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9页: 第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页 www.gaofen123.com 109.
负效应是指事物处于某种无序或者不协调状态下,其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作用相互抑制和相互冲突,使系统能量相互抵消以及系统总体功能下降的现象。
109. 战略管理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形成组织的远景蓝图,它描述了组织未来的特征和发展哲学。
110. “学习控制”型战略研究模式既利用了“反馈”的总结作用,又重视了“前馈”的指导作用,是一种更加合理的战略研究模式。
111. “反馈”型战略研究模式强调对系统发展历史过程的总结过对所实施战略的归纳分析,找出系统发展的战略规律,指导系统未来的发展。
112. “前馈”型战略研究模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设计、指导和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
113. 对组织环境进行分析可以使用系统化的分析技术——etop法
114. 战略管理过程即组织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115. 在其他情况相同时,不同的领导特征可能导致不同的组织战略。从研究的哲学思想上看,战略追求的是主动精神和能动反应。
116. 要使国有资产能够有效运作,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国有资产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使其行为合理化。
117. 国有资产效率损失的两个关键原因,一是产权关系问题,二是代理问题。
造成国有资产转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的法规不健全,二是相应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118. 国有资产的转移,是指国有资产的存量、增量或者收益被他人无偿占有而给国家造成的损失。
119. 导致国有资产微观效率损失的因素主要有经营者、管理制度和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120. 国有资产的效率损失是指国有资产出现亏损,或者经营收益达引到社会平均收益水平而表现出来的相对损失。
121. 国有存量资产的流失,一般是指企业内现有国有资产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没有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或者所实现的保值、增值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
122. 国有增量资产的流失,一般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没有实现正常的投资效益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
123.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企业内国有存量和增量资产及其收益被无偿转移、流出或者贬值而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124. 到解放战争时期,新解放区则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敌伪财产归人民政府所有建立起新的公营经济。
125. 我国国有资产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建国前根据地的公营经济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国有化运动这两个历史过程。
126.
就政府管理层次而言,独立地代表国家对全部国有资产行使统一的所有者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是不存在的,一般常见的是统一管理国家参与制企业或者某一行业领域内国有企业的职能机构。
127. 一般说来,国会主要通过立法、审批预算、对政府和国有企业实行监督等方式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
128.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职能体现在国会和政府,即立法和行政两个方面。
129. 在西方国家中,政府对企业的社会目标以法律的方式进行管理,每个企业经营的范围、承担的义务及责任都是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的。
130. 在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从属于经济目标,是第二位的,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非常明确。
131. 在西方国家中,政府除了经理人员的任免、工资总额的控制、财务控制之外,不再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干预。
132.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主要目标仍旧是经济目标即营利性目标。
133. 双重委员会把战略决策权交给监事会,把日常经营决策权交给管理委员会。
本文共29页: 第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页 www.gaofen123.com 在西欧国有公司亦称国家参与制企业,是按照普通公司法创办和经营的国有企业。
134. 在西欧国有公司具有与私营企业相同的法律地位,并且享有完全独立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一般采取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其股份可能完全或部分归国家所有。
135.
在西欧国家主办企业是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法律条文创办和经营的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通常隶属于政府某一管理部门,但是拥有相当大的经营自主权的国有企业。
136. 在西欧国营企业是由政府部门或类似的国家机构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
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管理,即确认国有资产收益的支配主体、占有主体、使用主体。
137. 政府(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包括国有资产的运用。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138. 从本质上看,国有资产具有公共财产的基本特性,使得国有资产管理遇到了和公共物品管理一样的难题。
139. 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个别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稳定的租金,诱使这些企业与其分利,作为得到这种租金的条件。
140. 所谓抽租,则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个别企业利益受到损害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这些企业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与政府官员分享。
141. 政府在寻租活动的过程中并非总是扮演一个被动的、被利用的角色。
寻租活动会导致其他层次上的寻租活动和“避租”活动。
142. 寻租活动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白白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
143. 寻租活动本身不会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只能引起社会财富的转移、重新分配以及资源的非生产性耗费。
144. 非生产性的、不会增加甚至还会减少社会福利的活动,即寻租活动
145. 寻利活动是生产性的、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活动。
146. 内部效应的存在被认为是政府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147. 政府部门谋求自我利益而非公共利益的行为称为“内部效应”
148. 政府行为成本和收益之间是分离的。
149. 政府的职能源于为市场活动提供合理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弥补市场的缺陷。
150. 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不相容原理指出,如果要想使某种机制能产生资源的最优配置,就必须放弃个人都说真话、办真事的假定。
151. 公共选择理论在分析政府为什么会失灵时,仅从政府官员个体追求自利的角度加以论证。
152. 政府为财富和收入再分配的目的而进行干预的目标本身不会带来帕累托最优。
153. 政府的干预往往不是想实现静态的帕累托最优,而是追求动态的效率,所以不能用帕累托有效来衡量政府是否失灵。
154. 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可能解决得好,也可能解决不好。
155. 政府所具有的全局性的特点使它的失灵往往会给社会经济造成比一般市场失灵更大的资源浪费。
156.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后果实际是财富的转移,如债权人的财富向债务人转移、居民的财富向政府转移。
157. 通货膨胀可以使债权人的财富向债务人转移、居民的财富向政府转移。
158. 政府税收的最大特点是其强制性。
159. 政府征税实际上是一种财富的二次分配,对经济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60. 随着税收政策的倾向性不同,既可以达到“劫富济贫”的效果,也能够实现“劫贫济富”的目的。
本文共29页: 第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页 www.gaofen123.com 161. 通货膨胀是政府获取公共财政的手段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上一篇:2017年浙江公考法律专业知识模拟试卷(1)
下一篇:教育类专业科目模拟试卷(1)
TAG:暂无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