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当前:首页 >>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日期:10-19 12:34:09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浏览次数: 870 次 | 收藏

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gaofen123.com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页“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活动中感知“倍”的含义,逐步体会“倍”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2 在理解“倍”的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 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小动物们今天也特别高兴,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们和小鸟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课件)原来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你能说一说都有谁来了吗?
    [评析: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情境中,那丰富的画面、可爱的小动物们,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为新课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新知学习
    1 导人新课。
    师:数得可真快!瞧,小猴和小鸭在同小朋友们打招呼呢!一个小圆片代表一只小动物,你能摆出小猴的数量吗?(2只)小鸭呢?(4只)请同学到前面来摆一摆。
    [评析:小猴和小鸭是儿童喜爱的小动物,用“同小朋友们打招呼”的方式出现,学生会备感亲切,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 探究新知。
    (1)初识份数。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2只小猴看成一份,那么小鸭的数量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呢?(2份)怎么分?谁能分一分?(请一名学生来分一分)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分吗?(生答略)
    师:回答得真不错。谁能够比他更大声地说一遍?(再请一名学生完整地回答)
    师:把2只小猴看成一份,那么小鸭的数量可以分成这样的2份。
    (2)再识份数。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又游来了2只小鸭),有什么变化?现在小鸭可以分成几份了呢?(请学生上来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把2只小鸭看成一份)还是把2只小鸭看成一份,6里面有3个2,所以可分成这样的3份。
    (3)深化认识。
    师:如果小猴变成了3只,你能用学具分别表示出小猴和小鸭的数量吗?
    师:如果仍然把小猴的数量看成一份,那么小鸭如何分呢?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小声地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开始!(学生动手操作)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分一分,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感知“倍”数。
    师(小结):把3只小猴看成一份,小鸭的数量可以分成这样的2份,也可以说小鸭数是小猴数的2倍。
    师:小猴有3只,小鸭的数量有这样的2份,还可以怎么说?(生齐说)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倍。(板书:倍的认识)
    师:这种“圈一圈”、“分一分”的确是好方法,但如果数量太大,你会觉得怎样?(麻烦)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请学生尝试回答)
    师: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达。(板书:6÷3=2)
    师(追问):要求小鸭数是小猴数的几倍,是用谁的数量来除以谁的数量?
    3 求异发散。
    师:观察黑板上小动物的数量,你还能找出两种动物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指名学生回答,并列出算式)
    师:还想说吗?(想)那就把你想说的写在练习纸上,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好吗?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
    师:下面用1分钟的时间,同桌之间互相做小老师批改刚才的作业。
    [评析:新知的学习层次性强,充分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倍的认识”的学习是建立在一份数、几份数的基础之上,而“份数”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需要教师的引领。“扶”是介于“引”和“放”之间的方法。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还不够清晰,能模仿的时候可采用“扶”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初识了“份数”这个概念之后,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份数”概念,教师把“2只小猴”变成了“37,小猴”,引导学生得出小猴和小鸭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并使学生明白:“一份”数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几份数”也要发生变化。接着,由“圈”、“分”的方法确定倍数感觉太麻烦,以此激发学生寻求新方法的内驱力,很自然地引出除法算式的表示方法。“放”——“求异发散”。在教师的“引”、“扶”下,学生基本认识了“倍”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去找“两种动物之间的倍数关系”,既凸现了学习主体,又很好地巩固了新知。]
    
    三、游戏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真棒,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第一个游戏:请一个同学来和老师合作,老师拍2下,你拍出老师的3倍。
    (师生拍)
    师:你们同意吗?想玩吗?那我们一起玩。为了整齐、和谐,要等老师说开始后大家再开始拍,中间要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有停顿,能做到吗?
    第二个游戏: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再玩一个新游戏,还是先请一位同学上来。请同学先拍(教师控制数量要小于4下),然后老师拍,谁能说出我们掌声数量的倍数关系?
    师(对参与游戏的学生):我们互换角色(老师拍——学生拍),找到倍数关系了吗?
    师:看懂了吗?想玩吗?(想)那么请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玩,或者回家后与爸爸妈妈玩,下次课我们看谁玩得最好,好吗?
    [评析: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保持兴趣与有效学习,教师的调控就显得很重要。游戏活动的设计,一方面迎合了学生好玩、好动的特性;另一方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到张弛有度,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使学生在“玩乐”中深化了对“倍”的认识。]
    
    四、巩固拓展
    师:我们刚才做游戏的时候,小动物们都到齐了,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比赛现场吧。(课件出示,答对者给以奖励)
    1 拍球比赛。
    师:瞧!原来小猫队和小老鼠队要进行拍球比赛,你看到倍数关系了吗?(动物数量间的倍数关系)你能说出小猫拍球的数量是小老鼠拍球数量的几倍吗? 奖励:回答得非常完整,声音洪亮,为你们小组赢得了一颗星。
   

  www.gaofen123.com  [评析:拍球比赛的设计是教师创造性地处理课本中“练一练”的第1题,不仅是对新知的一次有效检测和反馈,而且与“森林运动会”的主题相吻合。]
    2 跳高比赛。
    师:听说运动会上很热闹,机灵狗也忍不住来参加了,它要和松鼠进行跳高比赛。你能说一说谁跳得高吗?(机灵狗)那你知道机灵狗跳的高度是松鼠的几倍吗?(学生猜2倍、3倍、4倍等)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课件出示机灵狗和松鼠跳的高度,学生很快找出数量关系,并计算出9÷3=3)
    师(小结):要准确地知道机灵狗跳的高度是松鼠的几倍,就要知道它们跳的高度分别是多少,然后进行计算。
    [评析:此题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渗透了要知道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就要有一个可比照的标准。]
    3 颁发奖牌。
    师:运动会结束了,要发奖牌了,不过狮子大王有个要求:银牌的数量是金牌数量的2倍。你能完成这个任务吗?请你把要准备的金牌数量和银牌数量写出来。(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小猴子也准备好了奖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
    金牌:○○○
    银牌:○○○○○○○○
    师:它准备得对吗?怎么改呢?(第一行再摆一个或第二行去掉两个)你们真聪明!我们以后做题的时候可要仔细些,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
    [评析: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关键要明白和谁“比”,是“谁”的倍数。这道题的设计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把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不仅要把握“银牌的数量是金牌数量的2倍”这个基本要求,而且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材进行重新调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知得到巩固,思维得到拓展,同时又训练了学生多样化的解题策略。]
    
    五、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我们学习了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生活中经常见到有倍数关系的问题,请你现在观察一下每个小组得到的红旗数量,能不能找出它们间的倍数关系呢?(生答略)
    师:说得真好,能谈谈你今天的收获吗?
    
    总评:
    
    1 处理教材有创意。
    首先,教师借助课本中的主题图,赋予了它新的内涵,用动物开运动会的形式,将新课内容与课本中“练一练”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进行了大胆的改造。本节课通过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将新知的导入、探究、展开乃至延伸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结构,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块“敲门砖”。其次,考虑到低年级学生有效思维持续性较短的特点,在课中穿插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既松弛了学生紧张的神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好地巩固了新知。课尾,教学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是关键的因素。如“颁发奖牌”的活动正好迎合了学生“做主人”、“好表现”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设计之中,掀起了本节课的又一次高潮。第三,课程资源得到了有效地利用。在课的小结环节,教师评价每个小组的红旗数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间的倍数关系,既是教学效果的及时检测,又很好地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挖掘教材有深度。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很大的困难。本课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不惜在这上面“浓墨重彩”,从2只小猴、4只小鸭到2只小猴、6只小鸭,再到3只小猴、6只小鸭。这里有两次数字的变化。先是小鸭量的变化,再是小猴量的变化。同样都是6只小鸭,为什么开始它是小猴的3倍,而后变成了2倍呢?通过比较使学生感悟:求小鸭数量是小猴的几倍,是把小猴的数量看做“1份”,小鸭能分成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
    “颁发奖牌”活动的设计,更是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一个高潮。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银牌的数量是金牌数量的2倍”这一要求,自主设计运动会的奖牌数,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参与的欲望,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合理设想。其次,借助运动会的情境,出示小猴的“作业”,让大家来评判是否正确。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倍”的认识,而且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思想得到了有机的渗透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更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