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历史高一历史第三分册“三民主义”知识点

高一历史

当前:首页 >> 高一历史第三分册“三民主义”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三分册“三民主义”知识点

日期:10-31 19:39:41 | 高一历史 | 浏览次数: 116 次 | 收藏

标签:高一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一历史第三分册“三民主义”知识点,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20世纪初)

  1、背景

  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自1840年起,西方列强用大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连续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战争,尤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的实施均遭到失败。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许多仁人志士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如:“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林则徐等)、“中体西用” 兴办洋务、发展实业开展“商战”(洋务派)、“君主立宪”变法维新(维新派)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政党──中国同盟会,并明确提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10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基本内容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面对社会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确立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

  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给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保障(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它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TAG:知识点  历史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 更新

高一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