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在体验中成长——小学生体验活动促进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小学思想品德

当前:首页 >> 在体验中成长——小学生体验活动促进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在体验中成长——小学生体验活动促进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日期:10-19 23:38:59 | 小学思想品德 | 浏览次数: 367 次 | 收藏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在体验中成长——小学生体验活动促进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解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学生:
  (1)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说句实在话,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已不同于我们那个年代,他们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影视、各种卡通图片等大量信息影响着他们,再加上本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促使学生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形式更加丰富,接受的信息更多。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品德与生活知识的体验,学校品德与生活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品德与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乃至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关于品德与生活的朴素认知,都构成学生进行品德与生活学习的“特定视界”,影响并制约着品德与生活学习。
  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情感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正如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这应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点。
  (2)学生不是一个“容器”
  陶行知先生一次在武汉大学演讲。他在讲台上撒了些碎米,然后从箱子里捉出一只公鸡,先用手按住公鸡的头,让它吃米,公鸡不从;再扒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吃。陶先生松开手,公鸡自由地活动了一会儿,便悠然自得地吃起米来。公鸡与学生学习,风马牛不相及,但蕴含的道理相通。正如陶先生所言:“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许情愿学的,即使学 ,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教育,不是往学生的脑袋中灌装东西,而是让知识在孩子的脑海里生根,慢慢“成长”出来。品德与生活知识就不能简单地有教师的头脑灌输到学生的头脑,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这个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外界所强加的。学生的品德与生活不是“听”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真正实践出来的。
  品德与生活教学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指导日常的生活,注重的是情感的教育,实践的意义。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未必能适应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因此,我们要打破“上课一定要在教室里上”的观念,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实践中、到集体活动中去学习,去探索。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卡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情感体验是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消化”。
  然而,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体验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使品德教育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使品德教育能真正打破说教的形式,具有实效性。
  “体验”,是指人通过参与活动和交往实践,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以及获取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心理内化过程。这种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包括认知、情感、态度、技能、观念、自我意识等各种心理成分。体验过程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整体的心理加工内化过程。所谓“体验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通过组织或利用学生实际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创设相应的道德情境,让学生获得积极道德体验的同时,主动把道德活动实践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因素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态度、能力、观念和品质的过程。它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体验教育在思品课中的运用有了一些浅薄认识。
  一、准确把握,体验活动的关键
  准确把握活动目标。体验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体验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依归。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活动都应该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该是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的。
  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体验活动教学,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有走出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具体形式包括讨论交流、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选择活动的方式时,要有儿童意识,即活动方式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比如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而高年级学生则部分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因此,低年级的活动宜以具体形象为主,高年级可适当增加理性思考的分量。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能力水平、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活动,将明显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准确把握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儿童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因此,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往往只有部分学生参加,而很多学生则成为观众。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创设条件,力求让全体学生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确有所得。当然,人人参与并不等于人人在活动里都得扮演同样的角色,都做同样的事情。有些活动可以分组进行,这样在大班教学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直接参加活动。对于一些需要分工合作开展的活动,教师要注意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让每个儿童都以主体身份参与活动。关键是要形成全体学生的互动,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参与活动,有机会直接进行活动体验,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实现全体参与。
  二、情境创设——体验活动的前奏
  小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助于转化道德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由于创设情境,可以营造课堂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德育内容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创设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各种情境,是推动学生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媒介。
  1.巧捉突发情境
  《课程标准》中指出:“思品课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境,而这些情境恰恰反映了学生真实的生活态度,我们就可以巧妙利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如有一次上思想品德课,我刚走进教室门,只见同学们捂着鼻子,嘴巴里大声嚷嚷:“臭死了,臭死了。”原来,班中黄佳同学由于身体不适呕吐了,她难受地趴在桌子上,脚底下吐了一大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看到自己同学生病了,同学们无动于衷,还表现出如此不和谐的音符,我真有些生气。我连忙跑上去询问病情,得知并无大碍后,就对同学们说:“老师去倒杯开水来,请哪位同学帮她把呕吐物扫扫掉。”说完,我就走出了教室。可是当我回来时却没有一个人帮她,我愕然了。经过缜密思考,我决定抛开原来备好的课,在黑板上写下了《当我生病时……》,那节课,同学们谈了许多……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后来有好几位同学主动提出来愿意帮她。在那一星期的周记中,有许多同学都写到了这件事,文中感情真挚,认识深刻,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从这以后,我发现班上学生稍有不适,就会有学生向我汇报,表现出关切之情,这可喜的变化,着实让我惊喜不已。
  2.巧设冲突情境
  我们的孩子想法多面,变化很快,也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现象。此时,通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让学生经常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处理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宽容礼让,相互理解和情感融洽的品质。如我们班有位学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位盲人拄着一根拐杖,在地上敲敲打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到校后,他还把盲人的动作表演给其他同学看,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当我问他该怎么做才对时,他却回答得很响亮:“不应该取笑残疾人,应该帮助盲人。”由此可见他是懂得同情人,尊重人的道理的,但还未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于是我就让他设想、体验一下盲人的心理反应和感受,然后启发他:“如果你是盲人,不小心踩到沟里,不仅没有人来帮助,还遇到旁人的嘲笑,这时你的心情如何呢?”这时,这位学生才认真思索起来。有时还可以蒙上眼睛让他走一段路或闭着眼睛学习生活一小时,这样才能对其真正有所触动。又如在教学《集体处处有规则》时,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以少数男生为代表的认为遵守规则真麻烦,一种是遵守规则会给大家带来方便。面对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教学时可分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这样的讨论,既呈述事实,有说明道理,既有倾听,又有反驳,学生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可以达到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其实在教育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矛盾和困惑,有时就是通过学生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流露出来,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3.巧设表演情境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促成一种学生能够探索发现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的知识。如教学《集体力量大》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浏览完课文后,请学生编演《小天鹅、小鸭子、小猫和小狗》,接着,在四个扮小天鹅、小鸭子、小猫和小狗的同学用劲拉小车时,四个人齐声问道:“我们四个小伙伴憋足了劲,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为什么小车却依然一动不动地停在原处?”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找出原因:天鹅把车子往天空提,小鸭子将车朝池塘拉,小狗往小路拉,小猫往大路拉。此时,从学生的生动表演中,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概括,从中明理:几个人共同做一件事,如果合作得不好,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因此,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谐的合作关系,是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最高境界。
  4、巧设问题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学懂道理,达到乐学、善思,用生活教育生活。如在学习《家庭收支知多少》一文中,教师根据要求,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调查家庭中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怎样?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立足课堂——体验活动的序幕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对课外活动体验的设计要摆脱重复,枯燥乏味,及毫无意义的。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学生的认知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来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可结合教材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体验活动:
  1、比一比
  学生好胜心强,潜意识里总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比赛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如学了《让我自己来吧》后,结合家庭生活的实践,在班队活动课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我会做,我能行”的小竞赛,先让学生四人小组竞赛,或比穿衣,或比赛系鞋带,或比赛系红领巾……在此基础上,再以大组为单位,进行穿校服比赛,每组派一位代表。这样的实践活动实行起来点面结合,人人动手,不仅让学生明白了道理,而且使学生都得到了行为训练,
  2、 演一演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好模仿,表演欲望非常强烈。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不妨让学生来排演课本剧或者生活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品质。如学完《我喜欢我们班》之后,结合班里那个小朋友脚扭伤事件,我引导学生在遇到其他有困难的人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例如设置一个场景,一位老奶奶提着一篮很重的东西在路上走,你看到了你怎么做?学生纷纷要求上来表演,有的搀扶着老奶奶一直走到家里,有的帮老奶奶拿东西……从同学们不同的表现中,可以看到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如教学《家里来了客人》时,让学生说说招待客人的一些基本礼节后,再安排小组表演小品,创设以下情景:假日里,老师来家访,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你应该怎样接待?每一小组先进行自由准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请学生上台示范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明白招待客人的礼节,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玩一玩
  学生都喜欢玩,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接受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他们不会觉得有负担,而是积极性非常高,效果非常好。上了《有趣的课外活动》后,让学生在课间做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游戏中,母鸡要懂得如何保护小鸡,小鸡要知道怎样躲过老鹰的攻击,老鹰要看准进攻的时机。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积极动脑。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知道做事要讲究技巧和方法。
  4、 找一找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做生活的有心人。如:《美丽的校园》这一课,我要求学生都到校园中去走走、看看,找一找校园的美景。有的学生发现校园里的草地非常漂亮,绿绿的,象地毯一样,有的学生觉得校园里那棵罗汉松是最好看的,长的比房子还高……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感。
  5、 画一画
  由于小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事物特感兴趣,加之他们天性好动,布置一些画画的任务,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做。如:《我喜欢我们班》这一课,请学生每人都画一幅画来布置一下教室,有的学生画了春天的公园,桃花红了,小草绿了;也有的画了秋天的果园,红红的果子挂满了枝头,同学们都动手把画贴到了墙上,有的还取了好听的名字。这样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兴趣高涨,也更加深了学生对自己的班级的感情。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好:“儿童是有个性的,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主动体验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试:
  四、课外延伸——体验活动的开演。
  体验更多的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经历或亲为,从中获得对客体的感受和感悟。实践活动是体验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孕育种种体验的源头活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放课堂,开展实践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得情感认知的同时,道德行为也能获得锻炼,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使知、情、意、行得到同步发展。
  1、 校园生活的实践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的道德行为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利用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运用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新学期开始时,我要求学生到各楼层,操场走走看看,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同学在做些什么。在学校每一个课间都是学生自由的天地,他们会开展跳绳、跳牛皮筋、下棋等有益的活动,也会做些追跑打闹、恶作剧之类的活动,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课堂教学,学生就知道课间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了。
  环保教育是我校的一个特色,学校成立了“绿源”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表一)
  “绿源”学生社团活动一览表
  社团小组名称
  活 动 内 容
  形 式
  宣
  传
  部
  金画笔绘画组
  画一画,小眼中的自然美景
  作品展示
  金巧手制作组
  做一做,废物中的工艺精品
  作品展示
  金铅笔文学组
  写一写,活动中的绿色儿歌
  汇编“绿色童谣”集
  金相机摄影组
  拍一拍,周边亮丽的风景和污染的地方
  作品展示
  综合实践
  部
  环保科技组
  宣传:环保与我们的关系
  主题中队活动
  假日小队
  调查:环保给我们的启示
  调查报告
  雏鹰争章
  争章:环保是我们的光荣
  颁发环保章
  水资源监测
  监督:环保是我们的责任
  出好环境小报
  新芽园艺组
  植绿:环保有我们的奉献
  种植花木和盆景
  回
  收
  部
  回收组
  回收:每日产生的垃圾
  代币券等价交易
  会计组
  精算:可用资金的使用
  制好当月报表
  销售组
  销售:学做商人的精明
  联系收购商
  公
  益
  部
  敬老同乐园
  培养孝心:我为老人献真情
  假日小队活动
  济困爱心屋
  形成爱心:我为同学献真爱
  大队部活动
  环保设备组
  形成长效:为学校、社区奉献
  添置环保设备
  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利用“绿源”环保实践活动,开设“收荒拣废”教育基地,建立“绿色回收站”,让同学们把拾来的垃圾分类回收,一切都由队员自主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们看到了沉甸甸的劳动成果,从而才能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还利用校内“绿源”劳动基地,组织学生了解基地里种植了葫芦、冬瓜、南瓜、玉米、黄瓜、草莓、蕃茄等一系列的蔬菜和水果,栽培一些盆景和花卉苗木,通过亲自种植、进一步认识了水果、蔬菜、花卉的成长过程,既学习了实际本领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可以美化校园,美化家乡。聘请社区的有经验的农民为辅导员,请他们为学生讲解环保知识,为学生解答环保方面的问题,还请他们指导学生开展种植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白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快乐。
  我们学校的临时工黄老伯是一位老人,做的工作是分发报纸,给师生送信,给班级送水等杂活,很辛苦。他年纪有些大了,穿戴不讲究,显得“土”了些。有部分学生看不起彭老伯,有时甚至去捉弄他。当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批体验这项工作的“滋味”。仅仅搬一桶水到教室就弄得满头大汗。当体验完毕大家谈体会时,渐渐感受到“黄大伯的工作是为我们师生服务的,工作很辛苦,学校里也不能缺少他的工作,我们应该尊敬他。”
  2、家庭生活的实践
  虽然学校教育在整个思品教学中起了主导作用,但是培养人才的“第一学校”还是家庭,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第一环节——家庭,也是课堂教学效果得以真正体现的一个场所。“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正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形成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作用。虽然现代家庭的教育思想观念有所改进,但不少家长还是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使得他们自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惰。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尤其要重视家庭生活的实践。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穿衣、洗脸、整理房间,这些日常小事要学会自己动手;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家长做家务,也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观察家禽牲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说说自己的发现等。
  要引导少年儿童进行家庭生活体验。低年级队员可以学洗一双袜子、擦一次地板、刷一次碗筷;高年级可以开展“小当家”、“这月我当家”活动,让孩子学会买菜,做饭等家务劳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参与家务劳动,使队员们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和劳累,从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持家,尊重父母的好习惯。
  如在学习《关心老人》一课前,我通过了解,发现班组中大多数学生都对父母很“亲”,而对于爷奶辈的老人却表现出不太关心的态度。我想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长期疏远,不亲;二是父母没起到榜样作用,不亲。如果此时单*“香九龄 能温席”的故事教育学生如何爱老敬老就显得没有说服力。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相应措施: 课前在父母的陪同、帮助下,调查老人的兴趣爱好,搜集老人关心、疼爱自己的信息:如老人的生日、属相,老人最爱看的电视节目,老人平时为自己做过了些什么……课堂上多媒体展现与老人一起生活的情境——为老人过生日。(这位老人是本班一位学生的姥姥。) 课后开展敬老爱老在行动竞赛。将关心老人的话题延伸到课外,范围扩散到身边的亲友。通过这一系列体验活动,在教育学生敬老爱老的同时,也沟通了他们隔代的亲情,使亲情味儿更浓。
  3、社会生活的实践。
  社会是个大舞台,是个大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只限于校园,而应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而教师要善于把思想品德的观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学校旁边就是义桥镇的敬老院,我要求学生能经常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做些事情。有的会在周末约上几个同学到敬老院去拔草,有的会去给老人们打扫卫生,还有的会和老人们一起说话,看电视……结合春、秋游活动,与学校的少先队联手组织开展大自然探密、远足、野营、旅游等活动进行体验。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培养起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
  切实有效的环保体验。我校地处三江口,周边有钱塘江、浦阳江和富春江,这些江边建有许多的工厂,有矿山、电镀、造纸等污染企业,有些企业的老总只顾抓经济效益,缺乏环保意识,直接往水里排污,许多当地的农民环保意识也十分淡薄,各类生活垃圾随处往水里乱扔。而富春江又是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www.gaofen123.com南片自来水厂的取水处,涉及到全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些独特而又复杂的地理位置和当地丰厚的人文资源成了我校开展学生生态环保体验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
  我校成立的“三江水资源生态监测站”“黄石垄水库环保实践基地”“富春江环保实践基地”。每个机构都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各机构单位在指导师的指导下,在校外环保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从事各种小课题研究和参观调查,加强对环保实践的体验,形成对环保的全新认识。通过小课题研究,产生环保的新发现,最后写出小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可进行4个物理项目和8个化学项目的检验,其中包括混浊度、PH值、余氯、耗氧量、总硷度、总硬度、氯化物等检验。同时,学校大队部在三江口、义桥大桥、南片水厂富春取水站等7处设立取水点,每月两次定期取水化验,所得数据及有关情况将以校《保护母亲河》简报形式向社会及上级有关环保部门进行公布。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认识,而且引发了大家保护水资源的行为:平日自觉做到不向河道倒垃圾,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水资源……
  身临其境的角色体验。例如:在教学《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我提前和交警部门联系,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上街参加“我当小交警”的活动,同学门感到特别新鲜、有趣,积极踊跃参加。在路上我引导他们观察交通秩序,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交警,该如何维持交通秩序?”孩子们七嘴八舌,讲的头头是道,有的同学说:“我可以发明一个仪器装在汽车上,控制汽车遇到红灯自动停下。”有的同学说:“我可以制造出微型汽车,少占道路,......”见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不适时机提出:“你们的想法能行得通吗?可以当小交警试试。”这时,孩子们很不能一步登上交通指挥台。我让他们跟交警叔叔学指挥,孩子们可认真啦,看到一行人不走天桥,他们上前有礼貌地劝阻;有人闯红灯,他们着急的打手势,忙的不可开交......。通过一上午的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交警叔叔的辛苦,懂得了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明白了应从我做起,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收到了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而且开拓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中选择体验教育实践活动项目,在“体验”和“内省”中实现自我教育,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性内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
  五、加强引领——德育教育实效的保障。
  体验,是教育中学生情感的生发剂,只有在学生体验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建构知识、理解人生、感悟人生,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容易忘,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只有加深学生的体验,才能实现学生和谐发展。在思品课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明之理去分析,以提高道德认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懂道理的基础上必须身体力行,以行为规范准则对照自己的言行,改正自己的不正确行为。正确的引领必不可少,我们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调控
  开展有效的体验活动,始终要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活动成为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组织和调控。在活动前,要提出明确要求,仔细周到地考虑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针对问题制订适当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保证活动质量。
  (二)媒体引领
  我们学校创设了新芽电视台,开设了《文明礼仪你我他》、《校园焦点》、《古诗古文大世界》、《轻松一笑》、《教你玩游戏》、《苒苒爱动物》、《小帆说节日》等栏目,我们充分利用有关栏目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校园焦点》栏目对校园焦点问题进行及时采访报道。由于这些问题离学生最近,最真,又是那么鲜活。我们通过这一环节自感自悟,组织讨论交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少年。如《争上镜头》栏目,每周推选一位有特长的学生在电视上展示自己才能,实践“我能行”,并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评价引领
  低段学生自主自控能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难以把握自己。因此,仅仅只靠学生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也应担当起监督的重任,及时了解反馈,构建一个反馈网络,来指导学生的行为。
  首先,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平时要与家长密切联系与合作,做好家长工作。把品德与生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告之家长,要求家长对子女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指导、督促。通常我们都采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访等形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话等通讯设备也成了与家长进行联系的有效手段。利用这些来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如上完《让我自己来吧》,我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上,要求学生能每天起床,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红领巾等,明确家长不可以代劳,认真监督孩子做好,每天反馈,并且进行一周汇总。
  其次,联系一些社会机构。与一些社区、村委会、敬老院等取得合作,与校外辅导员及时联系,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予以及时反馈。例如我要求学生到敬老院去帮助老人们做事,请校外辅导员做好纪录工作,什么时候,谁来做了些什么,让学生能够真的做起来。
  研究人员的一次实验表明,思品教学的合理评价对于小学生品德信念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实施课外延伸时,我们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培养。(1)评价做到及时,合理。如当学生来报告说某某在欺负别人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叫过来,了解情况,指出缺点,教育其下次改正。同时要注意减少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避免对学生自尊的损害。(2)评价方式做到多元化。可以开展师评、自评,互评等方式。通过公开公平、和谐的评价与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前段时间班级里发生一件事,一个女孩子在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滴到了同桌的作业本上,同桌非常生气,就骂了她一句,女孩子也觉得委屈,就和同桌吵了起来,结果越吵越凶,有学生来告诉了我。我把全班同学都叫回了教室,先了解了情况,然后请全班同学都来讨论一下,究竟谁对谁错。学生们都七嘴巴舌的说了起来,有的说是女孩子不对,不应该把水洒到别人那里,有的说是同桌不对,不应该骂人,最后大家觉得两个人都有错,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女孩子应该马上道歉,说声对不起,然后把水擦干了。她的同桌要学会谅解,毕竟人家不是故意的。听了同学们的意见,他们两个都觉得不好意思,都互相说了声“对不起”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家长和校外辅导员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3个指标来衡量学生的表现。如要求学生在家能自己起床、自己整理房间时,家长可以在反馈中写上自己的评价,评语。(3)评价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如可以建立优秀学生卡,卡内分设助人为乐奖、劳动奖、勤奋奖、宣传奖等,卡由书签制成,根据不同的项目,在卡下方签上家长、校外辅导员等的名字,并分别由他们颁发,班主任把这些优秀学生卡都贴到墙上,设立一个展示区,以此来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实践证明,“体验犹如催化剂,能将知识经验酿制成醇香的美酒。”学生正是在体验的过程中,使感知从深刻到内化,然后获得感悟;学生也正是在对各方面的反复体验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
  3.汪潮编著:《评价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 缪兴秀著 2000年出版第12期
  5、《小学德育》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 2001年21、23、25期

 

相关分类

小学思想品德 更新

小学思想品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