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教育范文课改探究“守望”与“回望”——谈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给历史教师带来的困惑

课改探究

当前:首页 >> “守望”与“回望”——谈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给历史教师带来的困惑

“守望”与“回望”——谈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给历史教师带来的困惑

日期:10-20 11:37:15 | 课改探究 | 浏览次数: 159 次 | 收藏

标签:新课改论文,http://www.gaofen123.com “守望”与“回望”——谈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给历史教师带来的困惑,

  摘要:2006年9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教材和新的课标对教师教学形成不小的冲击力,新教材更成为师生共同“整合”与“挑剔”的话题。教师对新教材首肯之余颇有微词,这是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正视教师运用新教材的心态,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然条件。
  关键词:历史教师  新教材  困惑
  2006年9月,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新教材已步入高中课堂。“我们如何教”是教师们接触新教材后最忧心的难题。笔者从周围高中历史教师那里了解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历史教师对新教材是守望的,甚至还有不少教师对旧教材[①]是回望的。因此,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借”用新教材是目前新课改实验中亟待正视的问题。
  一、教师运用新教材的困惑
  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采用人民版历史教材。站在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看人民版历史教材,笔者认为,新教材体例编排非常新颖,史学观点密切联系当前史学前沿,隐含的教学理念中试图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从感悟中理解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历程。从叙述内容的侧重点来看,“不给结论,让史实自己说话”是该教材的一大亮点。正是这种开放式的叙史方式,让相当一部分历史教师发愁。从教材编写体例与教学是否适应到教材给学生活动空间是否过大,都是历史教师目前在关心同时又在忧心的问题。
  第一,“我们的学生是否有新教材预设的基础知识?”
  目前已经通过审定的四套高中历史教材都依托课标生存。高中历史课标提倡“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1]。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获得的效果必然会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处理新教材的起点。访问中不少高中历史教师表示,他们对目前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水平非常不信任,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多数还停留在翻书找答案的简单模仿阶段。
  从目前已经通过审定的四套历史教材看,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更突出高中与初中历史基础的衔接。从历史教学的现实角度看,浙江省初中历史课程被安置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应对中考的法宝之一是翻书速度。因而,从学生对历史时段的把握情况看,目前如何高效地使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双接轨,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如高中历史必修I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史实丰富,概念多,但像“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未曾提及,而课标却又要求高中生必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课标要求与教材模糊化等问题势必需要历史教师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补补课。
  第二,“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是否都能建构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论从史出,这是基本的学史要求。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不给史实的结论,寓论于史的做法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从教师角度讲,“论从史出”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整理并完善史实,得出自圆其说的结论;二是依据学生现有思维水平,把史实和史论“教”给学生。从学生角度讲,“论从史出”侧重于学生学习并尝试“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借助史实理解结论,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从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过程看,教师掌握并合理运用“论从史出”是学生尝试“论从史出”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不仅需要重组史实,而且要合理地与学生一起归纳出结论。就笔者对周围教师的有限调查情况看,教师从应考角度出发需要自己总结与补充史实的结论,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类似冒险后的心悸感。
  论从史出是学史的基本方法,它又是合理建构知识结构的基础。专题史教学本身就带有较严密的知识结构,同时在每一个小专题下又含有具体明晰的知识脉络。但是我们的学生能结合“论从史出”原则建构出良好的知识结构吗?历史教师没有信心,学生更没有决心。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历史课堂教学的现实价值,当学生无法建构出正确的知识体系时,教师就毫不吝啬地把繁重的任务“扛”在自己的身上。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历史教师并不相信自己的学生可以建构出合理的知识结构。
  事实的确如此。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并非易事。受旧教材长久的熏陶,历史教师在构建知识结构时往往会把旧教材中的知识点“拉”入新体系中。教师们习惯地认为,学生需要建构出一个完整的富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但是目前的新教材却无法帮助自己达到如此完美理想的目标。如在设计高中必修I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文时,教师会增加“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秦始皇的功过”等内容。结果,在追求面面俱到的完美体系时教师却忽视了对新教材难点的突破与兴趣点的挖掘。
  第三,“我们学生真的有时间活动吗?”
  发

  www.gaofen123.com 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课改追求的目标。新课程主观认为,学生应在主动学习中学会尊重历史,陶冶关爱他人情操。于是,课堂中怎样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课堂生命活力的亮点。无论是讨论,还是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出现在目前的历史课堂中。这是我们教师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保持一致的体现。从目前笔者执教的学生作业看,学生普遍喜欢开放式的问题,如“请你评价一个月内历史学习的收获”、“谈谈你对日本侵略中国罪行的看法”等。不过,受课时和教学进度等现实因素制约,笔者在课堂中未敢放入较多的活动让学生体验。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的是,历史学习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教材反映的历史生活百态相去甚远。高中历史必修I教材涵概了人类发展文明史的精华,试图从政治制度文明、经济文明和思想文化三方面整体展现人类发展的基本历程。于是,教材知识点多,难度大,时间条理不清晰,知识点前后多重复,频频出现在人民版新教材中。看来,教师能否有效地驾奴新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活动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难题。另外,目前学分制还不完善的大背景下,历史学科生存环境的尴尬并未改观,学生是否真有课外时间“忙活”历史小品或历史小论文,笔者不禁默然。
  第四,“我们教师能胜任研究性学习模式吗?”
  “传统观念中一直坚持教材中的知识与观点必须是科学上已经形成定论的真理性的知识。”[2]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抛弃传统教材不吸纳未定论的史学观点的做法,从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三大原则出发,设计“史学争鸣”栏目吸收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这种设计既能及时反映史实的真实性,又能引发高中生探究的兴趣。从教师备课和回复学生提问角度讲,新教材新栏目的安置对教师专业理论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笔者倡导灵活布置学生作业,结合元认知策略阶段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请你写出本节课未理解的问题”、“请写出想与他人共同解决的问题”等成为作业的“成员”。前不久一学生就“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沉没原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质疑人民版教材中某一些知识点。笔者认为该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但是我们自己是否有研究该课题的专业水平呢?新课程的实施以突兀的速度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教学压力,目前教师还在学习与适应阶段,如何应对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教材外的东西,如何应对新教材中“史学争鸣”、“知识联接”等学科化的知识,成为教师应对新教材的又一大困惑。
  新教材在轻快活泼的外表下要求教师具有更深厚的专业基础,否则既无法驾奴新教材,更不能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诸多精神。[3]当然,新教材之新也决定了教材一定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有责任心的教师一定会有“挑剔”,这是教师与新教材相互“交流”的必然结果,也是善意的结果。
  二、            支点:新的教材观
  教材观是教师建构教材的基础。新教材不仅体现在体例编排新,资料新和观点新,而且还需要理念新。这里的理念是指教材编写者总体的设计思路,它与教材运用者紧密相关。如果放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观不止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通过无形又神秘的课堂教学活动传递到学生身上。
  从本质上说,开放性的教材需要教师主动性的发挥。开放为师生提供交流互动的自由空间,发展为师生交流与探讨指明预期的目标。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抑制“要讲出的强迫性冲动”[4],留给学习者发挥主动性的空间。
  教材
  教师
  学生
  图1  传统教材观
  图1所示,在传统的教材观体系中,教师
  和学生都沦为教材的“附庸”。教材只是教师
  与学生知识传承的载体,因此,这类教材需要走向神圣,走向经典。于是一次次的细微修改,一次次的再版成为教材更新的唯一模式。新课程下倡导的新教材观一改以往简单封闭的更新方式,依据课程标准主张“一标多本”。
  教师
  教材
  学生
  图2  新教材观
  图2是现代新型教材观的基本模型。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载体之一,在交流中,教材又是开放与生成的。因
  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观体系中,教材是
  真正含义上的教学材料。目前无论哪一种高中
  历史教材都只是课程专家和历史学科专家们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材料。相对于教师来说,它仅是教本;相对于学生来说,它仅是学本。
  教材是课程的精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是关注课程的发展性与生成性,强调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成为课程开发者和创生者。按照新课改理念,现代课程开发的主体乃是从事日常课堂实践的教师

  www.gaofen123.com 们。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折射出不同的教学理念。奉教材为经典文本者在处理教材时不敢增加自己的认识,以本而教,这就是注重学生识记与回忆的传统教学过程;视教材为可用的教学素材之一,发挥学生质疑教材和寻找新素材,这就是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现代教学过程。
  三、教师:新教材主动的适应者?
  课程专家富兰、庞弗雷特和伍思伍德等根据北美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概括了三种课程实施的取向:①得过且过取向;②改编或适应取向;③忠实或精确取向。[5]这三种取向归纳了目前教师面对新教材的具体心态。
  对日常教学行为而言,理念与教师从事教学的实践活动很难有机地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倡导者们把教学资源的主动权交给教师的时候,教师们却忘记了自己曾经极力呐喊的“给我们发挥才能的空间”等口号。或者说教师们在眼花缭乱的“一标多本”面前失去了选择的勇气,还是教师们迷失了自主和个性发展的方向?
  从本质上讲,无论选择适应还是抗拒适应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这两种心态都是教师对新教材做出的“积极”回应。就目前开展的教学情况看,教师在处理新教材时往往会与旧教材先做比较,然后有条件地借鉴其他版本的新教材。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手头的教材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取他人之所长”很有必要。笔者并不否认取长补短的做法,但是需要指出的,当我们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无意中否定所用教材选择的知识点时,我们已经为其他版本的教材(包括旧教材)“俘虏”了。
  那么,针对人民版教材,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态度呢?回答是简单的:积极。只有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动才能逐渐消除我们内心的畏难情绪。因此,对新教材的困惑问题实质上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良好的契机。我们相信从行动中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惑的羁绊,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洪流之中。至此,我们教师从事教学才名正言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 杨志才 陈国兵.人民版高中教材“史学争鸣”的实验教学体会[J].历史教学,2006(8).57.
  [3] 杜海斌.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考验[J].历史教学,2006(2).52.
  [4] Donald R. Cruickshank, Deborah L. Bainer, Kim K. Metcalf. 教学行为指导[M];时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58.
  [5] 余文森 傅道春.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
  --------------------------------------------------------------------------------
  [①]按:为与2006年9月起使用的历史新教材相区别,本文所说的旧教材指2006年9月以前使用过的历史教材。
 

相关分类

课改探究 更新

课改探究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