  (3)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使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即所说的泪,蜡烛燃烧既包含化学变化,又包含物理变化;

  (4)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直接平了。

  故答案为:(1)C;(2)不断运动;(3)B、C;(4)Fe+CuSO4═Cu+FeSO4.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第(3)小题,往往忽略C答案。

  17.如图a、b、c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

  (2)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大于t1℃ ;

  (3)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度溶液,至少需要 25 g物质a;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a、b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情况;

  (2)根据物质a、c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对比,找出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

  (3)根据t2℃时物质a溶解度进行计算;

  (4)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答:解:(1)由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由物质a、c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对比可知,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大于t1℃;

  (3)由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50g,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度溶液,至少需要 25g物质a;

  (4)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要析出晶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为:(1)减小;(2)大于t1℃(3)25;(4)a、b.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8.工业上常用“碳捕捉”技术将CO和CO2混合气体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反应②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 制冷剂 ;

  (2)反应①在“反应分离室”内进行。将NaOH溶液与CaCO3分离的操作是 过滤 ;

  (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AD .

  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B.“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D.能耗大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根据干冰易升华分析;

  (2)根据固液分离的方法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写出方程式;

  (4)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判断;

  解答:解:(1)因为干冰升华易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常用作制冷剂,故填:制冷剂;

  (2)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一般用过滤的方法,故填:过滤;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A、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A正确;

  B、因为以上反应都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以不会存在吸热现象,故B错误;

  C、在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都可以循环利用,故C错误;

  D、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反应可以看出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是反应复杂且能耗大;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离的方法,前几题比较基础常见,而最后一题对学生的对题的解读解能力的考查。

  19.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 作导线 ;

  (2)B的化学式为 H2 ;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

  (4)如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注意审题时对转化关系的理解,由C到EF是C和某种物质反应,同时生成了EF等,而不是C可以生成E、C可以生成F.同时注意其他提示条件,A是紫红色金属,所以A为同,而C是人体胃液中的酸,所以为盐酸。

  解答:解:由于A为紫红色金属,所以A为铜;而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为盐酸;而C可以得到气体B(可能为氢气或者二氧化碳),而B能够转化成A即得到紫红色的铜,所以B为氢气。由于C是盐酸,而A是同,所以可能含有C的成分,也含有铜的成分,可以推断D为氯化铜。C可以同时得到E和F,即盐酸和某种物质反应的时候能够同时得到EF,而EF之间能够反应,说明EF在一中物质中可以分解得到,而该物质不稳定,所以该物质为碳酸,EF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两者无法确定具体对应关系)。关系如图:

  (1)A是铜,具有导电性、导热性等,可以做导线等。

  (2)B为氢气,是非金属气态单质,所以其化学式为H2.

  (3)EF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为:。

  (4)发生的反应:置换反应有:Zn+2HCl=FeCl2+H2↑;CuCl2+Fe=FeCl2+Cu;H2+CuOCu+H2O;

  复分解反应:2HCl+CuO=CuCl2+H2O;CaCO3+2HCl=CaCl2+CO2↑+H2O;

  化合反应:CO2+H2O=H2CO3.(其他合理反应也可)。没有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作导线;(2)H2;(3)H2O+CO2=H2CO3;(4)分解反应。

  点评:

  有些物质对应不需要落实到底,只要知道可以是什么组合即可,本题的EF就是例子,不需要刻意强调E为什么。

  四、实验与探究題(本大題包括3小埋,共25分)

  20.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B、D (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

  (3)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当观察到装置C中 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 时才开始收集;

  (4)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如图2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0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 c → d → b → a →e(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 浓硫酸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考化学  

相关分类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更新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