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科学从“蜡烛能燃烧多久”浅议科学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

当前:首页 >> 从“蜡烛能燃烧多久”浅议科学课堂教学

从“蜡烛能燃烧多久”浅议科学课堂教学

日期:10-20 00:10:01 | 小学科学 | 浏览次数: 133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从“蜡烛能燃烧多久”浅议科学课堂教学,
  [引子]
  《科学课程标准》颁布已经三年有余,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正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在三年左右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渐渐体会到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全新的感觉: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机制。我们慢慢地摸索着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逐渐地完善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境描述]
  [内容链接:蜡烛能燃烧多久(教科版六上“热和燃烧”单元第六课)]
  (一)导入
  教师:老师这儿有一支蜡烛,如果我将它点燃,在教室没有风的情况下,它会烧到什么时候?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一直到蜡烛烧完,因为教室没有风,它就会一直烧下去,直到蜡烛烧完才会熄灭。
  (二)教师演示,实验出探
  1、—支蜡烛在杯中能燃烧多久
  (1)学生猜测
  教师:那如果我将一个玻璃杯完全罩住这支蜡烛,你猜测一下,它在杯中能燃烧多少时间?
  学生1:我猜测能烧8分钟时间。
  学生2:我猜测能烧20分钟时间。
  学生3:1分钟。
  (教师板书时间)
  教师:那蜡烛到底能燃烧多久,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出示课题)
  教师: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大家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但在实验之前我还有个问题,我们把杯子放到什么位置作为计时的开始?
  学生齐:杯口碰到桌子的时候。
  教师:什么时候结束?
  学生:里面的蜡烛熄灭的时候。
  教师:待会儿我们同学自己在进行实验时也一起用这个标准。
  (2)教师演示
  教师:从玻璃杯碰到桌子的面时,同学们就一起帮我数数。
  (教师投影出示计时用的时钟动画,拿起杯子演示,学生计时,2秒钟蜡烛就熄灭了。)
  教师:蜡烛在杯子里燃烧了多久?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燃烧了这么一会儿就熄灭了?
  学生1:里面氧气没有了。
  (教师板书:氧气烧完了)
  2、两支不同长短的蜡烛燃烧时间的不同比较
  教师:真的是由于杯子里的氧气烧完了吗?请大家继续看老师的下面一个实验。
  教师:我这儿有长短不一的两支蜡烛,请你们猜测一下,如果我将这个玻璃杯同时罩住这两根蜡烛,它们又将出现什么情况呢?(教师边说边点燃两支蜡烛)
  (学生猜测)
  学生1:长的先灭。
  学生2:短的先灭。
  学生3:两根—起灭。
  学生4:都不灭。
  教师:为什么?
  学生4:乱猜的。
  学生5:一起灭,因为在同一个杯子中。
  教师:请大家仔细看,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两根蜡烛先灭长的,再灭短的。)
  教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杯子里面空气中的氧气没有了,就灭掉了。
  教师:说明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烧掉了氧气,生成了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也就是大家说的二氧化碳,它们占据了杯子的空间,使蜡烛熄灭。(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说明)
  3、垫一层棋子,蜡烛在杯中能燃烧多久
  教师:请同学们看—下,杯口垫高了,刚才有同学说是因为氧气不足导致蜡烛熄灭,那我现在让更多的氧气进入玻璃杯,请你猜测一下蜡烛能燃烧多少时间?
  学生1:不会灭了。
  学生2:与刚才一样短。
  (教师演示,把杯口垫高一颗棋子,学生一起计时,蜡烛熄灭时间:8秒钟)
  教师:是什么原因使蜡烛熄灭的时间延长了?
  学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出不来,氧气进不去。
  (三)学生研究,实验再探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下面要考考在座的同学了,请你动动脑筋,你有没有什么奸的办法,可以延长蜡烛在杯中的燃烧时间?(学生讨论)
  学生1:把杯子钻一个孔。
  学生2:垫得再高一些。
  学生3:用扇子扇一下。
  学生4:可以用吸管或者针管把气送进杯子里去。
  2、学生实验
  教师:现在我们就开始实验,来验证—下你的设计是否可行,但在实验前看一下大屏幕上所需要注意的地方。(投影出示)
  温馨提示:
  l、组内由一位同学看时钟数秒,一起把握好什么时候开始数,什么时候结束。
  2、请同学们边做实验边进行实验记录,如果失败了,就多试几次。大屏幕上有时钟可以帮助大家计时,音乐停止就立即停下手中的实验。
  3、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火安全!吸管易燃,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如果蜡烛或打火机有问题请举手。
  教师:请各小组长拿出放在抽屉里的记录表,参考三个问题作好记录。(投影出示)
  参考三个问题:
  1、用的是什么方法?
  2、蜡烛燃烧了多少时间?
  3、能持续燃烧的原因是什么?不成功是什么原因?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边巡视边作指导)
  3、学生上台汇报,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熄灭蜡烛,放好器材,各小组参照三个问题梳理一下你的已录表。(学生整理记录表)
  教师:我们在汇报时首先要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的蜡烛垫一层棋子,能在杯内燃烧的时间,再汇报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你们的发现。
  (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研究,你对燃烧有了哪些认识?
  学生:让空气能补充到杯子中去,里面的蜡烛就不会熄火了。
  教师:最后我送给大家—个实验。
  (教师演示长短不同的两支蜡烛在比较大的钟罩内燃烧,仍然是长的先灭短的后灭!)
  [反思与建议]
  反思
  一、从猜想到验证,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新《标准》将教师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这一,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向学生提供(或创设)计: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的情况取材于教材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构成“创设情境——问题定向——多向求解——反思创新”以及学生的“体察——体验——体认——体行”的课堂基本教学活动模式。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安排组织适合各位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极大的调动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练,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仿的练习做法,让学生亲历了探究的过程。引导学尘进行猜想(或是提出假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或发现),最后认识和完善结论。科学课上的验证依赖了实验材料,一定程度上来说更为感性,更为直观。所以说科学课中的验证实验更具实证性研究的特点。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进行了猜测。从一开始的猜测—支蜡烛在杯中能燃烧多久,到两支不同长短的蜡烛燃烧时间的不同进行猜测,再到垫高杯子,蜡烛在杯中的燃烧时间的猜测,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进行

  www.gaofen123.com 实验验证,使学生完全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
  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知识,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探究和获得科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学习科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科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二、从发现到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注意力、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这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个新型的、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祥和、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是一项长期有挑战性的科研课题。教师要关心和满足学生不同的能力和需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明确知道学习目标中包括什么、怎样和为什么要这样学。教师的重点工作就是设计让学生为中心学习的课堂氛围和活动。通过课程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科学的能力还包括学生的自信心、个性发展和精神性。如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放一勺盐搅拌,马铃薯没有浮起来;再放一勺盐搅拌,马铃薯还是没有浮起来。学生怀疑了,再放,再试……最后成功了——学生欢呼,这一过程很有价值!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学良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去探究,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不能暗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会成功的愉悦。
  渗透与合理组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是让学生对学习能自己付更多责任,也让父母、社区团体关心和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这样的科学课最终目的是体会成功,让每个学生都能模仿科学家的工作流程,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可以做科学家。
  三、从探究到研讨,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过去比较重视学生的个体行为,如今我们应当多重视学生的集体行动,要发挥小组中互动功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机会,在探究和讨论中各抒已见,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教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教师安排了“比较10粒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活动。活动前,教师问学生,一个人可不可以完成这一活动。一名学生肯定地说:可以。于是老师请学生来说说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介绍:一个人拿着10粒栗子跑到二楼,把它们分别从2楼掉下来,然后跑下楼,找到10粒栗子,再用皮带尺测出栗子滚动的距离。这位学生话还未说完,下面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想我们小组四人合作来完成这个活动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做,一个人在楼上把栗子掉下来,二个人在下面测量,一个人做记录。这一意见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这一小小的插曲虽然化了些时间,却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从问题到问题,生学生持续研究的动力
  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引导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证明等实践活动,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抽象出科学知识和常用的思考方法。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主阵地,就应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学习活动中去,给他们提供一种“阶梯式”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建立学好科学的自信心;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反过来,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与态度也会更效地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从而使学生生成持续研究的动力。如《蜡烛能燃烧多久》一课中,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送给大家—个实验:教师演示长短不同的两支蜡烛在比较大的钟罩内燃烧,教师是想让两支蜡烛的熄灭顺序换过来,即先灭短的,后灭长的。这个实验如果成功,将把学生的思维又引向另一个思考的角度,那就是“为什么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在不同大小的钟罩内燃烧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熄灭现象?”学生头脑中就产生了这个疑问,正是这个问题的产生,使学生形成了学生持续研究的动力。达到了科学课教学的目的!
  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建议
  1、关注细节是科学课堂的关键
  在教学一支蜡烛在杯中能燃烧多久之后的下一个环节即“两支不同长短的蜡烛燃烧时间的不同比较”这—环节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测两支蜡烛燃烧时间,然后教师实验演示两支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之后教师捉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教师也借助课件,演示了杯内氧气的情况:杯内的氧气自上而下地逐渐用掉。这一细节,我们往往没有强调,所以许多学生头脑中的观念依然是模糊不清的。
  在方法指导上,演示实验操作时,平时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的细节却往往蕴含着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这让我不由得想到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改变液体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情况。教材是把一大一小的两块马铃薯,放在两杯液体中(一杯装的是盐水,另一杯装的是清水),看看是沉还是浮,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然后做实验来探究。细节更显得重要。比如,用量简取水时,接近刻度时往往是倒不准的,需要用滴管一滴一滴地加,当课堂上比较盐水和清水的重量时,我把量筒中的水倒向烧杯时,一不小心,几滴水溅到了外面,这时,我问学生要不要重来,学尘提出了要倒过,那刚才装水的烧杯应该怎么样?学生指出要擦干,我一一照做,这看似平常的细节,实际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就是要较真,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的操作要规范,符合科学的标准,在演示实验中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科学树立榜样,培养学尘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操作时需要规范的地方太多了,一不留神,你可能就犯下了错误。在科学实验的操作中真是马虎不得,你得反复考虑“这样做科学吗?”如果我们能经常这样宋问的话,我想我们的科学教学肯定会越来越规范的。如果让学生经历不科学的研究过程,那还谈得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吗?还不如不经历,一个错误的信息所带来的负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2、研究学生是上好科学课的前提
  真正的主体在哪里?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怎样的?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常规与效果之间的联系怎样?
  主体性教学是以激活学生主体意识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标志,以各种条件为手段,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行为。主体意识则是利用某种条件要素

  www.gaofen123.com ,引起主观的冲动和欲望,产生自觉行动。然而,构成某种激情的行为,需不同的激活媒介,才能引发主体意识。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激活要素,实施主体性教学。
  4、有效探究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保证
  给有效探究的十条建议
  (1)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2)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习惯;
  (4)培养良好的合作、研究的意识和方法;
  (5)学会选择小问题进行深度探究,重视探究的质量。减少面面俱到的一般论证性的实践;
  (6)适当增加自主探究的比例和成份,在小班化的高年级学生中,建设开展个性化的探究指导的教学实验,也可以尝试按照研究课题进行分组探究和分组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7)重视知识、方法的应用和迁移,注重深入联系生活实际;
  (8)在探究过程中,充分重视探究计划的设计,探究方法的创意与创意性教学;
  (9)选择是一种进步,多给孩子们一些选择的自由;
  (10)重视第一个个体,即使在小组教学这样的形式中也应该更多增加个体独立自主活动和独立发表的机会和时间,不让一个孩子当旁观者。
  5、充实自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2l世纪是一个“知识左右人类未来,信息构成生存基础”的社会,它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已有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也就是说一个人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现代人要树立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有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博学的人,作为执教者的我们虽然在此时是成功的,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显露出不同程度的缺陷。换句话说:应该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有许多还需要教师自己进一步探讨、摸索的地方。如:最后一个环节教学时,将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在一个比较大的针罩内燃烧,让两支蜡烛的熄灭顺序换过来,即先灭短的,后灭长的。实际上确切地说,这个实验要想成功,教师必须事先经过多次的试验:钟罩大小如何?钟罩的密封度怎样?蜡烛长短如何控制?这些数据应该有一个相对比较严格的要求才能达到实验目的。特别是钟罩的密封度,要求最为严格,我们想想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实则却非常难以做到。这个实验我们曾经做过近百次,最终才获得了成功。
  基于这种理念,现在我们再来品味“一桶水”的故事,又会有一种新的认识,我想:在如今的信息社会里,我们所在乎的不应该是“一桶水”,因为那是远远不够的,学习与教学是永无止境的,充实自己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蜡烛能燃烧多久”浅议科学课堂教学》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科学 更新

小学科学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