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语文教学教材解读《童年的发现》文本解读

教材解读

当前:首页 >> 《童年的发现》文本解读

《童年的发现》文本解读

日期:10-19 01:08:11 | 教材解读 | 浏览次数: 126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http://www.gaofen123.com 《童年的发现》文本解读,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费奥多罗夫并不是俄罗斯经典作家,但却写了一篇经典美文,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写的是“我”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读来让我们看到了童真的美妙和灿烂,也看到被误 解,没有得到很好保护的童年。课文围绕“结果前置——师生对话——绞尽脑汁——遭遇挫折”四个方面来写。
  
  1.结果前置,魅力无穷。
  
  文章学里讲,倒叙能制造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发阅读兴趣。课文开篇就写道:“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读者展卷就知道结果——仅就写作手法讲,算不得多新颖,但这个结果却是非同一般,是惊人的——“我”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题、大难题啊!那些学富五车的先生们,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后面将会有怎样的故事等着演绎呢?
  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是爸爸妈妈或老师告诉他的,那还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说:“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真的奇了。亲爱的读者,你能相信吗?这一悬念紧紧抓住了我们的心,快往后读,快往后翻,看看他是在骗我们,还是真有其事。就是这个“结果前置”的写法,像一位高明的导游,引导着我们前行,再前行,“无限风光在险峰”。
  对照悬念来看,课文中的“结果前置”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童年的发现”发现了什么?作家不卖任何关子,一来就告诉我们。两相比较,这是“迂回”中的直白,仅那么一句话,题就被点破了。
  
  2.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少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在梦中飞翔,这样的经历每个孩子都会有。可就是这个简单的问题,一下把“我”那个惊人的发现和读者拉近许多。我们想,作家的童年生活一点也不比自己奇特,他曾经有过的梦我们也曾拥有。只是作家想到的,我们却没有去想或深想。
  有了疑问就须解。让我们从解读师生的对话入手:在儿童的眼里,这个世界太奇妙了,心有千千问,于是对一个司空见惯的梦穷问不舍。“问题意识”原来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可这篇课文却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意识要比我们强烈得多。他们有了问题,不怕别人笑话,去问小伙伴,去问老师,去问一切可以询问的人,直到问出真理,问出发现为止。还有那锲而不舍的追问精神也令人动容:“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于是说:“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虚晃一枪,开始撤退。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老师丢给“我”另一个问题:“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燃了。
  
  3.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人究竟是怎样来的?”正是问题的牵引,“我”才会一步步前进,到达“发现”,收获成果。既然老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找吧。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力——“痴迷”、“绞尽脑汁”。“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这想够痴迷了吧;“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这想够绞尽脑汁了吧。思考本来是费力的,特别是当问题找不出头绪时,那更是痛苦的。可“我”不在乎,在想的路上踽踽独行,不怕吃苦,甘愿吃苦,在吃苦中得到乐趣和收获。
  思考不是空想,它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一个九岁的孩子,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经验。他抓过水里的鱼儿,他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生产,他还知道地图是怎样制成的。就是这些生活经验帮了他的忙,引发了他的联想,他终于有了自己“伟大”的发现,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他格外高兴,像阿基米德在浴池里发现比重原理一样,此时此刻,他只想告诉别人,或是到大街上去张扬和狂欢!
  
  4.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上了六年级,可童年的发现并没有黯然,仍鲜明地烙在心间,这就有故事了。年轻的女老师讲人的起源,讲进化论的观点,一下触动了“我”的发现,“我”情不自禁笑出声来。老师怎会知道这位学生是想起他发现的胚胎发育规律,还以为他是在想“坏”。这是课堂,况且又是一位女老师执教的课堂,她当然要进行坚决的阻止。“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我”的申述越发加深了老师的怀疑,越是引起她的生气:“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对,遗憾,因为表达得不是时候,结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师给轰出教室去。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一波一折,一悲一喜,故事到此收尾。卷是掩了,却把感悟、感叹,还有思考留给了读者,同学们又会有哪些发现呢?
  
  
 

相关分类

教材解读 更新

教材解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