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桥》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当前:首页 >> 《桥》教学建议

《桥》教学建议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 浏览次数: 860 次 | 收藏

标签:教学设计,http://www.gaofen123.com 《桥》教学建议,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专题为“他们令我们感动”。《桥》全文500余字,用27个自然段来呈现,情节跌宕起伏,字字珠玑。文中描述的洪水肆虐、人们的慌乱、木桥的狭窄、老汉的沉着、祭奠的凄凉等景象,读来为之震撼。课文题目为《桥》,从表面看,“桥”指的是文中那座窄窄的、让一百多村民逃生的、在洪水中轰然倒塌的木桥;进入文本的内核,便可悟到“桥”的深层内涵,那是老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用不徇私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这座坚实的桥梁屹立在党员和群众之间,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是本文的难点所在。教学本课,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描写,感悟老汉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下面就其第二课时的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把握课堂结构,三大“板块”推进
  
  著名特级教师范超说:“石墨与金刚钻的分子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结构不同,性质就不同了——结构在任何地方都是太重要了,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课堂结构”。在整体把握《桥》之主旨的基础上,我们可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板块式”预设,将文本内容组成三大“板块”:一是品味洪水的“肆虐”;二是感悟木桥的“狭窄”与老汉“桥”的高大形象;三是体会“祭奠”的凄凉。在品味洪水的肆虐时,可采用再现情境、揣摩品味的方式引导学生领会洪水的肆无忌惮;在感悟老汉的形象时,可通过个性朗读、想象画面、移情体验来凸显他的可贵品质;在体会“祭奠”的凄凉时,可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老汉为了群众舍弃亲情的崇高精神。
  
  二、深入品味语言,感受“水”的肆虐
  
  课文无论是生动形象的环境描写,还是发人深省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蕴涵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感情,可谓每个字词都是有“温度”的。尤其是写洪水的“肆虐”时,语言非常精妙。如,“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在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先找出描写洪水的语句,再通过以下途径来品味语言。
  1.再现情境。由于学生对洪水缺乏亲历体验,对文本语言的把握自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融声、光、形、色于一体的多媒体画面,可让学生沉浸“境”中。因此,我们可借助课件展示洪水肆虐的画面:瓢泼似的大雨,一泻千里的洪水,被淹没的房屋,逃生的人们奔跑着、恐惧地哭喊着……学生目睹这可怕的情景,为进一步感悟洪水的可怕做了铺垫。
  2.揣摩品味。在与文本深度对话后,我们可用“增、删、调、换”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如:“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我们把句中的“像泼”、“像倒”删去,让学生与原句比较,品味出“像泼”、“像倒”字字千钧,写出了雨水来势凶猛。又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我们可引导学生议一议:此时的情景是如此的紧张可怕,把“跳舞”一词用在这里恰当吗?从而品味出洪水的肆无忌惮。
  
  三、体会老汉情感,感悟“桥”的形象
  
  如果说肆虐的洪水是一个特殊的背景,那么《桥》中描写的那座狭窄的木桥和木桥前的老汉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桥是如此的狭窄,而老汉犹如“一座山”,沉稳坚定地屹立在桥前。作者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教学中,我们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读到了一座怎样的木桥?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依据这个问题,采用个性朗读、想象画面、移情体验等方法来感悟“桥”的形象。
  1.个性朗读。阅读教学,朗读是关键,是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叶圣陶语)如:“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教学时,我们在出示语句后,可这样引导:“把这句话好好读读,读中你打算突出哪个词?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突出“只有”,表现逃生之路的唯一;可能会突出“窄窄的”,表现逃生之路的狭窄和木桥的不结实;也可能会突出“木桥”,表现桥的不堪重负和不可靠。如此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触发情感,更可在读中发展思维。
  2.想象画面。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想象画面,可让躺着的文字“站”起来!如:“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为什么老汉会让全村人“都拥戴”?我们不妨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你看到了吗?老汉曾经__;老汉曾经__;老汉曾经__……现在,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老汉__;看到老汉__;看到老汉__……如此,让学生感悟老汉平时在村民心目中就像“一座山”那样高大,在危难面前他更是群众的“一座靠山”。如此不仅可让文中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面前愈显清晰,更可让学生的思维及语言变得灵动起来。
  3.移情体验。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学生不可能去亲历,品味语言、移情体验,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如《桥》中关于老汉和儿子的描写,有几个动词不容忽视:老汉“揪”,儿子“瞪”,儿子“推”,老汉“推”。对此,我们可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人物心理活动:
  老汉啊,在死亡的边缘,你“揪”出的可是自己的儿子啊!此时,你到底在想什么?
  儿子啊,你“瞪”父亲一眼,想说什么?
  儿子啊,你为什么要“推”父亲一把?
  老汉啊,你把儿子“推”上木桥,还想说什么?
  移情体验,可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立体化的、有深度的对话中得到和谐的发展,可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到: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老汉忠于职守,是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的;作为一名父亲,老汉是深爱自己的儿子的,然而在生死关头,他表现出的大爱感人至深。老汉的人性美在学生的心间会不断升腾。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追问学生:此时,课题中的“桥”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还指什么?填一填:老汉啊,你真是一座____的桥梁!
  
  四、聚焦“祭奠”场景,升华学生情感
  
  《桥》一文以“老汉的妻子来祭奠丈夫和儿子”结尾,读来让人揪心,产生悠远的思索。这一板块,我们可通过音乐渲染、刻写碑文等形式来升华学生的情感。
  1.音乐渲染。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可凭其特有的旋律、节奏,激发联想与想象,把听者带到特定的意境中,从而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在学习课文第24~27自然段时,配上低缓的音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渲染情境:“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她的面容是如此的憔悴,她苍白、凌乱的头发被风吹得紧贴在脸上,她颤颤巍巍地,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喃喃低语,你侧耳倾听,听到她在说什么呢?风在哭泣,河水在呜咽,村民们悲痛万分!你听到人们在说什么呢?”
  2.刻写碑文。有人说“要把写挤进语文课堂”。一个“挤”字,道出了语文课中“听说读写”的失衡现象,同时也突出了读写结合的必要。因此,本课教学,我们可让学生撰写碑文,用手中的笔来抒写自己的真感情。我们不妨这样引导:洪水退去了,村民们万分悲痛!为了纪念老汉和他的儿子,纪念这对父子党员,大家自筹资金,在木桥倒塌的河边修建了一座坚固的石桥,并在桥头立了一座高大的石碑,如果让你来撰写碑文,你打算写什么呢?如此,可让学生“情动而辞发”,使其情感得以凝聚和升华。
  
  
    
TAG: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更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