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随笔开放,仍需精心预设

数学教学随笔

当前:首页 >> 开放,仍需精心预设

开放,仍需精心预设

日期:10-19 12:19:42 | 数学教学随笔 | 浏览次数: 426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随笔,http://www.gaofen123.com 开放,仍需精心预设,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反映,开放的课堂难以驾驭,易 “放”难“收”,经常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课前预设不够,课堂缺乏有效调控。以下结合教学片段,谈谈开放性课堂的预设。
     一、关注开放问题的指向性
     案例一 “9加几”教学片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课本中的“运动会场”场景。
     师:今天我们来参加运动会,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操场上有的同学在踢毽子,那个扎小辫的女同学还会用脚后跟来踢,真棒!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跑步,跑得满头大汗。
     生: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在跳绳,跳得可真快呀!
     生: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鼓掌加油!
     师:可以根据图意列出几个加法算式吗?(有点着急。)
     生:跳绳和跑步的共有几人?列式为:3+6=9。
     生:跳绳和跳远的共有几人?列式为:3+7=10。
     。。。。。。
     十几分钟过去了,但如终没有涉及“9加几”,教师更急了。
     思考   有许多教师认为,提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观察到什么”等宽泛的问题,不给学生暗示思考方向,任由学生海阔天空地观察、思维、表达,更能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个案例中, “你发现了什么”缺乏指向性,学生被内容丰富的主题图画面吸引,充分表述自己看到的人和事,教师又不敢引导学生,结果“问题千个。离题万里”,好像是一节看图说话课。即使教师急了,提出“你可以根据图意列出几个加法算式吗”,学生的思维也一下子收不回来,致使花费一节课四分之一强的时间,还没切人教学主题,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没有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命令式的提问不可取,拐弯抹角的兜圈子也不行,教师需要的是预设思维含量高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路自然地引入思维的轨道,并以此为核心发散开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如教师提问: “根据这幅图呈现的信息,你能提出用9加几来解决的问题吗?”“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新问题吗?”这样提问,既考虑到了问题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指向性,能提高教学效益,真正达到“放开教学,开放思维”的效果。
     二、关注自主探索的高效性
     案例二 “平行与垂直”教学片段(人教版第八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形成的图形。反复操作,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师:将铅笔抽象成线段,探讨以上图形的分类。

  www.gaofen123.com
     生:①、②、③、⑤一类, ④和⑥一类。(师询问理由,略。下同。)
     生:①、②一类,③、⑤一类,④、⑥一类。
     生:①、②一类,③、④、 ⑤、⑥一类。
     师:如果把每奈线段无限延长成一条直线,又该怎么分?
     生:①、②一类,③、④一类,⑤、⑥一类。
     生:①、②一类,③、⑤一类.④、⑥一类。
     师:按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怎么分?(此时.已花了三十几分钟。)
     思考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在非关键处(扔铅笔直到出现平行)浪费了太多时问,导致本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执教者用具体的铅笔代替抽象的线段和直线,迎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疑是有益和有效的。但是,两支铅笔随机掉在地上出现“平行”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操作中很难出现。其实,学生对直线并不陌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与其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活动,不如采用以下的做法:请同学们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探究一下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类。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理性思考,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开放的课堂.要确保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高效性,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探索材料,确保预设活动的科学性,在教学的关键处组织学生探究,提高教学效益。
     三、关注操作材料的结构性
     案例三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法教学片段
     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了算式“17—9”.
     师:该怎么算呢?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17根零散的小棒,独立思考后反馈交流。
     生:我一个一个数,数出9 根,还有8根。
     生:我是根据8+9=17得出 17—9=8.还剩8根。
     思考   从教学表面上看,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探索。是一节不错的开放性的课。但从学生反馈看.许多学生的思路几乎如出一辙,都用“点数法”,没有一个想到“破十法”。花费了那么长的操作时间,却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学具的结构性。学生用17根零散的小棒,不能表示出17是由1个l0和7 个l组成的,它的结构与“17—9” 的算理不一致。因此学生在利用学具帮助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只能想出一根一根地数,而无法想到“破十法”,白白浪费时间。只有把学具l0根捆成一捆,操作中,学生才会遇到“7根无法减去 9根”的困惑,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真正调动学生探究的能动性。同样的17根小棒,由于呈现结构不同,所取得的课堂效益也截然不同。
     开放的教学不是放开的教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而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认真进行教学预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学开放性教学的有效性专题相关文章
(1)浅谈开放题训练
(2)例谈开放性教学的引导
(3)开放,仍需“轻轻一导”
(4)开放,应注重过程
(5)开放,离不开“有效”
(6)开放,仍需精心预设
(7)令教师晕倒的开放

 

+《开放,仍需精心预设》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数学教学随笔 更新

数学教学随笔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