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刘志春——《将相和》第一课时实录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当前:首页 >> 刘志春——《将相和》第一课时实录

刘志春——《将相和》第一课时实录

日期:10-31 19:57:01 |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 浏览次数: 712 次 | 收藏

标签:课堂实录,http://www.gaofen123.com 刘志春——《将相和》第一课时实录,

  一、交流资料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将相和》。大家对历史故事特别感兴趣,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课上有突出的表现。先请大家把收集到的有关本课的资料交流一下。
  生1:我从《历史简明》上查到了关于蔺相如的资料:蔺相如,赵惠文王名臣,奉命带和氏璧入秦,当庭力争,使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公元前279年,秦赵渑池之会,使赵王未受辱,因功位上卿,位在廉颇之上,颇出言不逊,扬言必虏之。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处处忍让,终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随成至交。
  师:你的这段材料选自《历史简明》,含有文言文的内容,我们把文章学完以后,你再来把这段材料介绍给大家,会让我们感受到汉语的魅力━━这么长的课文,用你这几句话就概括了。
  生2:我从《中华上下五千年》上收集到关于和氏璧的简历: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玉璧,相传为楚国人卞和采到的,所以被人们称为“和氏璧”,此璧几经坎坷才被发现是一块世上无双的无价之宝。玉璧到了惠文王手里更是被万分珍爱。
  师:你读了课文想了解和氏璧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不是?
  生3:我从《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查到和氏璧颜色光泽、纯洁无瑕,夜间生光,冬季温暖,近旁可以不生火炉;夏季凉爽,百步之内不近蚊蝇。
  师:哎呦,很长时间以来,我只知道和氏璧是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还不知道这块璧有这么奇妙的特点!你今天找到相关材料了。正因为刚才三位同学说的,和氏璧这么好,还含着这样一个故事,所以文中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它,哪个词?
  生:无价之?BR>  师:还可以用书上没有的哪一个成语来形容?
  生:还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师:从课文中什么内容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秦王写信给赵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块璧”看出来的。
  生4:我收集到一些关于蔺相如和廉颇的资料,由于比较长,我就不读了,下课的时候大家可以找我来了解一下。
  (学生还搜集了时代背景、文章出处、和氏璧如何到赵王手里等资料,可见课前学生检索了大量的资料信息。)
  二、了解课文
  师:下面进行第二项,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生1:三个故事可以分别用三个小标题概括。第一个小故事可以用“完璧归赵”概括;第二个故事可以用“渑池之会”来概括;第三个故事用“负荆请罪”概括。
  师:怎么概括出来的?说说看。
  生1:请大家把书翻到64页第十自然段,看“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个故事是“完璧归赵”。(师:从文中的句子看出来的。)“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渑池是这次会见的地点,所以可将第二个故事概括成“渑池之会”。(师:是根据地点来概括的。)根据“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这句话可将第三个故事概括成“负荆请罪”。
  生3:我也是用同样的三个小标题概括这三个故事的。课后练习中的 “……也不会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了……”这句话直接说出了三个故事,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师:你很聪明,方法很快捷,不过最好能通过读具体的课文内容来概括。这样有助于你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自读思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同学们提的一个问题,就是“蔺相如为什么能做到‘完璧归赵’?”围绕这个问题,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你可以是朗读,可以是默读揣摩,也可以勾勾画画。如果你觉得不吐不快,可以在书上作笔记。
  (学生各自读课文并思考)
  师:同学们都读过了,想发言的举手示意一下。
  下面,请你围绕刚才思考的问题,将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在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了解、指导。)
  四、小组汇报
  师:下面请各组的组长汇报一下。
  生:我们组推荐李乐同学代表我们组发言。
  生1:我们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这完全归功于他的机智和勇敢。我们在课文第八与第九自然段找出的原因比较多。具体有以下这几处:“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用这么巧妙的办法从秦王手中理所当然地要回了和氏璧。(师:要回了和氏璧。)第二处是“他理直气壮地说了秦王一通,然后又用自己的脑袋和璧一块撞碎在柱子上……”这种办法来逼迫秦王用十五座城池和他换璧。(师:要撞璧。)第三处是“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这是蔺相如用了“缓兵之计”,拖延时间,为的是让手下带着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我们组的王若珏同学对这一点理解得比较深,下面

[1] [2] [3] 下一页

 
TAG:

+《刘志春——《将相和》第一课时实录》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更新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