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历史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

当前:首页 >>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框架

日期:10-31 19:53:46 | 高一历史 | 浏览次数: 914 次 | 收藏

标签:高一历史,http://www.gaofen123.com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框架,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发展趋势: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发展原因:  石斧、石铲、石镰           铁农具、牛耕

  (工具技术)  木耒、骨耜、               耧车;曲辕犁;翻车、筒车

  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治黄、坎儿井

  生产模式:  广种薄收                   精耕细作

  组织方式:  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个体农耕

  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时    代:  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②夏 商 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

  ③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产生

  原因: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

  变法从法律上确认          → 井田制瓦解

  战争

  类型:君主土地私有制(私田)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土地兼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联系“均田制”理解)

  ▲3.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4.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  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杜诗发明水排

  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 料  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kai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 ①丝织-上古  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

  西周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  出现缂丝技艺

  明清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

  元    代   黄道婆  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    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 后 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制瓷: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烧制出白瓷

  隋唐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代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

  明代       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       粉彩和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①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

  ②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

  ③ 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

  ④ 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

  ⑤ 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

  私营: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官营: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

  私营: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6.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 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为什么?)

  ③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④ 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⑤ 汉至明朝前期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⑥ 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⑦ 商人群体活跃。

  ⑧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⑨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7.简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原因。

  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汉    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严禁商人“衣丝乘车”和购置土地,并“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并实行闭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8.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9.明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如何评价“海禁”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原因:① 明初主要是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 清初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 后来,清政府一方面为防范“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国交流。

  评价:消极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国日益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10.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②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③ 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者

  ④ 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

  ⑤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TAG:知识  历史  

相关分类

高一历史 更新

高一历史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