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数学课堂无须太“完美”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当前:首页 >> 数学课堂无须太“完美”

数学课堂无须太“完美”

日期:10-31 19:57:01 |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 浏览次数: 864 次 | 收藏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数学课堂无须太“完美”,

  完美的课堂教学,几乎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们都希望自己执教的每一堂课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且教学方法多样、环节顺畅、气氛活跃,从而获得尽善尽美的效果。但是,教师这些面面俱到的努力,有时反而会产生令课堂不堪重负和学生忙于应付的结果。很多时候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带来的往往会是更多的缺陷。
  
  情境。因“绚烂”而偏离
  【案例】“小数的性质”一课的导入。
  媒体出示:星期天。“蓝猫”走进超市,它经过生活用品区、南北炒货区,来到了文化用品区买一本练习本。(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时间为3分钟)
  师:从超市商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反思】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的意图是想通过“蓝猫”买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商品的标价引出小数的性质。但值得探讨的是,有没有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里的商品,这对数学的学习究竟有多大价值?学生真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商品的标价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吗?创设情境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潮流和时尚,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然而,由于追求创新。一些教师的情境创设已越来越绚烂多彩和复杂化了。在这绚烂多彩的情境下,干扰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发展的因素也不断增多,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创设情境主要在于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观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直接利用简单的图画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来创设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因“开放”而“变味”
  【案例】教师出示问题:张、李两位师傅,合作生产一种机器零件,张师傅3小时加工15个,李师傅4小时加工24个。根据这些条件,请问:张、李两位师傅中谁是老师傅?
  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开始集体交流……
  【反思】从表面上看,问题开放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但细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数学课失去了原有的数学味。因为学生所讨论的问题不是数学问题,这样的讨论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样的学习也不会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我们不妨做一些简单的分析,试图通过比较两人工效的高低去判断谁是老师傅是绝对办不到的。工效的高低与“谁是老师傅”这个问题之间或许有一些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的热烈讨论是永远也不会有结果的。这样设问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只能使他们用一些牵强附会的条件去作一些不严谨的主观臆断。
  以“开放教学”为名的数学公开课,不是为学生设计的,热闹的背后掩盖的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空乏,因为在似是而非的数学学习活动中,除了热闹之外学生一无所获。数学应该是简约、理性、严密的,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明确的数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以及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
  
  环节。因“完整”而多余
  【案例】一位教师上教研课,教学内容为“正、反比例”的练习课。由于这位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表现力很强,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小结提问:“不管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我们都可以归纳为什么?”听课教师和学生不知所云,课堂突然安静下来。于是教师开始启发,并在板书“正比例、反比例”的比例两字下重重划了一下,学生有的“恍然大悟”说:“都是比例。”其他学生懵然,听课教师愕然……
  【反思】数学教师都知道,正比例、反比例与比例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听完课后,我们忍不住为课尾教师的“小结提升”而叹息.到底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答案是一目了然的。很多教师总是习惯在课尾进行小结提升,似乎只有这样教学环节才是完整的,教学过程才是以完美的姿态呈现的,教师往往不曾考虑到,恰恰是这样的“完美”破坏了课堂的和谐。
  
  方法。因“多样”而怪异
  【案例]在一次应用题教学研讨中,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
  电视机厂去年十月份生产电视机320台,今年十月份比去年同期多生产16台,今年十月份比去年同期增产了百分之几?
  题目常见而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列式计算,即16÷320=5%。但是授课教师为了表示算法多样化,不断地追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最后教师自己和盘托出另一种算法:(320+16-320)÷320。经过教师的解释,学生才恍然大悟。
  【反思】由于在“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发展、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算法多样化”的问题,于是有不少

  www.gaofen123.com 教师在教学中都花大量时间去追求算法的多样化,以致影响了其他目标的达成。为了尊重学生个体,教师还经常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笔者认为算法多样化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游戏,应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问题,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不是每次都要尽其所有,就算尽其所有也都还有优劣之分。多样化的算法展示后,教师既不能让学生各自保留各自的算法,也不能人为地选择和规定一些“最优”方案,而是要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感知与理解该算法的思考角度,体验各种算法的长短处,最后作出自主的选择。很多情况下,考虑到学习过程的延续和接受新知识的需要,教师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某一种算法。
  
  答案。因“丰富”而离奇
  【案例】一个幽默的数学故事。
  这是一个并不算太新奇的数学故事。一日,教师为训练学生的思维出了一题:树上有十只鸟,有人开枪打死了一只鸟,现在树上有几只鸟?
  学生答案之丰富,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从一只到十只都有,而他们反问教师的问题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如有没有一枪二鸟,有没有耳聋的鸟,有没有用无声手枪,有没有怀孕的小鸟,有没有不怕死的鸟……在相当多的人眼里,这样的学生才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学生——敢于质疑、具有独特的思维。
  【反思】最合乎情理的答案(树上一只鸟也没有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古怪稀奇的想法,可悲的是这样的数学教育似乎很流行、很受欢迎,并被许多教师模仿。这个故事也许有一定的虚构,多少有点夸张,但却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错误倾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等同于培养学生刁钻离奇的思维。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基础和发展基础,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合乎情理的数学,只有如此才不是在建造空中楼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猜测 下一篇:用好·用活·用足·用新
TAG: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更新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