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作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作业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思想品德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把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意志,把道德知识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必要途径。审视现有的思想品德作业,依然存在形式单一,甚至远离生活的弊端,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结果是学生机械地接受了道德信条,而没有形成真正的道德信念。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也使学生对思想品德作业感到厌倦。这不利于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悖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思想品德作业要注重“四性”,即操作性,趣味性,综合性,差异性。
一、操作性
即在生活实践中操作,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生活实践中升华,在生活实践中内化。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德育过程中、后,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发现、感知、实践和体验,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从而入脑动心,教学效果才能明显。加强道德实践体验,实现思想品德与生活实践的有效连接,就能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思品课的实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我们认为思想品德作业要注重操作性。我们通过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来体现:
1、调查访问。调查访问式作业是作业操作性的体现方式之一,通过学生在调查访问中切身体验、亲身感受,更易于提高思品的实效。如《爱护公共设施》一课,课文中以小区、公园为载体进行教学,作为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易产生距离感,很难使之内化为道德情感和意志,更不用说外化为道德行为了。于是,我们就让学生小组合做“调查本村公共设施情况”的实践操作性作业,效果就不同了。我们先让学生去走走看看,调查一番(调查项目:(1)、路灯损坏情况;(2)、绿化带;(3)、垃圾箱;(4)、桥扶栏;(5)、其他 ),再让学生谈体会,这些公用设施有什么好处?你觉得公用设施被损坏后有什么害处?你觉得可以怎样爱护这些公用设施?你打算怎么做?你还觉得可以怎样改进?学生有了亲身的体会后,就会更加爱护公共设施了。而且,学生们把爱护公共设施落实到了行动中,四(1)班好几组同学利用课余的时间主动地去擦洗了村宣传拦,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我们四(2)班的同学根据调查和亲身体会,还向村委会提出了村垃圾箱盖箱的改进意见,受到了好评。我们觉得,做这样的作业更有利于学生课堂中学到的道德知识的内化,更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2、动手制作。记得有人说过:“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说过的,而说过的不如做过的。”由此可见,动手做对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在思想品德中也不例外。动手做,动手练是让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可以在亲手做中体会到生活的含义。于是,我们就布置了动手制作的作业。如《爱惜劳动果实》一课,我们在教学的基础上,在学生有初步的爱惜劳动果实的观念后,我们趁热打铁,布置了一个让学生小组动手来做竹制笔筒的作业。几天后,学生们拿来了他们的作品,有一些笔筒还做得非常的精美,但他们还带来了小手上用锯子时磨出的水泡,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至今,很多学生还使用或珍藏着这件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我认为这一作业更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很有趣,学生也愿意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转化为故事中的主角,拥有主角的好品质,学生又想把主角的形象展现给大家,这样,久而久之,主角的道德品质就在潜默移化中深入学生的大脑,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我们就适当的布置角色扮演作业,当然,角色扮演的作业是在教师恰当的调控中进行。如教学《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光从课内交通规则的介绍或讲一些故事进行教学,已经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就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后,我们及时设置一个十字路口的生活场景,让一个学生扮演交警,其余则扮演各种车辆和行人等,要求大家按照交警的指挥通过十字路口。一轮结束,可以换角色再扮演,违反规则的同学要接受教育,如读交通规则2遍,然后再扮演角色。在学生全心投入到角色中时,遵守交通规则的道德观念就会在愉快的扮演中生成,并自觉的外化为道德行为了。
4、劳动实践。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参与劳动实践是一种良好的提高学生品质的手段。因此,我们结合适当的课文布置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如《劳动光荣》一课,我们利用学校食堂边的一小绺空地,布置了一个让学生亲手种小白菜的作业,让学生亲手下种、拔草、除虫,在学期结束时,同学
二、趣味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是个体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力求探索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具有选择性和趋向性的特点,正是由于学习兴趣的这些特点,所以他能激励人们产生力求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探究事物内部规律的愿望,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儿童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尝试努力挖掘思想品德课中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景,诱发、激励学生的兴趣,使理性的道德知识学习与趣味活动作业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道德知识内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求思想品德作业要体现趣味性。我们通过以下几种作业体现:
1、做游戏。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把教育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而且最有效的的学习方式。对激发学生对品德作业的兴趣是很有用的。通过游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向生活世界回归,寓教于玩,玩中求进。如上完《关心父母》后,我们让学生做一个“数数家人的手茧”的小游戏。数手茧很简单也很有趣,学生们都兴奋的去完成这个小作业。第二天,同学们不仅数出了家人的手茧,而且另人欣喜的是很多同学也明白了家人是因为操劳而得到这么多手茧的。简单的小游戏作业,却让学生更领悟了大道理。
2、讲故事。故事人人喜欢听,而讲故事却可以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精神,教育作用可想而知。针对学生与父母的亲切感,乐于为父母讲故事的特点,我们也尝试布置“为父母或长辈讲故事”的作业。上完《浙东的刘胡兰—李敏》后,我们让学生回家后为家长讲革命英雄故事,可以是李敏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所知道的英雄故事。许多学生都兴趣昂然地为自己的长辈讲了故事,而也有学多家长反过来再为孩子讲故事,这让学生的道德教育的素材多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亲身的讲,革命者的英勇的精神体会更加深刻了。
3、小创作。小创作可以是编儿歌,作小诗,编小报等。让学生亲自把文中的道德知识编写成喜闻乐见的、贴近生活的小作品,再自读自说,互相交流,学生既有一种成功创作的自豪感,又有展现成果的冲动。在读、说、欣赏的过程中,道德知识也就在悄然无息中内化了。如《节约水电》这课,布置学生小组合编一首简单的节约水电的儿歌,然后互相读读,说说,教育的效果非常的好。一起看学生的小作:小水滴,滴滴滴,轻轻说着别浪费,小朋友,关龙头,节约是个好习惯。
4、看电视。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看电视,生怕老师或家长不让看电视,如果在课后让学生去看电视完成作业,那学生就会全力去完成。我们就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来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当电视中正好在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某一专题时,像奥运会,正是爱国教育的大好题材,那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适当的看奥运比赛,感受从电视里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像有学生说的,看着领讲台上的运动员们和缓缓升起的国旗,我真感到自豪。这就是生活中电视作业给我们道德教育带来的捷径。当然,所收看的节目教师是要有所选择的,在时间上也要有恰当的要求。电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也可以通过上网作业等手段来进一步内化学生的道德知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综合性
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基础课程,它与其他各门学科相辅相成。而思想品德学科又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当今课程发展趋势,小学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整合是必然趋势。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早几年就在《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一文中指出:“综合性与实践性应成为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特点。”而刚刚在我们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www.gaofen123.com区实施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更把综合性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思想品德课程要整合,体现综合性,那么,思想品德的作业更应该在融入生活的前提下综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求思想品德作业要体现综合性。我们这么做的:
1、与其他学科综合。就是在融入生活的前提下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来达成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尽可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www.gaofen123.com 让学生在完成思想品德作业的过程中尽可能综合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促进儿童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爱惜劳动果实》为例,在完成课堂教育之后,可以综合常识、语文、生活与劳动等学科布置融入生活的综合性作业。组织学生在常识中收集粮食是怎样长成的资料,调查大米的来之不易;结合劳动课程亲自下地去实践体会生产粮食的劳动的艰辛;还可以让学生去访问自己的父母或从事粮食生产的人,一起谈谈体会;学生们在一起时,老师再组织他们一起谈谈心得。这样,同学们势必对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更易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在研究实践中,这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还纷纷在爱惜劳动果实的倡议书上签字,保证自己做到,平时还互相监督。从生活实践中真正明白应该爱惜劳动果实。
2、与少先队活动综合。少先队是学校教育重要的德育基地,少先队活动是渗透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把思品作业与队活动结合起来,从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如教学《看好书 读好报》一课,结合教学内容我们布置了与主题队会“与好书交朋友”和“每周一书”推荐会结合的作业等。在班中设立小小读书角,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交流。学生们兴致高昂,讨论热烈,涌现许多“小喇叭”、“小评论家”,“看好书 读好报”的观念深入人心。教《敬礼!亲爱的老师》一课,学完课文后,我们布置了在班内开展有意义的尊师活动的作业。在中队委员的组织下,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来了,有的同学去搜集一些名人尊师的故事,有的同学亲手制作尊师卡,有的同学拿出最工整、最认真的作业,全班学生人人积极参与活动,从活动中进一步明确了尊师的道理,激发了尊师的感情。
3、与班主任工作综合。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与学生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的老师,也是学生最愿意接近,最愿意倾诉,感情关系最好的老师。而且,班主任也是除思想品德教师以外最重要的德育工作者。因此,思想品德作业也要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定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为例,课后让学生做内容设计为①、调查课间同学们的活动;②、问卷同学们希望课间怎样过;③、发出课间文明休息的倡议;④、主动监督,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的作业,通过调查、交流、体会、内化、行动,在班主任的配合指导下完成的作业效果是良好的。
四、差异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作业过程是教师意志的体现,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是教师按照统一性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完成方式等)对学生的变相“灌注”道德知识的过程。这种千篇一律式的作业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千人一面”,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甚至会使学生形成“双重人格”。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就是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就是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尊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要求在思想品德作业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由作业的命制者转变为情境的培育者;由过程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咨询者;由作业评价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内省的激励者;由作业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合作者……在这里,教师不是“检查官”,而是学生完成作业中的“伙伴”。 因此,在作业中,对待有差异的学生,制定差异性的作业目标,选择差异性的作业内容,作出差异性的作业评价,更易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更易于学生道德知识的内化,从而改善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如:《生活要节俭》这一课,我们首先了解到,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生活条件的差异十分大,于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布置课外实践作业时就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了差异性的作业目标、选择了差异性的作业内容,作出了差异性的作业评价。
1、作业目标上的差异。对生活条件优越的同学,目标是通过作业让学生认识到炫耀财富比阔气,乱攀比是不对的,要尽量少用零用钱,养成良好的生活节约的习惯。而对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是通过作业让学生认识到虽然自己没有别的同学富有,但自己却比别的同学更早的继承了生活要节俭的光荣传统,力争以后做的更好。当然,对做得好的同学,我们可以作为班级中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作业时可以让他们去辅助同学们做作业。我们认为,对待有差异的学生,应该做有差异性目标的作业。我们在不违背思想品德教学总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制定作业目标,体现多元性、差异性。
2、作业内容上差异。我们在学生不知道老师分层作业原因的情况 www.gaofen123.com 下,对生活条件优越的同学,让他们做“参观父母工作时的情景,制定零用钱计划表(内容有:谈观后感,计划一个月零食用钱,学习用品用钱,买书用钱以及存储几元的打算等)”,“比比谁的新衣服穿的时间长”的生活实践作业。而对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在给予节约表扬之后让他们做“比比谁的衣服既实惠又大方”,“节俭计划表(内容有:口渴时怎么办?怎样节约草稿纸?)”的生活实践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来体会生活要节俭,在作业中提高,在作业中达成教育目标。
3、作业评价上的差异。在这次作业中,我们对以前很少用零花钱而现在几乎不用了的同学进行了表扬,也对以前每天几乎要用5元钱而后来每天能少用2元了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因为他们都比以前进步了。我们对以前总对草稿纸不注意而现在会去收集自己的所有用过的本子,制作自己的草稿本的学生进行了赞扬,也对以前一星期要买一本草稿本而现在能做到两个星期用一本的学生进行表扬,因为他们也都比以前更节俭了。只要学生比以前有进步,有值得称赞的闪光点,我们都给予积极地鼓励。记得有人说过:“找到一个孩子的优点,就是找到一个孩子的生长点。” 实施差异评价,就是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作业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更要帮助他们树立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确立自己的发展优势,选择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实施差异评价,我们也借鉴了档案袋评价,这对学生的评价、鼓励是很有效的。
总之,我们认为,注重“四性”设计的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在作业计划、搜集信息、应用道德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意识和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可以得到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增强,道德知识可以得到很好的内化。同时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在业中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并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质。这也是符合德育规律和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主要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 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4、《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 冯建军 《教育研究》2002、5
5、《新课程与新作业——小学生作业新概念》 仲玉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
+《思想品德作业“四性”的实践尝试》相关文章
- 思想品德作业“四性”的实践尝试
- › 2013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 ›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发展是硬道理》教学反思
- ›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反思
- ›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党是我们的领路人》教学反思二
- ›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反思
- ›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思想品德作业“四性”的实践尝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思想品德作业“四性”的实践尝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思想品德作业“四性”的实践尝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思想品德作业“四性”的实践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