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由几个教学案例看情境创设需要考虑的因素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当前:首页 >> 由几个教学案例看情境创设需要考虑的因素

由几个教学案例看情境创设需要考虑的因素

日期:10-19 12:14:38 |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 浏览次数: 807 次 | 收藏

标签: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由几个教学案例看情境创设需要考虑的因素,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许很难给出完满的答案,我这里只是谈一谈自己在设计一个情境时通常思考的方面,供大家参考。
  我想最重要的是认真思考希望通过情境使学生获得什么,也就是设计某个情境的目的,这是情境设计的“魂”。我不希望老师一开始就陷入具体的情境安排中,而是思考学生通过情境最终会获得什么。
  情境设计的目的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说白了还是数学和学生。
  一、关注情境所蕴涵的数学
  先说说数学,我想说一点,就是情境设计时要考虑数学中“大”的想法(Big Idea),而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点。看下面的两个案例:
  [案例1]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师和同学们从探讨4个苹果平均分成2个小朋友入手,到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学生们借助生活经验得到每个小朋友应该得到“一半”。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写出1/2,而是创设了让学生自己设法表示出“一半”的活动(情境)。不少运用了图形进行表示(如 ),还有一个学生用自己名字中的某个字的一半进行了表示。教师并没有急于对这些表示进行评价,而是在介绍了数学的表示方法1/2后,询问学生是否愿意接受1/2这一表示方法。此时,一些学生仍然觉得自己的方法比较好而拒绝新的表示方法,因为图确实很形象。于是,教师就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百分之一”,这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1/2”的简捷性和普遍性,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个新的朋友。
  [案例2]百分数的认识
  上课开始,教师与学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例子,在饮料的包装盒上、在衣服的标签上、在报纸上、在玩具的说明书上,学生们发现了很多的百分数,并且表现出对这个新的数的极大兴趣。此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对于百分数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百分数提出了多种角度的问题,下面是几个有代表的问题:
  (1)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3)百分数是什么意思?
  (4)百分号是怎么写的?
  (5)百分数是干什么的?
  (6)分数用得多还是百分数用得多?
  ……
  接着教师做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带领学生将刚才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下面的四个问题:
  (1)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2)在什么情况下用百分数?
  (3)百分数是什么意思?
  (4)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开始分小组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提炼出本节课的知识。
  上面的两个情境给我的感觉就是“深刻”,它们不仅仅很好地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且仅仅把握住数学习的核心。在案例1的情境中,教师把握住“数”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引入一个数的必要性,和新数表示的优秀性,说“大”些就是数学符号的优越性。这个情境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表示方法的机会,又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新的表示方法的特点,由此实现从自己的表示向数学表示的飞跃。在案例2的情境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问题时,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百分数引入的必要性、百分数的应用范围、百分数的含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上,说“大”些就是数学习的几个重要方面:必要性、应用范围、含义、联系。
  二、关注情境与学生的契合
  还有就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经验(包括生活经验和学习新内容的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的主要困难、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等。还是看一个案例吧:
  [案例3] 钟表的认识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一猜它会是谁呢?你听……(CAI播放:钟表走动的声音)。
  学生急切地说:钟!闹钟!……(老师板书:钟表)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个大盒子里,还藏着很多漂亮的钟表哩!想不想看?
  马上盒子里面飞出一个个漂亮的时钟(CAI:伴着音乐和清晰的解说,这是什么时候的钟,干什么用的,……)。
  老师:喜欢这些钟表吗?想一想,你心目中的钟表是什么样子的?(片刻)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动也手画一个钟表呢?
  好,用3分钟的时间,看谁画得又快又好!计时开始!(CAI:放轻音乐)
  正如这位老师所描述的,我们多次亲眼见到课堂上学生理直气壮而又轻

  www.gaofen123.com 蔑地呼吁:“老师,你教的我早都会了”、“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不想学,没意思”、“老师你给我们来几个难一点的问题吧!”、“老师,这个问题太低级了,没劲!” 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起点都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个钟面,正是以一个趣味的活动暴露学生的生验、运用学生的经验、挑战学生的经验,以求提升学生的经验。
  值得强调的是,要使所创设的情境能与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相契合,就需要真正地了解学生。达到这一点不能仅仅依靠经验,还需要调研。看下面一个老师在“观察物体“的课后反思吧:
  [案例4]“观察物体”的课后反思
  “终于下课了”,这是我上课后的第一个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在忙忙碌碌的观察着,活动着,每走一步,我都小心翼翼的引着,领着,生怕学生走弯路,耽误时间,结果,一节课上了50分钟不说,每个活动似乎都没有很彻底的完成,所有人都在赶时间,总之一个字---累。
  为什么?我问了自己,是自己教学设计的不完美吗?每一步不都是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走过来的吗?要想解决这个困惑最好是问问学生。于是,我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老师,其实有时候我们不用看都知道水杯是什么样子的了,您还让我们看了说,说了看,我都觉得没意思了。”“有时候我都不知道您在让我们看什么,所以随便蒙一个答案吧”。对呀,学生的观察能力到底多高?老师连这个都不知道,怎么能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呢?在没有进行任何课前调查的情况下开展教学,结果做了很多徒劳无功的工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设计,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除了依靠经验,还需要调研。于是,我进行了课前调研。调研活动和结果如下:
  活动1:将全班32人分为8组,一组4人,分别站在桌子的4个方向。 分别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顺时针依次调换座位,再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依次调换4次座位,重复刚才的问题)
  调查结果:判断正确的有30人,占93.8%;2人左右区分不清,判断出现错误,占6.2%。
  活动2:从不同方向观察水壶。 调查人数:随机抽取8人。
  (1)(学生从正面观察水壶)你看到了水壶的什么?选出正确的图片。
  (2)(老师从侧面观察水壶)猜一猜,老师会看到水壶的什么?请帮老师选出正确的图片。
  调查结果:1题完成较好,有7人能一次选出正确图片,占调查总人数的87.5%。1人经教师引导,可以选出正确图片。2题完成质量不高,6人选择错误,占调查总人数的75%;2人选择正确,仅占调查人数的25%。
  调查过后,结合调查结果我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发现,学生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观察物体的方法,但生活经验使他们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尽管不高,却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完成一些简单的观察要求,其具体表现是:
  1.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两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壶把在壶身的左边或右边?
  2.正面观察,能够抓住物体本质特点,将图片与实物正确的对应起来,这可能与学生生活中观察物体多是从正面观察较多有关,如照镜子,照相多是正面照片等等。
  尽管如此,前期调研中仍然显露出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表述有困难。在描述物体各部分之间关系时,特别是壶把在壶身正前方时,学生表述不清。
  2.学生从侧面观察能力较低,选择从侧面观察到的图时,会有很大的困难。
  3.由于一组4名同学分别从4个方向所看到的水杯一般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判断各自所选图片是否正确比较困难,比较难以交流。
  我想不少教师都有和这位老师一样的体会,精心设计的情境往往学生“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难以开展探索。难得可贵的是,这位老师没有停留在感想上,而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个切入点,通过调研了解学生。我想,调研的结果一定会为这位老师的再教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好”的情境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好”的情境的创设一定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的真正了解的。学生调研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功

  www.gaofen123.com 。
  其实,情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我只是提到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方面,希望能对老师有一定的启发。无论如何,教师对情境的选择最终会体现出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看法、对教育的看法,所以“修炼内功”也许是最根本的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更新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