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当前:首页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日期:10-31 19:54:21 |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浏览次数: 290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当是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这里所说的全面,当指知识与技能、方法的辩证统一。和谐当指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应多体现在学生的精神发展上。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属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体现出课标的精神,还是值得探索的。于是,我在昨天专门备了详案,改变了五环节的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进行了一次教案改革的尝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又一次完全打破了我原先的教学设计,使我遭遇了一连串的奇境,也许,这该是新课程发展的风景吧。     
    一、遭遇到了与教学设计不符的困境 
    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说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其实,孩子们还没有学习圆的认识。但我是不能否认孩子的。 
    我本想出示一长方体让孩子来比较一下,这是不是长方形,使孩子在比较中对立体图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没想到,一位同学说:“还有球,也是平面图形。这时,是直接否认孩子还是听听孩子的想法。我选择了后者。 
    “请告诉同学们,你的理由是什么?” 
    没想到他的理由是那么的简单:“球也是圆” 
    原来,他认为圆是平面图形,那么球也是平面图形了,问题还出在对概念的理解上。 
    如何处理这没有意想到的问题,我唯有让孩子们自已来作出判断。 
“球是圆形吗?”我问孩子们。更没想到的是,赞同的与反对的竟是各占一半。 
    “那请你们讨论讨论,圆与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我便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这个问题。 
    孩子们纷纷争论起来,争论得很激烈,很精彩。在争论的过程中,他们终于对“平面”与“立体”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在小组交流时,孩子们亮出了自已的观点,从孩子的发言中,我知道了孩子们在比较中与辩认中,对平面与立体图形有了新的建构。也顺势揭出了“立体图形”这个概念。通过“圆”与“球”这两个原本与本节课不相干的知识点的学习,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被激活了,思维活动的力度比起我原先设计的用“长方形”与“长方体”来比较更为激烈与刺激。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当孩子的学习思路与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不符时,老师不应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应相信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辩论中形成表象,建构模型。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是死的,只有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案才是活的。为孩子的数学学习服务,时时在教学过程中,想起孩子在求知过程中的需要,想到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给儿童的精神以积极的鼓励,这当是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职责。     
    二、遭遇到孩子不同意教师观点的尴尬。 
    当孩子们在把玩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模型时,我们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已进入关于“棱”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孩子们通过把玩,发现两个面相交,就会有一条边。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这叫“棱”。 没想到,王晶晶说:“老师,您说错了,应读着ling” 
; 我知道是孩子按以前学过的“陵”来读了。但孩子敢于否定教师的观点,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应为此感到自豪。 
这又是一个我在备课中根本就没有考虑的问题。 
    “这个字到底该读什么音呢?老师我也拿不定主意了。怎办?” 
    “查字典。”一个学生建议道。其实我正等着这句话,便应声说(转载自中此标记。)道:“那就请你们拿出字典来,看一看。” 
    孩子们拿出字典,一看是多音字,再细看内容,终于明白“棱”的读音与意思。 
    我于是借机让孩子们看了字典上的解释:“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接连的部分”并结合长方体模型,对这个解释有了新的理解。 
“字典真是个好老师,当然,你们也应谢谢王晶晶同学,是她的疑问,才让我们打开了字典。” 
    说这话,只是想给孩子一个鼓励,鼓励她对教师否定的一种勇敢,一种自信,尽管她的否定是错的,但价值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反思:课堂教学活动,本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教师不应有什么话语霸权,应力求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批判、反思型思维习惯,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在讨论中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这比传授所谓的知识点更重要。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为孩子的发展服务。     
    三、遭遇到孩子们的异想天开 
    当孩子们认识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叫长方体的长、宽、高”后,我便让孩子们量一量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 
    为加强信息刺激的力度,又让孩子们分组量一量身边的一些长方体的“长、宽、高”。 
    于是,孩子们量文具盒、量橡皮、量课本,在量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知识的内化,体验了知识的建构。 
没想到,在组际交流时,竟然出现了异想天开的情况。 
    “我们组打算量教室的长宽高”。赵昌森代表小组在发言。 
    听了孩子的话,我心中不由笑了起来。我没带卷尺,看你们怎样量。 
    “那就请你量出我们教室这个长方体的长吧。” 
    赵晶森他似有准备的离开座位,迈开步子沿着教室的墙过走了起来。他居然用起了步测。 
    接着,小组的另一个孩子也走出来,沿着黑板这面墙边走,也量出了步数。 
    这时,课堂里的气氛已热闹起来了。“还要量教室的高,看他们怎样量。”“对,看他们怎样爬上去。” 
    “是啊,看他们怎样量“。我也真想看看他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还没有飞檐走壁这样的本领。 
真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朱超凡同学走了

[1] [2] 下一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二》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上来。他拿起教室墙角的长鸡毛掸,举起来顶到屋顶,又在鸡毛掸的下面做了记号说:“我们只要量出鸡毛掸的长度,再量出到鸡毛掸的下端到地面的距离,就量出了教室的高。” 
    孩子的话音刚完,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反思:孩子就是孩子,但不能拿孩子当小孩子。想起陶行知那首“小孩不小”歌,我心中不由真的感叹道: “你若小看小孩子,就比小孩还要小” 
    在制定教案时,我们只能从一些常规的思路去思考,去设计,但与现实的教学情境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儿童的思考。因为他们的思考中,有许多成年人所无法想像出的东西,是课前所设计的教案无法准备的。但,我们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首先应最为充分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以展现自我的机会,学会欣赏孩子。不断地根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动态生成出符合学习实际的新的教案。也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学会理解与尊重孩子。也只有这样的充满人文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孩子们才会绽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热情与生命智慧,我们一定会为此而感到惊叹的。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1、对于长方体长和宽如何确定
长方体的长和宽到底如何确定?是以底面长方形的长边为长,短边为宽,还是以长方体水平放置后左右方向的棱为长,前后方向的棱为宽?这一问题在我校数学组内产生了争议。其实,如何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可能只是人们的一种约定俗成。无论如何确定,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大小都不会因此发生改变。但如果按左右方向为长、前后方向为宽,垂直方向为高,那么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就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如下规律:
长方体的前、后面=长*高*2
长方体的左、右面=宽*高*2
长方体的上、下面|=长*宽*2
如果按底面长方形的长边为长、短边为宽,则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推导过程中就必须根据物体的摆放来灵活确定每个面的面积如何列式了。这一问题如何处理,将关系到后继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设计。
在无法定夺的情况下,请教了教研员。结论如下:如果长方体是水平放置,人们习惯于将左右方向的棱称为长,前后方向的棱称为宽。如果长方体非水平方向放置,人们则一般以底面较长的边为长,较短的边为宽。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
有人说“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记住了;我做了,才理解了。”听、看、做代表着三个不同层次,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也有深有浅。今天的课堂教学很好地印证了上面这段话,也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课堂应该成为所有学生探究的舞台,而非老师或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
以往开学,每位学生都会有数学学具盒供教学操作时使用。其中本册学具盒中就有可拼成长方体、正方体框架的不同颜色、长短的小棒。可这学期由于某些原因学具盒暂时还未发到学生手中。这节课,我又只要学生准备了长方体盒子,而没要求他们带不同长短的小棒及橡皮泥。所以例2,今天只能以个别学生上台用教具操作演示,其他学生当“观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学生通过观察框架也能得出长方体12条棱可以分三组,每组互相平等的4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但到后面巩固练习中要求棱长和时就又迷糊了。有的学生必须看实物或框架图才能正确列出算式,还有的学生不知道是将长、宽、高乘3还是乘4……
实践证明:教师的演示或部分学生的操作不能代替大家的自主探究,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个体储备,进而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拓展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舞台。
3、对棱长和的教学思考
在教学完长、宽、高的认识后,我顺势补充了长方体棱长和的相关内容。原因有二:一是通过拼摆长方体框架,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推导出棱长和的计算公式;二是教材练习中对这部分有所涉及,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渗透。
作业中相应习题建议调换一下顺序,先教学第7题,再讲第6题。因为第7题是要求长方体12条棱长之和,而第6题则需要根据实际灵活处理,只求出其中8条棱长之和即可(少了两条长和两条宽)。
4、知识点较多,时间分配上有些力不从心
本课我既想让学生通过充分探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又想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能仅凭立体图就正确回答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该如何列式,还想让他们掌握棱长和的简便求法。
我将长方体的特征定为本课教学重点,因此在探究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在方法与策略上注意引导,学生学得较扎实。但到后面两部分时,明显觉得教学时间不够,只能囫囵吞枣。总之,感觉一节课40分钟难以扎实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时常无法在预订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需要再花课外时间来补充,是否说明这样的教学设计很失败?你们认为上述三个知识点是否应该在一节课内完成?如果是,又该如何分配时间较为合理呢?

上一页  [1] [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二》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gaofen123.com!Http://www.gaofen123.com

<
TAG:

相关分类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更新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