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激发读书兴趣 教给读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

当前:首页 >> 激发读书兴趣 教给读书方法

激发读书兴趣 教给读书方法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语文阅读 | 浏览次数: 650 次 | 收藏

标签:语文阅读文章,http://www.gaofen123.com 激发读书兴趣 教给读书方法,

  “学语文应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的精辟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书”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呢?
  
  一、激发学生读书欲望——使学生爱读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一)立足课本,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激情导课。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就像优美乐章的序曲,不仅能自然和谐地导入新课,而且极富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如上《秋天的怀念》时,一位教师这样导课:(出示作者近照)图片上的人叫史铁生,今年已经55岁了,21岁的时候,突发疾病使他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片段)。老师的激情导入,不仅确立了这篇课文的朗读基调,而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2.抓住题眼。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或者是文章的切入点,升华点。读一篇文章一定要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教师板书“树叶”后问学生,同学们平时见过的树叶有哪些颜色?学生说有绿色、红色、黄色。教师又问:“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板书“蓝色的”)学生说没有见过。“那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齐走进《蓝色的树叶》,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二)拓展阅读,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精神世界。经过长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精神食粮。
  1.减缓阅读心理压力。课外阅读,特别是阅读名著,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学生一看见大部头名著,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采取联读的方法,即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比如教《秋天的怀念》,就向学生推荐《合欢树》、《我与地坛》《病隙杂记》,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史铁生的内心世界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就引导学生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英雄儿女》等革命题材的文章,使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扩大阅读容量。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拓宽知识面,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不够的。当学生不再满足于与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时,教师就要及时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字优美的文章、道理浅显的散文,让他们于阅读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还于阅读中逐渐培养起阅读兴趣,认识到文学世界的广阔,进而对书籍产生亲切感。稍长一段时间后,再向他们推荐名篇巨著。
  
  二、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读书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为了防止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对文章中心的领会及语言积累,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读书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主要是针对课内读书而言。读流利、读正确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字典解决。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会添字掉字。这时,可以通过评议读、比赛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地读,一是要读出停顿,读短句子时,学生只需注意词的连续就行了。而读长句子时,就必须注意停顿,如《北京亮起来了》中的“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二是要在理解句子或段落含义的基础上,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2.读书要做笔记。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可摘抄词句,进行仿句练习;中年级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要逐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读书要有不同方法。曾国藩的读书之法可供借鉴:“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的读书方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于浏览报纸、获取信息。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调动学生读书情感——使学生读好书
  
  1.移情。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最关键的是学生的角色体验。即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如教学《将相和》一文,为了让学生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感受廉颇在“和”前后的两种不同态度,阅读时,可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一边阅读,一边想象,于身临其境中体验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2.交流。学生书读得多了,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我们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的五分钟,让学生或说一条新闻,或言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还可以给每天交流的内容冠以名称,如“焦点聚集”、“成语快车”、“读书时间”、“诗词赏析”、“个性展示”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开阔了视野。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时妙语连珠,写文章时意到笔随。
  3.竞赛。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还可结合各种节日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览。剪贴展览。学生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如果读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且又不能剪贴时,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则布置在教室的“精品欣赏屋”里供学生欣赏。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而要让学生打开书本广泛涉猎。
  
  
    
TAG:

+《激发读书兴趣 教给读书方法》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阅读 更新

小学语文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