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就在学生身边——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校本资源的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

当前:首页 >> 教育资源就在学生身边——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校本资源的研究

教育资源就在学生身边——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校本资源的研究

日期:10-19 23:39:22 | 小学思想品德 | 浏览次数: 583 次 | 收藏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教育资源就在学生身边——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利用校本资源的研究,

  本版新教材《品德与社会》是在历史上首次将“生活与劳动”和“思想品德”及“社会”课这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显性德育课程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更有实质性的载体,教育教学更有实效性,使学生的社会知识能力的习得意义更深,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其次,新教材凸现了从内容整和到实现学生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思想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还有一点,即提出了一条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性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崭新思路。新的教科书中以图画为主,辅以极少数的文字,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了方便。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参照教材照本宣科,不仅会让教师感到无味,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需要有新的教学资源来“激活”教材,使之与学生建立一种连接。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摒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生活,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不是师生课程生活的指挥棒,也不是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产物,它本身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摆正教材作为工具的地位,学会“用教科书教”,能够在具体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校本教学资源呢?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内的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深度。
  1、合理利用校内环境资源,让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获得真知,提高能力。
  当前,建设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是继建设后要做的重要工作。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指非物化、对学生成长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如校训、校歌、校徽,校内宣传标语及提示语,班级的奋斗目标,学生小组提出的口号等。要引导每天生活在学校的学生理解这些“文化”的深刻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五彩阳光”。有一所学校,在三楼的栏杆上,挂着绿底红字非常醒目的标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伴随成长”。为使这一内容成为学生的强烈意识,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内容,在开学典礼上,校长首先让学生看这条标语,读这条标语,然后讲为什么挂这条标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接着,整个学期围绕“读书”开展了“读书节”系列活动——书展、诵书、同读书(和父母同读书、和同伴同读书,甚至和爷爷奶奶同读书、和邻居朋友同读书等)、读书笔记交流、写小人书、评小人书、小作家和大作家论谈等等,使这条“标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2)“物化”文化。
  物化文化指在物体上呈现出的对学生成长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如学校围墙边的爬山虎,启示我们要不畏艰险,勇敢攀登;水管边上的“请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时刻告诫我们要节约用水;清清湖里自由自在游着的小鱼、湖边的垂柳,提示我们要有环保意识,和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和谐相处。特别是我校东墙边的一方空地,成了学生们的“植物园”。同学们在这种上了毛豆、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孩子们松土、播种、施肥、浇水、盖土,不亦乐乎。在与泥土亲近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大地母亲的温情,当面对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时更感叹,这儿真是个“百科园”!是的,小小植物园是学生们实践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不但学到了许多植物养护的知识,更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培养了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知道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去呵护生命。它更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品质,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种植技能,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锻炼吃苦耐劳的劳动品德,增强关爱大自然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是呀,只要我们具有德育意识,有德育的匠心,连草坪都会发出教育的声音。
  2、合理利用教育对象资源,让学生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教育对象资源: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记忆、求知欲、想象力和参与意识的优势,生活及学习习惯,性格特征和自身经历等;这些资源的共性和个性是复杂交错着的,相互感染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因先天基质、原有基础、发展速度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呈现着个体发展特点;集体中的每个学生又都在不断发展着,共性与个性总是处在对立统一之中。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培养出多样性人才,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因此,我们在组织各类活动时,充分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又让每个个体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发展。
  3、合理利用教师资源,让师生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自修潜能、自我期望值等;还包括教师集体的熔炉作用、教学风气的感染、

  www.gaofen123.com 教师间的相互支持和影响等。这类资源是最直接作用于经验对象的,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学生园同样为教师营造了开放、和谐、轻松、温馨的工作氛围,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鼓励、示范的学习成长环境。在尊重教师个体学习需要的前提下,通过校长、专家对教师的"追踪式"、"全方位"指导,小组讨论式的研习性学习,帮助教师在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获得成长经验并再次将新经验投入工作,真正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工作就是成长、沟通就是学习",使教师群体由"单纯授课型"转向"创意研究型"。
  老师们则以《纲要》为指南,精心创设刺激丰富的教育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亲自探究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主动发展,教师们则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其活动过程的参与性、主动性、全面性、开放性促进了师生在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中获得共同发展。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可信度。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学校、家庭、社区这三大环境中家庭影响量最大,它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要注意到家庭对学生发展的深刻影响,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学生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学生的任务。
  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服务,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努力使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其次,教师注意发现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总之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学生教育目标,并参与学校的教育,家校沟通、目标一致、协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并营造了一个家校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正如有位家长所说:“一个好学生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和一个尽心尽力的好家长。”
  在上《我们这样生活》中的“我的家庭小调查”部分,这个小调查目的在于调查访问几十年前妈妈、爸爸或者爷爷、奶奶童年的家庭生活状况,通过调查结果和自己现在的熟悉生活相比较,有所发现、感悟以及生成一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份访问提纲,由8个问题构成。我在指导调查的过程中,让学生针对这份调查提纲,进行取舍,哪些问题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相关的问题;哪些是我们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的,没有多大的必要;还有哪些问题我可以设计得比教材上的还要好的;哪些又是我可以听取被调查人的建议,临时再补充再修改的。
  学生的权利得到了尊重,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快乐地设计有个性化的调查提纲。有的补充了一些问题,如“我很想知道长辈小时候的生日是怎么过的?过年的时候呢?在那时,他最大的生活愿望是什么?”等等,调查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有的是将教材上的问题改进,如将教材上的访问提纲的第一个问题“那时,住在哪里,住什么样的房子,有几口人?” 改为“那时,住在什么地方,家中有几口人,房子多大,和现在的房子有哪些不一样?”这样,问题更加具体明晰,当时普遍存在的面积小、功能不全等房屋特点更能很好体会。
  这样个性化的调查提纲,使学生更愉快地参与调查,有了更多的发现,有了更多的感悟,也生成了更多的问题。在家长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教学也更成功了。
  三、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力度。
  社区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教育作用。学生周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各种社会机构以及人员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的可利用资源。此外,社区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如环境保护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教育的内容,使社区环境成为学生教育的大课程,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去发现、去挖掘。
  1、挖掘社区潜在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
  社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社会向学生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认识兴趣,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材料。学生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分子,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上“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时,我引导学生“给各种职业的人写信”。我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自己的父母说起,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并讨论:我们周围有哪些职业,他们为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带来了多少方便……从写信到寄信到收到回信,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的人,萌发了对劳动者的热爱,也使他们初步懂得了生活的含义。又如老师充分利用社区树多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认领小树的活动,在家长的陪同下为小树清除杂草和废纸等,使学生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社区的环境卫生。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利用丰

  www.gaofen123.com 富的社区资源,让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他们才会了解社会生活,才会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激发初步的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又如在上《了不起家乡人》这篇课文前,我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人。很多人在课堂上讲到了娃哈哈幼儿园的钱江瑶阿姨,有人说:“钱阿姨虽然是个残疾人,但她很能干。”有人马上应和:“是呀,钱阿姨可是生活的强者。”“钱阿姨像张海迪一样……”由于我们和娃哈哈幼儿园是邻居,班队课上,我们来到了娃哈哈幼儿园,学生们静静地聆听钱阿姨述说20多年来的苦与乐,谈她的双腿、她的学习以及她的幼儿园,翻阅这记载着钱阿姨相册中一张张记载着她生活的照片。参观着那幢投资百万的幼儿园,望着墙头鲜红的奖状、奖杯,一股崇敬的心情在同学们心中油然而生。接下来的几个周六,假日小队的同学争相前去幼儿园,为他们打扫教室,修补图书……学生们说:“我们要学习钱阿姨的乐观向上精神,要更加努力学习。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用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学身边事见褚行动,大大增加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
  2、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们动员社会力量为我们教育所用。“六.一”节我们将育英小学的学生请来,我们的学生向他们送礼物、表演节目给他们看、与这些学生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重阳节我们带学生到孤寡老人家慰问,携着礼物,带着节目,捎去问候、更带去敬老爱老的孝心;教师节,为退休老教师祝寿。通过活动让学生们从中学会了关心,学会了问候,从小把中华的传统美德铭记在心。
  又如:我镇是全国闻名的“苗木之乡”,几乎家家都种植苗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定期让学生参观苗木基地,参与苗木的管理,让学生们一起品尝、分享劳动的果实。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让学生们了解苗木的生长过程以及管理苗木的一些常识,从而激发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的初步情感。
  讲完《丰富的社区活动》一课后,组织学生自愿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为社区献出一份爱。同学们结队来到我校的德育基地——长山街道,打扫菜市场,拾捡街道废弃物,撕揭“牛皮癣”。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为别人服务的本领,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长期以来,“红领巾保洁队”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活跃着一支志愿队伍,他们利用节假日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一课,学生们了解、领略了包括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内的许多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我又带领学生来到长山炮台,我对同学说:“同学们,我们美丽的家园曾经遭受到日本鬼子的蹂躏。看!这座松柏翠绿的长山曾洒下我们祖辈顽强抗日的热血。”我的话说的同学们心情澎湃,同学们看着满目疮痍的炮眼,摸着伤痕累累的墙砖,同学们被感染了,有的说:“摸着那熏黑的炮口,我觉得热乎乎的,那儿似乎刚扛过钢枪。”有的说:“我要好好学好知识,长大后保卫祖国。”如此壮美的感想,不登上炮台,又岂能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室发挥?
  四、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增强教育的广度。
  科技已着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教育,在互联网上,我们的学生可以和世界进行面对面的零距离对话。网络教育实质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学校、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不根据时代的要求,更新我们旧有的教育理念,仍以昨天的教育思想来引导今天的教育,我们就不可能得到什么积极的成果。我们应该真正从思想上对网络教育有深刻的认识,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育观。网络时代要求我们21世纪的人才不是高分的人才,是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的人才。然而这些都将成为今后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对旧有的教育思想有所扬弃,并加进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
  在上《家乡特产知多少》时,我把切口定为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www.gaofen123.com的特产,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www.gaofen123.com特产很多,有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学生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但花边却知之甚少。于是我从网上找到有关花边的录像、图片,做成精美的课件。学生在音乐、图片的烘托下,对花边的了解更多了。
  五、课题的实践与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鲁洁教授曾经指出:“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从生活出发,包括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困惑等。”本课题的实施,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来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我发现:

  www.gaofen123.com   1、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构建和谐相融的师生关系。我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路人;“蹲下来”看孩子,用儿童的眼光与他们相处等等。如:当学生在讲台前表演、讲故事时,我会找个学生的座位坐下,像一个优秀的学生;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会发自内心地欣赏、赞美;当我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我会诚恳地向学生道歉;当我发现学生的不足时,我会真诚而亲切地提出建议。我会让孩子们首先感到我的“可亲”,而后又感受我的“可敬”。所以,有的学生亲切地称我“老师”。
  2、课堂活动生活化,课堂气氛轻松。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喜欢参与、能够参与、行之有效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且身体、心理、精神高度投入,激发了一种生命的体验,达到现代课程观认为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追求。如在《为家乡特产做广告》这一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参与,在做广告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广告”,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会采用什么方式(用以启发那些还不知怎么做的学生)。在广告展示时,可谓亮点多多。试看如下两个场景:(1)一个同学以快板的形式赞家乡的杨梅,而且拿了一个竖形装订的小笔记本当竹板,手里一甩一甩,口中念念有词,让全班同学先是惊喜并忍俊不禁,继而屏息凝听,渐入佳境。(2)三个女同学合作表演萝卜干广告。甲、乙分别从左右出场,丙站在台中。甲出场并说:“要想吃到好萝卜干,”乙上场且说:“请到我们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www.gaofen123.com来。”甲说“辣得好”,乙说“酸得妙”,甲乙分别向中间的丙靠拢,且摆出模特般的姿势,作出陶醉其中的神态,一齐说:“让你一口忘不掉。”全班同学都在笑声中报以经久而热烈的掌声。
  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农村学生更应该立足本地区、本校。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挖掘和利用校本资源的研究,我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还存在一些模糊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教育资源不是少,而是我们缺乏了解,不熟悉如何选择、挖掘与利用。
  2、对于广大的资源,我们如何筛选?如何搭配?如何整合利用?
  3、合理整合、利用校内外的资源的同时,又怎样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路是人走出来的,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十分清楚地抓住改革成功的命脉,把想法与思考纳入课改的大循环当中,坚持理论联系 ,梳理实际问题,加以突破,我坚信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考资料:
  1、鲁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研制的基本思想》
  2《小学德育》        华东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
  3、《上海教育科研》       上海《上海教育科研》出版社
  4、塞尼亚《把自由还给孩子》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相关分类

小学思想品德 更新

小学思想品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