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关注生活 激活灵性 释放潜能

小学思想品德

当前:首页 >> 关注生活 激活灵性 释放潜能

关注生活 激活灵性 释放潜能

日期:10-19 23:40:04 | 小学思想品德 | 浏览次数: 693 次 | 收藏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关注生活 激活灵性 释放潜能,
    摘要:课外延伸作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一方面家长太宠爱孩子,使得孩子缺少机会锻炼;另一方面教师对待课外延伸的态度比较懒散,致使课外延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要注重课外延伸的实践性;二要讲究课外延伸的趣味性、三要提高课外延伸的有效性,这样做才能促进品德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激活学生灵性,释放学生潜能,使知、情、意、行得到有机的整合。
    关键词:课外延伸  关注  激活  释放   实践   趣味   有效
    课外延伸之现状:
  《品德与生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儿童来讲,通过课堂、书本获得的道德认识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它只能给学生提供未来行为的认知图式,教育工作者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的这种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时间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是说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不能希望于在课堂内形成,也不可能在课堂内形成,需要通过课外的延伸,反复实践,才能逐渐形成。
    所谓课外延伸,就是在课堂教学外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一些课堂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品德与生活》新课标研制的基本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要“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通过课外延伸,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回归真实的生活,体验真实的道德问题,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课外延伸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一、从现代家庭的特定环境分析:现代家庭多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视为“小公主”“小皇帝”家务劳动根本不需要孩子动手,怕累着,伤着。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有拿过扫把,洗过抹布。经常看到学生做值日时,不知道扫把怎么拿,窗户怎么擦。家长们在窗外看得焦急了,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还不停的指挥。有的甚至就拿过孩子的工具帮他做了。孩子呢,则只能在一旁看着父母做。《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育学生要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根本没有机会锻炼。那么我们所设计的课外延伸也就无法开展,成了“纸上谈兵”。
    二、从教师对待课外延伸的态度分析: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便以为是达到了教育目的,至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去做,那就不重要了,没有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来。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没有及时加以评价。经常听到学生报告说某某学生在欺负别人或者在说土话,通常老师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这样回复“叫他下次不可以这样”或者简单一句“知道了”,自己并没有起身及时了解情况,学生进行教育。有的甚至自己看到了这样的事情也不太理会,我们所教育的要学生讲文明也就成了空洞的理论。
    把课外延伸作为《品德与生活》教学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去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课外延伸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www.gaofen123.com
    课外延伸之设计:
    现代教育认为,任何人生来都有一定的潜能,潜能做为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得到激活释放。如果我们设计课外延伸时能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那么课外延伸将成为学生真正提高思想道德,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激活灵性,释放潜能提供机会。
   (一)   注重课外延伸的实践性
    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品德与生活教育更是如此。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著名教育家布鲁钠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注重课外延伸的实践性,就是让学生在获得情感认知的同时,道德行为也能获得锻炼,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使知、情、意、行得到同步发展。
    1、 校园生活的实践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的道德行为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利用课外活动,雏鹰争章活动,少先队活动,班队课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新学期开始时,我要求学生到各楼层,操场走走看看,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同学在做些什么。在学校每一个课间都是学生自由的天地,他们会开展跳绳、跳牛皮筋、下棋等有益的活动,也会做些追跑打闹、恶作剧之类的活动,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课堂教学,学生就知道课间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了。
    又如:上完《我喜欢我们班》这一课,学生知道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一次,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扭伤了脚,行动很不方便,班里的同学看到了这样的情况,纷纷担当起了照顾他的责任。一下课,总有人围在他身边“你要上厕所吗,我扶你”“你要喝水吗,我帮你倒”……到中午吃饭时,往往自己都还没有拿就抢着帮他拿。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帮助人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2、家庭生活的实践
    虽然学校教育在整个思品教学中起了主导作用,但是培养人才的“第一学校”还是家庭,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第一环节——家庭,也是课堂教学效果得以真正体现的一个场所。“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正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形成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作用。虽然现代家庭的教育思想观念有所改进,但不少家长还是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使得他们自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惰。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尤其要重视家庭生活的实践。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穿衣、洗脸、整理房间,这些日常小事要学会自己动手;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家长做家务,干农活时,也能够和他们一起做做,如果父母不同意,你可以对他们说“让我试试吧,我可以的。”也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观察家禽牲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说说自己的发现等。
    如9月20日是“世界爱牙日”,结合这个活动,我要求学生在家能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尽量少吃甜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要对家人进行爱牙、护牙的宣传。
    3、社会生活的实践
    社会是个大舞台,是个大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只限于校园,而应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而教师要善于把思想品德的观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学校旁边就是衙前镇的敬老院,我要求学生能经常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做些事情。有的会在周末约上几个同学到敬老院去拔草,有的会去给老人们打扫卫生,还有的会和老人们一起说话,看电视……

  www.gaofen123.com
    学校前面有一条官河,几年前这里的水质还是比较好的,还经常有船只经过,有人还在河里洗衣物。但是现在却成了一条臭水河,河水非常黑,而且河面上总是泛着一层油污。只要一走出校门,就可以闻到一股臭气。行人到了桥上都会加快脚步。看到的情况,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去调查这条河两岸的情况,分析河水受污染的原因。通过调查,有的学生了解到是因为这里的很多厂都把污水倒入河中,有的学生看到人们总是把垃圾倒入河中,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认识,而且引发了大家保护水资源的行为:平日自觉做到不向河道倒垃圾,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水资源……
    (二)讲究课外延伸的趣味性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对课外延伸的设计要摆脱重复,枯燥乏味,及毫无意义的。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认知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来激发情感,指导行为。
    1、比一比
    学生好胜心强,潜意识里总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比赛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如学了《让我自己来吧》后,结合家庭生活的实践,在班队活动课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我会做,我能行”的小竞赛,先让学生四人小组竞赛,或比穿衣,或比赛系鞋带,或比赛系红领巾……在此基础上,再以大组为单位,进行穿校服比赛,每组派一位代表。这样的实践活动实行起来点面结合,人人动手,不仅让学生明白了道理,而且使学生都得到了行为训练,
    2、 演一演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好模仿,表演欲望非常强烈。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不妨让学生来排演课本剧或者生活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品质。如学完《我喜欢我们班》之后,结合班里那个小朋友脚扭伤事件,我引导学生在遇到其他有困难的人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例如设置一个场景,一位老奶奶提着一篮很重的东西在路上走,你看到了你怎么做?学生纷纷要求上来表演,有的搀扶着老奶奶一直走到家里,有的帮老奶奶拿东西……从同学们不同的表现中,可以看到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 
    3、 玩一玩
    学生都喜欢玩,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接受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他们不会觉得有负担,而是积极性非常高,效果非常好。上了《有趣的课外活动》后,让学生在课间做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游戏中,母鸡要懂得如何保护小鸡,小鸡要知道怎样躲过老鹰的攻击,老鹰要看准进攻的时机。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积极动脑。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知道做事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4、 找一找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美丽的校园》这一课,我要求学生都到校园中去走走、看看,找一找校园的美景。有的学生发现校园里的草地非常漂亮,绿绿的,象地毯一样,有的学生觉得校园里那棵罗汉松是最好看的,长的比房子还高……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感。

  www.gaofen123.com
    5、 画一画
    由于小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事物特感兴趣,加之他们天性好动,布置一些画画的任务,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做。如:《我喜欢我们班》这一课,请学生每人都画一幅画来布置一下教室,有的学生画了春天的公园,桃花红了,小草绿了;也有的画了秋天的果园,红红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同学们都动手把画贴到了墙上,有的还取了好听的名字。这样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兴趣高涨,也更加深了学生对自己的班级的感情。
    (三) 提高课外延伸的有效性
    提高课外延伸的有效性,就必须让课外延伸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做起来,避免形式主义。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起来,获得家庭、社会的最大支持,让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得到真正的锻炼。
    1、 构建反馈网络
    低段学生自主自控能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难以把握自己。因此,仅仅只靠学生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也应担当起监督的重任,及时了解反馈,构建一个反馈网络,来指导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平时要与家长密切联系与合作,做好家长工作。把品德与生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告之家长,要求家长对子女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指导、督促。通常我们都采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访等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话等通讯设备也成了与家长进行联系的有效手段。利用这些来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如上完《让我自己来吧》,我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上,要求学生能每天起床,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红领巾等,明确家长不可以代劳,认真监督孩子做好,每天反馈,并且进行一周汇总。
    其次,要与一些社区、村委会、敬老院等取得合作,与校外辅导员及时联系,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予以及时反馈。例如我要求学生到敬老院去帮助老人们做事,请校外辅导员做好纪录工作,什么时候,谁来做了些什么,让学生能够真的做起来。
    2、建立评价机制
    研究人员的一次实验表明,思品教学的合理评价对于小学生品德信念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实施课外延伸时,我们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培养。
    (1)在评价中要做到及时,合理。如当学生来报告说某某在欺负别人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叫过来,了解情况,指出缺点,教育其下次改正。同时要注意减少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避免对学生自尊的损害。
    (2)评价方式上要做到多元化,可以开展师评、自评,互评等方式。通过公开公平、和谐的评价与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前段时间班级里发生一件事,一个女孩子在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滴到了同桌的作业本上,同桌非常生气,就骂了她一句,女孩子也觉得委屈,就和同桌吵了起来,结果越吵越凶,有学生来告诉了我。我把全班同学都叫回了教室,先了解了情况,然后请全班同学都来讨论一下,究竟谁对谁错。学生们都七嘴巴舌的说了起来,有的说是女孩子不对,不应该把水洒到别人那里,有的说是同桌不对,不应该骂人,最后大家觉得两个人都有错,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女孩子应该马上道歉,说声对不起,然后把水擦干了。她的同桌要学会谅解,毕竟人家不是故意的。听了同学们的意见,他们两个都觉得不好意思,都互相说了声“对不起”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家长和校外辅导员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3个指标来衡量学生的表现。如要求学生在家能自己起床、自己整理房间时,家长可以在反馈中写上自己的评价,评语。

  www.gaofen123.com
    (3)在评价中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可以建立优秀学生卡,卡内分设助人为乐奖、劳动奖、勤奋奖、宣传奖等,卡由书签制成,根据不同的项目,在卡下方签上家长、校外辅导员等的名字,并分别由他们颁发,班主任把这些优秀学生卡都贴到墙上,设立一个展示区,以此来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课外延伸之思考:
    通过对课外延伸的精心设计,使得课外延伸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灵活多样,弥补了原来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加强了品德与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的道德思维有了发展,道德经验获得积累,道德行为得到内化。现在每次送学生到校门口总是有家长在我面前称赞孩子懂事多了,在家能帮父母做事了,不发脾气,不任性了。这正是我们品德与生活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还是要注意:
    (1)在进行课外延伸时,教师、家长以及校外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孩子的双眼就像摄象机,孩子的耳朵就像录音机”大人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样板,教育学生,首先得做好自己。
    (2)不是每一次的教学内容都必须有课外延伸,要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否则只会增加学生压力和负担,而教师工作也会变得烦琐沉重。
    (3)不能因为要讲究课外延伸的趣味性,就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生动,而忽视了它的扎实有效。要考虑什么样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什么样的课外延伸,什么时间,怎样对学生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从而使课外延伸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
    总之,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课外延伸的设计,让品德与生活教学能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激活学生灵性,释放学生潜能,使学生知、情、意、行得到有机的整合。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解读

《福建教育》  2004.9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4.5

 

+《关注生活 激活灵性 释放潜能》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思想品德 更新

小学思想品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