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中劳动情感培养初探

小学思想品德

当前:首页 >> 《品德与社会》中劳动情感培养初探

《品德与社会》中劳动情感培养初探

日期:10-19 23:39:59 | 小学思想品德 | 浏览次数: 585 次 | 收藏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品德与社会》中劳动情感培养初探,
  一、现状描述:
  镜头1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 早上,老师刚进校园,就见几个家长拿着扫帚在扫地,就上前对他们制止:“让孩子自己动手吧,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只听家长们 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孩子在家里从来没有拿过扫把,他不会扫地,等会身上又要弄的很脏了。”说完又拿起扫把。老师无奈地走了。
  镜头2   放学后,轮到学生做值日了。突然一个学生哭着跑进来说:“某某同学不扫地,逃走了。他还说我假积极,想评劳动积极分子。”事后,老师找那同学谈心,但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只要把书读好就行,没本事的人才会去扫地!”
  镜头3   吃完中饭走出食堂,只见垃圾桶旁边许多米饭倒在外面。老师就走进学生用餐处,只见同学们将碗筷一丢自顾走开,桌子上、地上残羹剩饭到处都是……  
  如今,随着科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有所减少,再加上随着小学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的进一步上升,优厚的生活环境,使不少“小皇帝”、“小公主”的“骄、娇”二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生活上要求很高;劳动时怕脏怕累;只希望别人关心自己,却不关心别人,甚至有的出资雇人为自己写作业、做值日……
  因此,加强学生爱劳动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势在必行。但如果强迫学生去劳动,或把劳动当作对孩子的一种惩罚,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之一,要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劳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得到品质的提升。
  二、教学策略
  (一) 淡化概念,在引导中渗透劳动意识
  寓教与无痕。如果生硬地批评孩子们思想认识不正确,强塞给他们一个道德价值,也许不等出课堂,这样的道德价值观就已经被粉碎了。
  案例:《生活中的你我他》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尊重并珍惜劳动成果。我对本课进行如下教学设
  计: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社会职业分工及特点后,让学生对10种职业用小磁铁进行
  你最不喜欢的职业。全班37个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有序地拿着自己的小磁铁,到不喜欢的职业下面投上自己的一票,投票结果如下: 
    
  然后请学生谈谈你为什么不喜欢清洁工、农民这两个职业,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理由概括为:又脏又累,太辛苦;工资少;文化程度低,社会不尊重。孩子们没有生活在真空状态,应该说从孩子的投票中充分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真实的,我心中暗暗为孩子们诚实的回答喝彩。
        我给四人小组一个合作研究的任务,研究的主题为:既然这个职业大家都不愿意做,我们就取消这个职业,大家都不要做,行不行?这下,教室里开了锅,经过研究,大家得出结论:绝对不行,因为他们的劳动是人类生活下去必须的,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也活不下去。这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现代清洁工和农民的形象,告诉他们,随着社会进步,这些职业工作的环境质量会不断进步,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将来也会成为人们喜爱的职业。
        这时,我又给学生一组选择题,对以上的职业,你现在会采取什么态度:
 

  www.gaofen123.com
  小组继续合作研究:选择清洁工或农民,怎样做才是尊重和珍惜他们劳动的行为?各小组经过研究,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不少内容。见下表:
 
  我布置学生把大家讨论出来的行为表现,作为下个阶段的考评内容。
  (二) 创造机会,在兴趣中培养劳动能力
  现在不少家长觉得让孩子劳动越帮越忙,觉得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干省心,这样无意间挫伤了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有些家长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更有甚者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没必要让孩子劳动了”,认为过去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如今生活好了,当然得让孩子多享几天福。家长们心甘情愿为他们做这做那,把他们伺候得像个小皇帝、小公主。有些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还不会自己折棉被,洗内裤。为此我们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体验劳动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机会,让孩子们在快乐心情中参加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获取快乐。
  如:在教学《我也会当家》这篇课文时,我模拟了一个个小家庭,让每个孩子体会当家的乐趣。课后我还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每位学生亲自做一道菜带到学校来,在下一节品德课要开个“小小品尝会”。
      品尝会开始了,老师说了几条规定:
      1、吃相文明。
      2、不剩饭粒,不掉饭,吃剩的不准扔,要带走。
      3、必须征得别人同意才能吃别人的。
      老师一说完,学生们便像自由的小鸟,到处跑开了。不是找别人要吃的,就是请别人到自己这儿来品尝劳动成果,好不热闹!同学们个个吃得喜笑颜开,兴奋极了!
      这节课即让同学们吃得很快乐,又让大家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还让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真是一举三得!
      又如:在上完《欢迎来我家》这篇课文后,我说:“这几天,老师要到每个同学的家去做客,参观你们的小房间。但老师有一个要求,要自己整理自己的小房间,到时,看看谁的小房间最整洁,最漂亮。”去学生家中时,家长都说:“这几天,孩子每天都在打扫房间,干的可起劲啦。”我还拍了许多照片,拿到学校供学生观看。那些把房间布置得整洁、漂亮的学生可得意了,不断地对我说:“老师,下次再到我家去。”
  (三) 抓住时机,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
  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活跃的思维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和充满变数的,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教师应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

  www.gaofen123.com
  案例:《走进社区》
  课前,让学生分别去调查、了解各个社区的情况,并让他们记录每个社区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有部分学生还拍了照片。在学生汇报各自社区情况后,教师拿出学生拍摄的照片,让他们欣赏。这下学生来了兴趣,叽叽喳喳说成一片:“这是我们村的”,“这篮球场是我们村的”。正当学生兴致盎然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叫起来: “哎,球场旁边的垃圾箱周围真脏,真恶心。”“这地方怎么都是垃圾?”教室里议论纷纷。这时,我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吗?就问学生:“这周围让你去住,你愿意吗?”“不愿意,不愿意。”学生说了许多危害。然后教师话语一转:“但我们许多学生却住在这地方的周围。”同学们面面相视,互相猜测是谁。“这垃圾箱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每天我们走进走出,对同学们造成不小的危害,你们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了许多办法,最后许多学生多说去把它清除掉。同学们拿起扫把,抹布兴致勃勃地出发了。一开始,有部分学生怕脏,怕难为情,不敢去做。我就不断鼓励,只要有一点好的表现,就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一会儿工夫,垃圾箱周围的垃圾在学生的努力下被清理干净了。回来后,许多学生兴致未尽,有的学生想到以后说:“老师我们清除垃圾后,又脏了怎么办?”于是学生又讨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持干净?
  有的说:立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把垃圾倒进垃圾箱”。
  有的说:只要我们天天清扫,那些叔叔、阿姨也就不好意思再随意倒垃圾了。
  有的说:进行宣传,要大家注意卫生。
  最后,总结出:首先要求自己不乱倒,乱扔东西。然后进行宣传,从自己的父母开始,一点点影响开来,使大家都能讲卫生。
  学生在上完这一环节以后,真的变了很多,从后来他们的讲究卫生,注意班级的环境保洁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这样的转变。通过这节课,我真的觉得,只要我们真正地了解了学生,并能想出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方法,只要我们敢于这样做,孩子们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甚至他们会让我们感动!
  (四) 从实践入手,在生活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
      活动化品德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多接触社会,多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多从劳动中体验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在时空方面的限制,可在教室外进行教学,进行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的行为规范评比、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
  案例:《在菜市场里上课》
  例如,学习《走进市场》,将课堂教学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真正走进市场,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买菜,学生在活动回来后,写了日记,谈了自己的感想:
  学生日记1
      我先按照老师的要求,对蔬菜的价格、新鲜度、是否是绿色蔬菜等项目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市场里的蔬菜大多数比较新鲜,而且价格也较便宜。但我不知道是不是绿色蔬菜。爸爸说:“农村市场的蔬菜大部分是农民伯伯自己种出来的,比较新鲜,无农药。可以放心购买。”我就买了许多蔬菜。我还发现:许多人喜欢买有虫的蔬菜。
  学生日记2
       我喜欢吃虾,就去鱼类区买虾,发现虾有许多种,价格也较贵,我就不买了。我又去肉类区买肉,只见肉贩子拿着刀,不断地吆喝。我看了就怕,而且我也不知道肉质的好坏,就不敢买。最后,我只买了一篮蔬菜。我把这篮蔬菜拎回家时,手都酸死了。今天真累,但还是很有趣的……
  看了学生的日记后,我在学生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批语:我悄悄地告诉你,劳动能使人增加智慧和乐趣,要想成为聪明人,离不开劳动,猿人就是通过劳动才进化成人的。
  通过这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性上有了较大的认识,能理解父母的不易,更品味到劳动苦中带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来学方是真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要引导积极参与、体验,让孩子们在快乐心情中参加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获取快乐,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会更有意义。然而,良好的劳动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课内学习,校内训练,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训练,避免学生的言行不一致现象。

 

相关分类

小学思想品德 更新

小学思想品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