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以生活为本位,引领儿童提升德性――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小学思想品德

当前:首页 >> 以生活为本位,引领儿童提升德性――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以生活为本位,引领儿童提升德性――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日期:10-19 23:39:40 | 小学思想品德 | 浏览次数: 609 次 | 收藏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案例,http://www.gaofen123.com 以生活为本位,引领儿童提升德性――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当前的思品教学,无论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形式上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化、成人化、知识化的倾向,教师的教学只重视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独特的内心体验及行为的变化,因而学生学习到的只是“关于道德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并没有直接转化为道德行为。学生学到的充其量只是毫无生气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一旦这种知识放到具体的社会大环境中,气泡必然升华。学生在现实面前对自己该采取什么行为还是茫然不知所措。可见,这种局囿于书本世界,脱离儿童现实生活世界,回避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的“纯而又存”的教育,它的实效性是不强的。究其因是我们实际教学中的书本世界与周遭的生活、生活中的儿童存在着一个跨度,而我们的思品教学不能跨越这一障碍,触及儿童的内心,也就不能对活动个体的儿童产生真正的触动和影响,因而也就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如何增强思品教育的实效,使之成为真正的有力量、有活力的教育呢?关键在于:以生活为本位,引领儿童自由自觉地提升德性,构建起生活化的课堂来。
  一、   活化课堂构建的理论依据
  1、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一种真正的品德教育
  马克思曾说过,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从这话,我们知道了品德与生活是一体的。脱离了生活,我们教学中的道德就成了僵死的条文,抽象的原则。可以说,道德植根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这一沃土,道德就不能呼吸了。因此,学生习得品德的规范,即“拥有品德”应通过生活过程来展现,也就是他的学习道德的过程必须在现有的社会情境中进行,而别无捷径(希冀接受书本上的道德观念就可习得品德规范)可走。这正像要学会游泳的人必须下水,而不能光凭在岸上做动作那样,所以品德教育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
  2、生活化的品德课堂适合儿童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
  以往的品德教学,教师主宰着课堂的一切,用“独自式”的表演来演绎书本中的道德规范,以致学生没有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空间,师生间缺少对话和交往,更谈不上思维与思维,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因而课堂教学就变得机械化、程式化。而生活化的课堂,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摒弃了道德法官的意识,以朋友的身份,向学生敞开心扉,与道德实践主体的学生就事事关己的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展开坦率的讨论.它使品德教育成为具体的、可感的、可触的内容,儿童自然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实际的活动中自由自觉地将自己的认识、体验、感悟化于生活之中,真正张扬了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理性道德。
  3、生活化的品德课堂符合现代认知的心理学
  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提倡的是动态的构建性的、过程性的知识观。儿童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中通过体验,把活动过程中蕴涵着的各种客观的知识加以处理,构建自己的道德规范,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因此,活动不再是特定的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成为儿童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拥有的品德及拥有的过程变得难以分割。这种提倡“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课堂强调了知识的过程性,强调了活动的构建功能,符合了现代认知的心理学。它使儿童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在发展,在实现自我。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需求,这可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
  4、生活化的品德课堂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生活化的品德教学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之列,它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如三至六年级的思品教学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同心圆扩大”的框架构建体现了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展现了不同的学习视角和问题视角,有利于学生形成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经验和形成,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它的定位侧重于儿童发展的角度,立足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它特别呼唤对生活的回归。这种回归的第一要义就是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的联系。课程中的许多内容使儿童在生活中是感受得到的,找得到的,它使儿童感受到课堂对他的“个人意义”,这对儿童现在和将来的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有效途径: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品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正确确定思品教学生活化目标:
  思品教学的内容标准的每一个主题下的学习内容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同的年级达到的标准也是有所不同的。在使用标准指导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内容的交

  www.gaofen123.com 融性和相互渗透的特点。例如“我在成长”的主题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自我认识、理解尊重他人,以及生活态度、法律意识等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呈现时,可以采取散在的方式,渗透在不同年级中进行学习。呈现的时候,可以在表述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化。我在每节品德课备课时,分析教材前,就采取参照标准,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先分析学生的知行基础,再确定通过教学后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使教学目标更现实,又有针对性,提高达成度。如上《待人要宽容》一课时,我根据学生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受委屈斤斤计较,对别人过失抓住不放,对人严对己宽等不良品性,就重点来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胸怀宽广,不斤斤计较,要逐步养成宽容待人的好品德,但学生在懂得待人要宽容的道理后,因学生年龄小还是难以区别待人宽容与是非不分的界限,所以教学时我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划清界线。这样,生活化的目标就落在了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就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实践证明,这种以学生的认识基础为起点,又在原有基础上的适度拔高的目标,切合了学生的实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优化、生活化思品课的教学素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雪崩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的事物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身处新时代的学生同样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地更迭着自己的认知状况,而我们德育内容的更新则显得相对滞后,教材中的有些事例和学生周遭的生活、认知水平严重脱节。教材缺乏时代性、针对性、趣味性。因此,生活化的思品教学要求教师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或按照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取舍、调整、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主题来扩展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走近生活,而不需要呆滞地照本宣科,或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道德规范。只是教师在教学中需将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和问题的呈现过程、方法与道德知识的传授有机地融合起来。活动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与儿童有限的认识和行动能力相匹配,重视儿童的独特体验,让儿童在讨论、交流、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中学习。学生如此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是极具教育作用的。因为对于熟悉可感的学习内容,学生是最感兴趣,最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的。这样的教学学生倍感亲切,易于接受,因而,也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看好书读好报》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懂得好的书报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结晶,我们多读就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助于学习。但对如何选择好的书报?怎样科学读书,提高读书质量?等问题学生缺乏指导,因此,我利用班会课等形式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学生推荐好书,说明理由;阅读书籍,制作读书卡片;交流读书心得。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知道如何对阅读的书籍加以筛选,还知道了读书应讲究一些方法,如读书的面要广,读书时要注重理解,读书时要勤动笔头。这样,由教材的纸上谈兵走向了实际操练,由封闭式的教学走向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多元化开放教学,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不仅拓宽了选择好书的途径:如从同学、教师、校图书馆、书店、因特网上得到阅读的材料,同时培养了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来自学生的精彩、纯真的生活,把反映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与课堂里、书本上、教师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中产生的困惑放到生动的课堂里来,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儿童的心声,看看儿童的行为,想想儿童的困惑,使儿童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教学注入源头活水。学生在透彻地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比如:学生认识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可家里的人只要孩子动脑筋学习,不要孩子动手劳动。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来争取实践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家长讲道理,现在光靠学习好,而自理能力差是不行的。”有的说:“我家里的人最关注的是我完成作业的情况了,我就说这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的说:“我就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偷偷地抢着做,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和劳动可以两不误……”我说:“的确,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竭力想办法尝试解决,也许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使出浑身解术,还真的说服了家长。这一实践过程,学生得到的可不只是简单的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倡导“体验生活”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书本中的思想道德要求难以转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形成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

  www.gaofen123.com 经历……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焰,让儿童的心灵变得细腻,变得“多愁善感”。这正如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所说的:“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最佳的途径就是通过实践来引领儿童自觉地提升德性。例如,在传统地教学《爱惜劳动果实》一课时,学生虽然通过访问家长,了解劳动果实是怎样来的,但学生只知道劳动果实是来之不易的,并没有真切感受到劳动的艰辛。那怎样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更好地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的活动,让学生左手抓一把鸡毛毽子,双腿分开,弯着腰用右手把这些毽子每行摆六个,整整地摆十排,边摆边退着走,中间不许直腰休息。活动完毕,大家再交流这“插秧”体验的感受。学生在体验中参与了其中一个“劳动”的环节,对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的体会就相当深刻了。
  我们的思品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品课上的认识,使学生一些新的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认同,从而加强思品教育的导引功能。如我在上《自觉遵守纪律》一课时,学生明理后,让学生随机观察课间十分钟的情况,对自觉遵守纪律的人和事以及违反纪律的学生及影响作记录,从而真正地树立起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自主地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但由于社会较之学校更为纷繁复杂,有时候,学生的一些正确认识在生活中会遭受挫折,如思品课上学生学习了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办事要依照先后次序,不拥挤抢先,可在现实生活中争抢座位、买票插队,对老弱病残视而不见等现象比比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学校的品德教育,我们必须直面这种现实,让学生通过角色互换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再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生活,看看人们的评价是赞赏的还是鄙视的。学生就会从人们的不同评价中,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建构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4、挖掘社会德育的教育资源,拓宽德育的途径
  思品教学不能涵盖儿童生活的全部,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光靠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可根据课程要求及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德育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及家庭中的文本资源;组织儿童参与学校劳动基地的实践活动,发展各种生活和劳动技能……一句话,思品教学需要各种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和校内外的广泛配合。如与学校少先队活动、班会课、节日活动、艺术节等活动结合,拓宽德育的途径。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
  (1)把挖掘出来的社会教育资源与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
  重大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儿童节”等,由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人文教育资源,因而富有深厚的育人色彩,如能结合身边的德育素材挖掘有利的人力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教育,德育的成效是很大的。如“六一”节请本校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沈立慧同学作“关爱照亮我学习成功之路”的主题报告,师生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她取得了优异成绩的经历使听的学生的情感受到很大的触动。从中,他们不仅学到了要关爱他人,还知道了要勤奋学习。
  (2)把少先队活动容入儿童,走向社会。
  少先队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少年儿童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我把平时的思品教学与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假日小队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以活动为载体,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及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把班会课导向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
  班会课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不为时间所限,它以“机动“的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成为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阵地。教师可选取班级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让学生详细讨论,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相应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
  5、形成新颖的思品生活化学习评价
  实施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水平,因此它的评价体现在学生知情意行的结合上。特别是在行为能力的评价上,重在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应用于道德行为中的实际表现。生活化的思品学习评价,更能使学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
  要形成新颖的思品生活化学习评价,需要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上进行革新。
  (1)调整评价内容:在思品活动中,不仅要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进行评价,还应侧重于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方法,如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能力;搜索、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此外,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也是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
  (2)优化评价的方法:科学的评价方法

  www.gaofen123.com 对促进学生提升德性是十分必要的。生活化的学习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形成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及其他人员参评的合理机制,并且淡化量化,重视质性评价。评价的角度是多样化的,包括儿童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评价的尺度也是多样化的,关注的是每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取得的效果及启示:
  1、效果:实践证明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构建以来,它让课堂回到了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动态的生活中来,使思品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的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更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现状,而且从根本上引导学生从思品教材中走了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思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了学生主体实践的积极性,并以此来内化道德观念:通过可感可触的生活化思品教育,学生实践的积极性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他们在饶有兴趣的心理状态下,亲自体验,感受道德观念在自己行为中的力量,并能不断地将新的道德观念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2)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产生的。生活化的思品课堂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积极地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不断地观察、操作、调查、探究等实地演练的方式,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洞察社会,了解社会的好习惯,而且为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促进了学生个性品德的养成:“参与”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只有参与才会有所收获。生活化的思品课堂要学生“自主参与”,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得到了自主情感的体验,获得了大量的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形成了思维能力,拓宽了思维的途径,从而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式,独具特质的道德品质。
  (4)加快了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信息的反馈能让我们了解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并以此调整教学,改进教法。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它的教学信息反馈最终来源于学生外化的道德行为。教师可在实践操作中了解学生的实情,发现学生的误行,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启示:
  (1)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提高教师素质是前提
  为了保证儿童思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让儿童实现有效的科学知识的学习,道德行为的达成,这就需要教师在人格修养、知识修养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标准,而且生活化课堂的模式无现成的可模仿,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接受专业的继续教育等途径来逐步提高自己,真正地成为一个专业素养高的教师。
  (2)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建立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关键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品德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儿童依靠教师由生活走向教材。因此,教学应该成为教师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或生活通向教材的中介或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应建立起的是教材中的“美好生活图景”与儿童真实生活之间相互进入的通道,从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保证
  营造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习者处于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体到思想品德课来说,它的教学过程体现的是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因此,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就有利于学生感悟道德行为的要求,展现自我,促进自身思想矛盾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内容标准解读
  2、《教育研究与实践》
  3、《小学德育》 

相关分类

小学思想品德 更新

小学思想品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