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范文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淡妆浓抹总相宜”——谈诗

读后感

当前:首页 >> “淡妆浓抹总相宜”——谈诗

“淡妆浓抹总相宜”——谈诗

日期:09-27 20:33:07 | 读后感 | 浏览次数: 507 次 | 收藏

标签:读后感范文,读后感500字,http://www.gaofen123.com “淡妆浓抹总相宜”——谈诗,
前夜,在电话中友人建议我写写读古书方面的文章,说对人格修养方面有帮助。但这个内容范围太大,还是以后慢慢地、一篇一篇地写吧。现在先谈谈读古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尧舜时代就有诗,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诗歌及宋词、元曲等等,则更多,唐宋时,可说是诗词最普及时期,《全唐诗》《全宋词》内的诗人就众多,而在岁月的流逝中,又有多少失传的呢?

我是从七岁开始背诗,真正要求背和学写古诗是上初中以后。最早背的是尧时的《康衢谣》和《击壤歌》,还有舜时的《南风歌》和《卿云歌》,再就是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曹植的《七步诗》、斛律金的《敕勒歌》等。由浅入深,由远渐近的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中国历史与古诗词,父亲说,只是给我们头脑中理一个纲,不至于把历史弄错,而古诗词的学习,父亲认为是常识,应该学会和懂得。

所谓文如其人,不同风格的诗人其诗词的风格也不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诗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各异。词又称为乐府,是可弹唱的,表现手法与诗不同,主要以抒情为主。

记得多年前读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先生用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棲梧》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中词句,分别来代表治学问和成大事者的三种境界,先生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王国维先生用这种比喻手法来形容治学和奋斗中所必经过的境界,是又新颖又堪称一绝。写诗与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就有梦中得句的,清醒时怎么也想不出的好句,结果在睡梦中得到了,这不正是“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事例。

诗可怡情,可消愁,也可抒怀,好诗反复吟咏其味无穷。记得下放农村时,由于父亲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很多知青都已回城,而我却前途渺茫,痛苦之时,常独自一人黄昏时,沿长江大堤向夕阳走去,左边是滔滔的江水,前面西天的云彩被映照得美丽无比,那时真想一步步向上进入云彩里,融化到晚霞中,也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归宿。但这美丽的瞬间却是留不住的,夜幕漫漫地遮住了晚霞,黑暗统治了一切,渐渐的月亮升起,在这日月的轮回中,我继续地前行着,自念屈原和陈子昂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以情感人。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不带感情或情感不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我喜爱的诗词中有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当时父亲采取的方法是要求先背熟后再讲解: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所写的是魏明帝(曹操之孙)拆取汉武帝的金铜仙人迁往洛阳之事,通过吟咏一个离奇的汉魏故事,表现了盛衰无常,后事难料的怅惘情绪。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秋风客指汉武帝。作品前四句描写长安汉武帝宫庭的荒凉冷落,土花指苔藓,其中三四句已是满目凄凉,而“夜闻马嘶晓无迹”更是鬼气森森;七至十句构思奇特,苦语动人,把金铜仙人写活了,诗中写景写情,特别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每当我吟至此处,总感一股凄情从胸中涌出,诗人更是石破天惊,发前人所未发之感,使人吟之黯然泪下。

描写前朝遗事或叹岁月苍桑的诗词很多,如《长恨歌》、《凤凰台上忆吹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等;也有促人反思或带有哲理性的古诗词,如中央电视正在放映的《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的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不废江河万古流”,什么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最后都是一杯黄土掩风流,成为后人的谈资;历史的长河沉淀了无数的功过是非,一切从无到有,再回归于无,只有不变的绿水青山,默默地注视着不安宁的云云众生......

歌德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就是一切。”读王维的《山居秋溟》,给人以清新、淡雅、宁静之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和前二首的风格决然不同:首联起法高洁,描绘初秋傍晚空山新雨后的幽静环境;颔联则先静后动,一“照”一“流”无声和有声相映;颈联又换了一境,有景有人,竹林中河边的洗衣女的谈笑声及莲花摇动原是有渔舟在穿行;尾联由写景转到抒情,山中秋色令人留念,诗人愿归隐山林。

诗人王维是水墨山水画家,画风淡雅,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也是如此。尾联的“春芳歇”与首联的“晚来秋”对照映衬,篇末的“留”与篇首的“空”字又遥相呼应,传导出王维居士决意“留于空山”之志。

以上三首诗词是三种不同的风格意境,人格的修养需要多方面的艺术、文化的滋润,诗词是其中之一,对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对于各类诗歌来说,都有其特质,我们可从各方得到滋补,所以说“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谈诗》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读后感 更新

读后感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