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作文网作文素材写作技巧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技巧

当前:首页 >> 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日期:10-28 20:24:05 | 写作技巧 | 浏览次数: 749 次 | 收藏

标签:记叙文写作技巧,小学作文写作技巧,http://www.gaofen123.com 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中,最难写的要算议论文。议论文之所以难写,就是因为它的思维要求高。它不像记叙文和说明文那样是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描摹、叙述或客观的介绍和说明,它已脱离了具体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的思考。尤其在高中阶段,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提高其议论文写作的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抽象思维的两种形态 

  抽象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种形态。 

  在《语文思维培育学》一书中,我们谈了人类抽象思维认识加工的两个阶段,即从感情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初级加工阶段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高级加工阶段。从感情具体到思维抽象运用的是形式逻辑思维,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运用的是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初级形态,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的高级形态。书中我们还就这两种思维的联系与区别作了比较说明。 

  因为这个问题理论性较强,有读者来信希望再举些通俗的例子来谈谈。先谈谈形式逻辑思维。人们在日常实践中,为了达到对某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或规律的认识,就需要对所获得的有关这类事物的感性认识的材料(即感性具体)进行形式逻辑思维的认识加工(即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从而得到对这类事物本质或规律的一般性认识(即上升为思维抽象),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判断。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一般还不懂得“失败”这个抽象的概念,随着他们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就会对生活中有关“失败”的这类事物的感性经验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终于懂得“失败”之所以不同于“成功”的特定含义。这时便可以说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初步形成了“失败”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在语文课中几乎每天都都在学习新的词语,我们每天也都在给学生解释词语,进行词义的辨析,而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它,还要看他们能否对相关的感性经验进行思维加工,在概念的意义上真正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再如,有个学生平时爱好课外广泛阅读,他的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对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和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得出了“博览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的结论(抽象判断);另一个学生平时爱好精读,他的语文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对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概括和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得出了“精读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的结论(抽象判断)。这两个抽象判断都是通过形式逻辑思维对感性经验进行认识加工得出的理性认识,它们都是正确的。人们通过对同类事物的观察实践,得出的这种抽象判断是很多的。比如,有的人通过对一类事物的观察,得出了“近墨者黑”的结论,有的人得出了“近墨者未必黑”的结论,这两种结论都有它的事实依据,尽管结论不同,可以说都是对感性经验的合理概括。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要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首先必须经过形式逻辑思维的加工,使感性的经验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判断。但这还是认识加工的初级阶段,人的认识在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之后,还需要进一步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 

  下面谈谈辩证逻辑思维。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高级阶段的认识加工,靠的是辩证逻辑思维。从人的认识过程来讲,辩证思维与形式逻辑思维认识加工的一个显著的区分就是:形式逻辑思维认识加工的起点是感性经验,或者说是对感性经验的认识加工,而辩证思维认识加工的起点是抽象的概念或判断,即形式逻辑思维加工所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对抽象概念或判断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加工。而从思维加工的目的和采用的方法来讲,二者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形式逻辑思维着眼于事物个体分类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它是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达到对同类事物足以与他类事物相区别的本质认识;而辩证思维则着眼于本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它是运用辩证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思维加工,达到对本事物内部不同属性之间关系的对立统一的认识。例如前面举到的“失败”这个概念,初中有篇课文叫《失败是个未知数》,文章一开头写道:“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到录取分数线,比赛不出线……这都叫失败。”这里虽然没有说出失败的定义(也没有必要说出),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正是通过对属于失败一类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所形成的对“失败”这一概念的抽象理解。这就是通过形式逻辑的思维加工,形成了关于“失败”的抽象概念。但这种认识还是初步的,它只是辩证思维的起点。文章接着对“失败”所包含的矛盾的对立方面进行了辩证分析:“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路通向彻底的失败,这时的失败才是真正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奋起拼搏的路,这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文章到最后进行辩证综合,提出“失败是个未知数”的辩证观点(辩证判断),并指出了在失败之后应选择的正确道路。辩证思维也经常以抽象判断为起点进行思维加工。如上面所举的:“博览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精读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就是关于语文学习方法的两个抽象判断,“博览”“精读”构成了语文学习方法这一事物内部的一对矛盾。辩证思维就是要进一步对这一对矛盾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形成新的辩证认识,这里就不作具体分析了。 

  我们懂得了抽象思维的两种形态,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好他们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向着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 

    二、议论文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于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语文思维培育学》一书中已谈得比较具体,这里侧重从议论文写作来谈谈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与正确观点的形成有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议论文,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写得如何,首先要看文章的论点是否正确,而这关键又在于看其在思想上能否形成正确的观点。所以,要教学生写好议论文,首先要把重点放在与正确观点的形成有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一个观点的形成所需要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加工的材料的性质有关,具体说,要看加工的是形象的材料,还是抽象的材料。下面我们分别予以说明 

    (1)关于抽象材料的加工。 

  思维加工的抽象材料,其中一类是抽象概念。对抽象概念的加工,一种是要求对某一抽象概念作出理解和阐释,例如说(谈、话、析)“傻”、“习惯”(1989年高考题)、“分数”、“友谊”、“慷慨”、“自信”、“生命的价值”等题目。对这类题,关键就看能否将这一抽象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在思想上分解为若干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然后再通过辩证综合形成对概念的整体认识(即观点或论点),使原先的抽象概念上升为具体概念(即多个方面的统一)。像课文中的《说谦虚》、《说“勤”》、《谈骨气》、《论求知》、《理想的阶梯》、《崇高的理想》、《恰到好处》等都是这一类的文章,应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概念的分析和阐释的方法。再一种是要求阐述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平凡与伟大”、“高分与低能”、“创见与盲从”、“理想与实践”、“清源与活流”(1988年上海高考题)、“开源和节流”、“自满"自卑"自尊”、“空想"幻想"理想”、“学习"思索"实践”、“树木"森林"气候”(1986年高考题)等。这些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它等于将一个高位的总概念已分解为两个或三个低位的相关概念的内容,让谈这两个或三个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高分与低能”就等于已将“分数”这一总概念分解为“高分”和“低能”两个低位的相关概念,让谈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从思维过程看,上一种需要先对概念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方面,然后再研究各个方面的关系;而这一种则已规定了所要研究的关系,重点是看属于什么关系,怎样处理这些关系。对这些关系,同样要运用辩证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形成自己的认识(即观点或论点)。像课文《想和做》、《怀疑与学问》、《语文和教学》、《简笔和繁笔》、《个人和集体》、《拿来与送来》、《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都属于阐述关系的文章。还有一些题目虽然不是以“××与(和)××”的形式出现的,如果文《骄必败》、《俭以养德》,题目本身已表明观点,但它也是在阐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我们要通过这些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分析,并通过这种分析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再一类是抽象判断。一种是相互对立的或相反的抽象判断。如1990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同一个玫瑰园,一个小姑娘认为“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小姑娘认为“这里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两个小姑娘各自根据自己的感性体验作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两种相反的抽象判断)。1989年的高考作文题,面对同一考生报考志愿问题,考生本人想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父母则坚持主张他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对同一问题,考生、老师、父母却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也是三个抽象的判断)。像这样的问题,就要求能够对同一问题形成的几种相互对立或相反的观点,经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或认定某一个对(某一个错),或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新的观点(论点)。再一种是互补性的几个抽象判断。如《理想的阶梯》一课,从作者的思维过程来讲,他的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正是对以下三个抽象判断进行辩证分析和综合的结果:“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而每一个抽象判断,又都经历了对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的分析综合。)这三个抽象判断之间的关系在内容的性质上不是对立的或相反的,而是统一事物内部具有互补性质的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思维加工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在更高的层次上形成能够统一这三个抽象判断内容的总观点(即中心论点)。 

(2)关于形象材料的加工。 

  议论文是一种抽象的思维,但它的观点也可能通过对形象材料的加工来形成。例如,我们经常要学生写文章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发表评价,或学了某篇记叙文、文学作品之后让写人物性格的分析或读后感,或让看图作文,或看了影视片让写观后感等,其论点都需要通过对形象材料的抽象思维加工来形成。像1980年的高考题让考生写《读〈画蛋〉有感》,1983年的高考题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内容写一篇议论文,1992年的高考题让学生阅读一段候车亭下避雨的故事写一篇议论文,都属于这一类型。 

  要从形象材料中提炼出思想观点,就必须使感性具体走向思维抽象,采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以及它所派生的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这个认识过程的主体思维是形式逻辑思维。我们举《哨子》一课谈谈这个问题。作者在七岁时曾经为了一个心爱的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这段生活经历本身是一种具体的事实材料。作者通过对这些具体事实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便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在这里作者由买哨子推及到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不要为此而花费太多,这就使认识由感性具体上升为思维抽象。作者长大走进社会,又观察到很多很多人为了权势、名望、财产、玩乐、虚荣等,如同自己小时候为了一个哨子一样,付出了太高的代价。他在自己原先认识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由个别推及范围更广阔的一般,通过更高一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终得出了“他们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的结论(也就是本文议论的中心论点)。这篇议论文在人的认识过程上是比较典型的,它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观点或一篇文章的正确的论点,是通过对事实现象不断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加工才形成的,这也就是我们应当着重培养的几项思维能力。 

  对形象材料的思维加工,通过抽象的分析和综合,往往会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事物矛盾各个方面的抽象思想(即抽象的判断或抽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使认识由思维抽象再上升到思维具体,形成对事物矛盾各个方面辩证统一的认识。这时的思维加工就转变成了前一类所讲的对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抽象判断的思维加工。因此,对包含着辩证矛盾的形象材料的思维加工,第一步是通过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使感性的东西形成抽象的思想,第二步再通过辩证的分析和综合使抽象的思想上升为具体的思想,这才能最终形成文章的论点。其中,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前提,第二步是第一步的必然,而整个过程的主体思维则是辩证思维。这在《语文思维培育学》一书中我们具体分析了对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过程,此处就不再举例了。 

  以上我们谈了与议论文观点的形成有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里着重涉及到了抽象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辩证的分析、综合能力。一个观点的形成还离不开逻辑推理的能力,这一能力我们结合到下面的问题中来谈。 

    2与观点的论证有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篇议论文,无论是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都属于作者的思想观点,都需要通过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而论证又总是与逻辑推理联系着,要想由论据来证明论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就必须依靠推理来论证。所以,观点论证的思维能力,主要指的就是逻辑推理的能力。 

  这里有必要先谈一下观点形成过程的推理和观点论证过程的推理二者之间的区别。观点形成过程的推理,是从已知的前提开始,由前提推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观点。而当要把自己的观点写成一篇议论文,这时的观点就成了文章的论点,而且一般都是先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反求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可见,观点形成过程的推理和观点论证过程的推理,往往在思维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尤其是中学生写议论文,我们要学生所证明的论点常常是已被他人所证明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要证明的论点成为已知的,他的思维程序是先由论点找出论据,然后再以论据为前提进行推理,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文章所要证明的论点。 

  那么,在议论文写作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在这里,我着重想强调三个问题: 

    (1)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同论证方法的学习结合起来。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已取消了过去的逻辑知识短文,这就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到有关论证方法知识的学习中去。逻辑推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它们分别与例证法、引证法和类比法是相通的。要通过例证法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从论点出发找出典型事例的依据,再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结论。要通过引证法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从论点出发找出一般性的原理依据(如经典性的言论、公认的原则、公理、格言等),再以所确定的原理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结论。要通过类比法的教学,让学生先能够找出与所论证的事物相类似的另一事物,然后进行类比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即结论。如果我们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就既学会了论证的方法,也提高了推理的能力。 

    (2)要把抽象推理的方法和辩证推理的方法结合起来。 

  形式逻辑思维运用的是抽象推理的方法,辩证逻辑思维运用的是辩证推理的方法。关于这两种推理的联系和区别我在《语文思维培育学》一书中已讲了,在这里我想再举个例子作些说明。先看下面这是个辩证推理: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社会的一切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中的一切事物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可见,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但是,各种对立统一的具体形式;又是很不同的。

  这是个辩证归纳推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辩证推理和抽象推理在思维走向上是一致的。无论抽象归纳推理还是辩证归纳推理,都是由个别事物为前提推出一个对整类事物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它们的思维走向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无论抽象演绎推理还是辩证演绎推理,都是由一类事物都具有的某个一般性的前提推出某个具体事物也具有这种一般性的结论,它们的思维走向都是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抽象推理是撇开推理的内容,着重考虑推理形式结构的正确性;而辩证推理则在考虑形式结构的同时必须考虑推理的内容,而且内容必须能够反映事物的辩证矛盾。 

  正因为辩证推理和抽象推理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所以针对中学生还不易掌握辩证推理的情况,我们最好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总的要求上,应该让学生掌握抽象推理的形式,如要反映事物的辩证矛盾,则可借助抽象推理的形式赋予辩证的内容。在具体训练上,抽象推理应注重推理形式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辩证推理应注重内容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形成辩证的前提和结论。 

    (3)要教学生遵守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规律。 

  遵守思维的规律,应该贯穿于整个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尤其在推理论证过程中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形式逻辑思维的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教学生遵守这几个规律,就是要保证整个推理过程思想上的确定性、无矛盾性、肯定性和论证性。以充足理由律为例,它一是要求推理过程中理由要真实,不能出现理由虚假的情况。由于学生有时缺乏相应的知识或是粗心大意,都会造成理由虚假的情况而导致推理的失败。二是要求推理的理由必须与论题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否则便不能以所述的理由证明论点。由于学生还缺乏论证的逻辑性,因而有时单看文中所举的论据是真实的,但它与论题之间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以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像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给予具体的指导和纠正。 

  辩证思维的规律有对立统一思维律、量变质变思维律、否定之否定思维律和辩证的充足理由律,教学生遵守这几个规律,就是要保证推理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保持思想同一性和确定性的同时,又能够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和辩证性。根据这四条规律的内在联系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学生能够遵守对立统一思维律。这个规律是指在辩证思维过程,思维是在对立统一中思考问题、把握对象的,是思维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思维的运动和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遵守这一规律,一是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就会出现片面性的、以偏概全的错误。二是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所谓联系的观点,就是必然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着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三是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否则,就会出现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在作文训练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锻炼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克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地看问题的毛病,这是培养学生辩证推理论证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标签:议论  
TAG:

+《谈谈议论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写作技巧 更新

写作技巧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