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案例让“失落”的训练理性回归

语文教学案例

当前:首页 >> 让“失落”的训练理性回归

让“失落”的训练理性回归

日期:10-18 20:24:32 | 语文教学案例 | 浏览次数: 462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让“失落”的训练理性回归,

  时下,语文课堂上一股漠视语言文字训练的潮流正在涌动……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人文性凸显了,语言感悟强调了,合作学习体现了,探究过程重视了……然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发现在如今不少的新课堂上曾一度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主线”的语言文字训练大有被挤出课堂之势。如若这种说法有些极端的话,至少我们可以说,时下,语文课堂上一股漠视语言文字训练的潮流正涌动其间。
  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语言文字训练有如此的“失落”现象?我认为有下面三个原因:
  其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语言文字训练提及甚少,全文只有一处提到“注重技能训练”。这也许是使一线教师产生误解的缘故之一吧!
  其二,曾一度盛行的“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教学思想在上世纪末,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直至课改前夕,这种思想仍在大讨论中遭受不少专家、学者们的指责、批判,使一线教师开始迷惘,对语文课上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望而生畏”起来。
  其三,课改后不少公开课、观摩课更关注了人文、感悟、互动、合作、探究、情感等等,课堂呈现出了比以往更热闹的景象,这也致使不少青年教师一味追逐“跌宕起伏”型课堂,“名正言顺”地取消了本不该取消的语言文字训练。
  物极必反。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课堂中的“失落”必将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究其原因:首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训练”在课堂中的特殊地位。
  无可否认,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运用工具是一项技能,任何技能的掌握,都必须通过训练。对于广泛运用的语文,要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就更需要加强训练方能奏效。其次,尽管《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提到的“语文素养”较之“语文能力”,在内涵、外延上均有了很大的扩展,但究其本质,语文素养的形成也绝不是单纯由教师的传授完成的,而是由学生自主地把优秀的语文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涵养,这种内化必定是伴随着语文教育过程而持续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古老的命题,得到了许多教育大家的认可、推崇。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要让学生反复地训练……训和练的关系,体现着教和学的关系。”
  行文至此,我需要澄清一点:我主张语文课堂不应“淡化”甚至“失落”语言文字训练,而应将课堂植根在“语言”和“文字”这两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但我也反对机械、重复的,毫无生趣的语言文字训练“卷土重来”。为此,我思考与尝试着如何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课堂”上让“失落”的训练“理性回归”。
  
  一、“新课堂”中的训练更应“关注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中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为此,课堂上的训练要尽可能减少目标单一型的训练,要尽可能将训练转到多元的维度上去,尽可能让训练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执教《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课时时,设计了下列训练题,就极好地关注了训练过程中的“整合”。盛老师先引导学生观看“枪林弹雨中的狮子”的录像片段,然后要求学生联系当时的情形改写或补写课文,练习时任选其中的一句进行练笔。题目具体内容如下:
  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好像( );
  有的低着头,好像( );
  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 );
  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 );
  有的( ),好像()。
  也许正是盛新凤老师恰如其分地预设了训练的良好时机,巧妙设计了训练的方式,课堂中学生不仅表现出了“下笔如有神”,还表现出了“情真意亦切”的情形。有学生说道:“有的狮子低着头,好像在怀念‘七七事变’中阵亡的战士”;有学生说道:“有的小狮子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好像是狮子妈妈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看到如此血雨腥风的场景”……
  
  二、“新课堂”中的训练更应“张扬个性”
  
  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在课堂中安排的语言文字训练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就充分考虑了“张扬学生个性”这一个因素,在课文研读结束后巧妙安排了一道语言文字训练题,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他的训练是这样安排的:
  假如我们现在到了“鸟的天堂”,目睹了如此壮观的景象,我们会说一句什么话呢?学生思如泉涌,纷纷举手说道:“‘鸟的天堂’无愧为鸟的天堂!”“美啊,鸟的天堂!”“榕树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鸟的乐园,更是人类爱护环境的见证!”……
  老师倾听着这些诗一般的回答,并没有满足,而是抓住了“美啊,鸟的天堂!”这一特殊句式的回答因势利导,让学生们讨论,同样夸赞“鸟的天堂美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种说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沉思片刻,此起彼伏的回答再一次凸显了“个性的张扬”。有学生说:“鸟的天堂真美啊!”有的学生说:“鸟的天堂真是美不胜收啊!”还有学生答道:“鸟的天堂甲天下,怎能不让我心驰神往?”
  
  三、“新课堂”中的训练更应“融入情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性极强的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课程标准》)因此,“新课堂”中的训练还应“融入情感”,训练的“始与终”教师都应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参与。
  训练过程中“融入情感”是较为复杂的。因为它包含的因素众多,有训练材料、目标、导语、方式、节奏等各方面的情感性。但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抓住情感融入的关键点——“教师善于用恰当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即可。
  前不久,我在执教《自然之道》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踌躇、欲出又止”两个词语的意思,我改换了常用的“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两种理解方式,而是先让学生在正确、通顺朗读的基础上,先来表演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段,表演后组织评议。教学下来,发现这种方式同样也能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同学们在评议中自然而然地聚焦到“踌躇、欲出又止”这两个词语意思的辨析上,无需教师再作任何指令性的安排。
  
  四、“新课堂”中的训练更应“追求创新”
  
  语言文字训练的创新应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教师在设计语言文字训练材料、方式的时候要不断创新,不断地以新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文字实践的积极性。二是要将训练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结合起来。如若能将上述两个层面的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训练在求异中出灵感

[1] [2] 下一页

 

+《让“失落”的训练理性回归》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案例 更新

语文教学案例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