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富有个性呢?
一、 是控制,还是服务?
[案例1]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
A教学:
师:25 和35 谁大呢?
生:35 大。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们看,25 的分数单位是?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分数单位是15 ,有2个15 。
师:35 的分数单位是?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分数单位是15 ,有3个15 。
师:因为3个15 比2个15 大,所以?
生:35 比25 大。
师:谁能把刚才的话连起来说一遍?
生:25 的分数单位是15 ,有2个15 ;35 的分数单位也是15 ,有3个15 ;因为3个15 比2个15 大,所以35 比25 大。
师:谁能仿照刚才的说法,说说38 与58 的大小?
……
B教学:
师:25 和35 谁大呢?谁能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生1:35 大。因为3份总比2份大。
生2:一个是2个15 ,另一个是3个15 。肯定3个15 比2个15 大。
生3:我们画画示意图就知道了。(到黑板上画)这表示35 ,这表示25 ,很明显35 比25 长。
生4:……
师:真好!我们可以有很多理由说明35 比25 大。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生:分母相同,分子不同。
师:分母相同就说明了什么?分子不同呢?
生:分母相同说明每份数相同,分子不同说明含有的份数不一样
师:这样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时候,我们灰跹?br>生:看分子。
……
我们总喜欢循循善诱,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这种循循善诱是在一种“打乒乓”式的问答中进行的。在“启发”的光环下,教师的思维代替或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还需要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吗?真正的教学,是要把学生带入一个“渔场”,让他们有一个探索的空间与交流的阵地,而不一定就是要提供多少现成的“鱼”或“渔”。
[案例2]《小数的性质》教学
通过人民币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的换算等例子,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三个算式:
0.3=0.30=0.300
0.5=0.50=0.500
1.8=1.80=1.800
A教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
2、 从右往左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3、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B教学:
师:黑板上出现了这样的三个算式。
1、 你也能写出几个和它相类似的算式吗?并说说几个数之间为什么可以画等号。
2、 你能写出多少个这样的算式?为什么?
你能用语言把你的发现描述出来吗?……
我们好象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发现规律。但深究其实质,学生需要动多少脑筋呢?面对一个数学现象(或问题情景)时,我们老师能不能“少规定些路线”、“少插一些路标”,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和感悟呢?
二、 是抱怨,还是赏识?
[案例]《角的认识》教学
师:谁能到黑板上画一个角?
(一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角,但是他画角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规定从一个顶点出发)
A教学:
师:同学们,他画得对吗?
生:对!
师:对?!你们注意到了他画角的顺序吗?角的两条边应是什么线?
生:射线。
师:射线应怎样画?这样画行吗?(用手比划)
生:不行。
师:那他画得对吗?
生:不对!
……
B教学:
师: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画出了一个角。(面向画角的那位同学)你能谈谈体会吗?
生:我画出了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好极了。大家都能画出角吗?
生:能!
师:老师有个建议。想想看,角的两条边分别是什么线?
生:射线。
师:既然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用手比划),我们画的时候最好按什么样的顺序画呢?……
C教学:
师:感谢这位同学,为我们画出了一个角。(面向画角的那位同学)你能谈谈体会吗?
生:我画出了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www.gaofen123.com 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好极了。一个顶点、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大家都能画出角吗?
……
偶尔的一次否定并不足为奇,但是如果学生因为数学的严密而经常地遭到否定,那么他对数学的认识会是怎样的呢?他还愿意尝试吗?他还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出自己的方法吗?更何况,所谓的数学严密性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角”是对的,但是我们仅仅因为这句话,就能规定“角的两边一定是射线”、“画角时一定要按照画射线的方法”吗?
你班的教室墙壁需要粉刷,要求用两种涂料粉刷两层。为了准备与一个公司谈合同,你需要事先做一些准备。请计算出粉刷教室所要花费的资金。
完成这样的问题,你需要计算涂料的桶数和所需要的费用。为此至少需要做下面的事:
1、 测量并计算出教室墙壁的面积;
2、 计算出一桶涂料能粉刷多大的面积;
3、 计算出涂两层涂料所需要的桶数。……
打破纸笔测验一统天下的局面,适当地安排一些开卷考试题,让学生在开放的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具体的情景问题,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也许会更有引导与促进作用。
[案例6] 有关考试题的比较
这里有几道题,A类型和B类型,究竟哪一种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才更为有利呢?
1、A、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81、2、53、111、……
B、小明说,91与93都是质数,因为它们的个位上的数都是奇数。你认为呢?能说出理由吗?
2、A、三角形的底是3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B、画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三角形。你能画出几种?
3、A、把一个长240厘米、宽100厘米的长方形分解为10个长为60厘米的小长方形。小长方形的宽为多少?
B、把一个长240厘米、宽100厘米的长方形分解为10个长为60厘米的小长方形。试着把它画出来。
4、A、把化成分数、小数。
B、(图:把一个长方形,按长边10等份、宽边4等份分成若干个小长方形,上面画出一些阴影部分)你能分别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解释上面的阴影部分吗?
5、A、×= ×= ……
B、你能把×在方格中表示出来吗?……
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让学生的学习淡化记忆与演练,而强化一种有联系、有现实意义、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的数学素养将会日益提高。
三、是结果,还是过程
[案例7]《分数乘法》单元教学
A教学:
按照教学进度,一课一课地教下去,每课有作业。整个单元教完以后,进行单元测试,记下每位同学的单元考试成绩。
B教学:
也是按照教学进度,一课一课地教下去,每课有作业。但是在单元学习之前,向学生宣布:每位同学都可以不按照老师的教学进度,自学该单元知识。如果自我感觉对该单元知识已经掌握,随时都可以向老师申请单元考试。考试包括三项内容:
1、 当老师。向全班同学讲解今天(按常规进度)所学习的内容,要求同学们都能听明白,并能回答老师与同学的提问。
2、 出试卷。出一份该单元的测试题,要求能全面考察该单元的知识点。老师给予定性评价。
3、 做考题。一份闭卷,老师从学生出的试卷里或题库里抽取。一份开卷,考察综合运用该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项考察都获通过的同学,可以不做老师布置的常规作业,上课可以看课外书籍或自学下一单元知识。
同时,老师准备的试卷至少分A、B、C三种,每种的难度系数不一样。针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同学,老师有意识地抽取相应的试卷让其考。不同的学生在对单元知识掌握的程度上可以不一样。……
学生的学习有“时间差”与“路径差”,我们不能以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进度来评价不同的人。让评价适应学生并促进学生,而非学生适应统一的评价。
[案例8]《素质报告单》
A教师:在素质报告单的数学栏目里,写上该同学的分数。分数的依据是期末考试成绩。
B教师:同样也在素质报告单的数学栏目里,写上该同学的分数。分数的依据是单元考试的平均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的折合。
C教师:在一张特制的素质报告单的数学栏目里,写的不是分数,而是一段评语。素质报告单放在学生的《成长档案袋》里。学生的《成长档案袋》里,一般还含有以下材料:
1、 www.gaofen123.com 学生的单元测试卷和期中、期末试卷。
2、学生的1—2本作业本。
3、学生自己做的兴趣作业。
4、学生的实践活动作业报告。
5、学生自己出的试卷。
6、 学生的数学日记。
7、 本学期数学学习总结。……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仅仅通过一个分数去描述,是很不全面的。探索表现性的评价方式,淡化结果,关注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成效评价的一个重要选择。
+《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富有个性》相关文章
- 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富有个性
- › 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富有个性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富有个性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富有个性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富有个性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富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