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浅谈三段式阅读训练法

小学语文阅读

当前:首页 >> 浅谈三段式阅读训练法

浅谈三段式阅读训练法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语文阅读 | 浏览次数: 934 次 | 收藏

标签:语文阅读文章,http://www.gaofen123.com 浅谈三段式阅读训练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之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过程,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条件:足够的识字量,接近成人的阅读速度,一定的感悟能力。此刻,他们处于放飞阅读的前夕,迫切需要一段“助跑”——阅读方法的训练。
  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我总结出了“三段式”阅读训练法:理清内容——充分体味——揣摩发现。
  以《奇怪的圣诞包裹》《忆读书》两课为例,将我的阅读方法训练阐述如下。
  
  一、理清内容
  
  理清课文大体内容是读懂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阅读文章时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概括能力,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做的:
  首先,根据所写要点合并段落,并概括段意,在此基础上弄清课文内容。
  合并段落分两步走:边读边迅速判断哪些自然段一眼就能看出是围绕一个要点或一个内容写的,不可分割的内容,先合并在一起;再读,分析剩余的自然段从内容上看,与上文、下文哪方关系密切,依此决定它们该归上文、归下文,还是独立为段。这样,再长的文章就是为几部分或几大段罢了,降低了弄清内容的难度。段落合并完毕,再读书,着重分析理出每部分的要点具体指什么;然后,用通顺的语言把各要点叙述出来,就是各大段段意。最后,把各大段段意剔除重复语言,用关联词、过渡句连接成一段通顺的语言,这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教学《忆读书》时,学生读第一遍时就可看出1至10自然段是一体的;13至15自然段是一体的;还剩下11、12自然段,分析发现11自然段是对上文的总结.必然该归上,就把它放到第一部分中,12自然段与上文截然不同,与下文从内容上写法上看也不同,那就单独为一部分。这样,全文就分为三部分。
  其次,按分好的部分读:读第一部分学生能抓出以下几个要点——我从很小到长大就一直爱读书;读的书多;读书有好处。把这几个要点组成通顺的话是:我一直爱读书,因而读了很多,并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这便是第一部分的主要意思。读第二部分学生抓住了这些要点——我读书多;书有优劣之分;挑着读。把这几个要点组成通顺的话是:我读书多,发现书有优劣,就挑着读,这是第二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三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中心:我体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第三部分的意思。
  最后,让学生把各部分的意思中重复的剔除,用关联词一连就是——因为我一生爱读书,所以体会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到此,学生理清了全文内容。
  如此,我反复训练半年,学生自然而然具备了把握文章内容的本领。
  
  二、充分体味
  
  这一步,最好在理清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这一步,最能展现每个学生的潜质,也最能衡量或考验一个教师的智慧或素质。因为上一步可以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而这一步的主动权则完全在学生手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读书经验,运用已形成的读书能力,发挥自己的才智。学生既可从字词方面。又可从句段方面,甚至也可以从标点符号方面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地方,围绕文章、围绕主题进行体味。教师得变为最佳倾听者兼做裁判,关键时刻得变为导航员;认真倾听、高度真诚地肯定学生的每一点儿体味,并悄无声息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体味主要是指体会文章表达的内容,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
  如教学《奇怪的圣诞包裹》时学生的体味有:第二自然段“我青年时受够日本人的苦头了,怎么千样不寄,寄些日本货给我”,有的学生体味到叔公对祖国的爱和对日本的愤恨;3-7自然段回忆了叔公两件事,有的学生认为这两件事也可体会老人的爱国情;“国内风光的书籍他堆得一房”这句话有的学生体味到叔公对祖国的思念;“颤抖着双手,捧者……最合我心意了。”有的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体味到老人收到故土的激动与对祖国的爱恋;也有学生从“……地道……地道……我们的菊花,那傲霜枝的中国菊花呀”体味到老人的爱国与自豪之情……学生有时抓住一个词,有时抓住一段话。有时抓住一个标点符号……或多或少总有收获,总有说不完的话。
  此时,我只有给足时间的权利。我也只有听的份、表扬的份——我只是最佳倾听者和裁判。
  当我发现体味结尾两段时,学生只停留在“叔公爱国”这一层次上,便指出“傲霜枝”值得体味,学生马上就体味到这代表了中国的百折不挠、正在腾飞,中国人坚强不屈、积极进取、勇往直前,自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再指出爸爸选择《赛龙夺锦》这首民族乐曲值得体味,好学生能迅速作出体味:龙,是中国的象征;“赛龙夺锦”指中国龙正在披荆斩棘奋勇前进。这时,教师是导航员,并要求学生从刚才所有的体味中寻找出共性或核心或主题。我这一引,学生们立刻发现都围绕叔公“眷恋祖国之情”这一中心。到此,文章的写作目的、文章主题豁然而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味得淋漓尽致,思维也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这一步,对学生来说最有吸引力:他们手中握着主动权,根据自己已有的读书经验,运用着已经形成的读书能力,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说着属于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他们从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快乐感与成就感!
  
  三、揣摩发现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之一是会灵活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这便是写作或说话。读书,自然应着重于表达方法或写作方法的研究。我把这一步叫做揣摩发现。
  首先,放手让学生谈发现:在《忆读书》一文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发现文章开头既扣住了题目,又引起了下文;有的学生发现“总而言之……”这段话是对上文的总结;有的学生发现此文引用挺多,增强了读者的兴趣;有的学生发现文中标点符号用得很准确,出现了好多冒号、引号、破折号,有利于读者阅读与思考;有的学生发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文章的中心句……学生只有能独立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写作技巧或表达方法,才会在自己的文章中学着使用。
  学生的发现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就得在老师引导下揣摩。如《忆读书》,它很典型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一特征:文章第一部分从四岁、七岁写到十一岁、十二三岁又写到1986年,一个年龄写几句,似乎很散乱,却都绕着“爱读书,多读书,读书好”这一核心;第二部分呢,也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核心;第三部分还是写“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请学生揣摩“形散而神不散”,揣摩自己的作文是否也总能围绕一个核心写,从而做到重点突出。
  以上所述,是我几年来乐此不疲进行的读书方法训练,颇有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与信心。因为不同档次的学生都会有只属于自己的收获与发现;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学生有权从任意一个角度、任意一个立场,去体味、去发现、去揣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为每一步骤中的每一个发现都得自己说出来;有效地提高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TAG:

+《浅谈三段式阅读训练法》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阅读 更新

小学语文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