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试 | 在线试题 | 作文辅导 | 范文大全 | 中小学教育 | 试题教案课件

当前位置:得高分网中小学教学小学科学谨防科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

小学科学

当前:首页 >> 谨防科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

谨防科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

日期:10-20 00:08:53 | 小学科学 | 浏览次数: 508 次 | 收藏

标签: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http://www.gaofen123.com 谨防科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

  科学探究讲究“一寸宽,一尺深”的深入探究模式。但在平常教学中,特别是课堂的生成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总是在不经意中一滑而过,让很多听课的教师为之扼腕叹息。关注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滑过现象”的内涵:
  
  “滑过现象”源自英国学者爱德华·德波诺(Ed-ard.De. Bono)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会因为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的C地;由A到B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
  教学也是如此,在平时教学中,如果教师的预设面面俱到,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没有给学生留下跨越的“障碍”,或者给学生留下了跨越的“障碍”,但没有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教学过程一晃而过,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具体体现在:
  (一)教学过程过于顺利。
  过于顺利的教学过程,其设计的坡度过小,学生的操作都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顺利进行,学生的激情得不到激发,思维产生惰性,致使一些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得不到学生的共鸣。
  1.教学内容选择或问题设计过于简单,过于浅显。教师自己既不知时时“激疑”,也不知时时引导学生“质疑”,40分钟尤如在“浅白的河道”上浅浅地流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如有一位老师上四年级的《磁铁的两极》,教材主要是了解磁铁的两极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教师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验证。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磁铁,也知道磁铁的这些特点,而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新的拓展要求,学生很快都得到了实验结果(可以说是回顾了以前的知识),大多时间是自己在玩磁铁。整节课很松散,没有趣味也没有高潮。
  2.教师的教学过多的借助了多媒体。教师在课前把所有的难点都变成了问题,又把所有问题的答案制成了课件,上课如同做测试。教师抛出一个一个问题,学生觉得讨论不管有没有结果,或结果是什么,反正最后教师都会显示答案。在课堂全由教师和多媒体包办,学生错失了很多“质疑—思维—释疑”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也产生了惰性。
  (二)探究时间不足。
  探究的目的是获得知识、真理,探究的途径或方法是搜寻、调查、研究、检验。可见所有的探究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保证。在课堂上常常会因为不同的见解而影响教学的进度。为此,有部分教师为了保证课堂展示的完整性,在教学中安排了探究活动,但由于没有给足够的时间保证,往往一次实验后就确定了最终的结果,当中缺失学生独立思维、相互探讨后具有孩子个性理解的内容,学生丧失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课堂也错失了很多教学的亮点。
  (三)教师的标准思维的作用。
  案例:
  有一位老师在教《了解空气》这一课时,让学生做一个把纸巾放入水中,要保证纸不湿的实验。
  问:把纸巾放入水中,要保证纸不湿,你能做到吗?
  答:行。
  问:那你打算怎样做?来试试。
  请一个学生演示(学生上来演示)。
  学生操作:学生拿纸巾放入杯子中,再斜斜地放入水中,正在这时,教师立刻喊:“停”。
  问:斜斜地放入水中行吗?
  下面学生答:不行。
  问:那么应该怎么样?
  生1答:那我没有了。
  生2答:直直放入。
  问:那么关键在哪里?
  答:要直直地放入。
  问:那刚才一个同学失败的原因在哪?我们再来做一遍。
  学生再做刚才失败的过程。
  问:你发现了什么?
  答:有空气出来了。
  ……
  案例中教师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有一定的体积。但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斜斜放入这个偶然的课堂生成,完全出乎了教师预设的过程时,教师害怕出现意外的现象影响教学进度,就采用了立刻制止的方法,扭转了学生生成的与教师偏离的思维,以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学目的是顺利完成了。但教师所采用的方法不但制止了学生独特的见解,也压制了教学中生成的亮点。
  (四)害怕学生受到挫折。
  例如,一节题为《液体的溶解》的小学科学课上,老师顺次安排了以下几个探究活动:(1)让学生把水倒入半烧杯水中,搅拌并观察;(2)让学生把几滴醋倒入半烧杯水中,搅拌并观察;(3)要求学生把食用油倒入半烧杯水中,搅拌并观察;(4)再让学生把一些洗洁精倒入刚才实验的烧杯中,搅拌并观察……
  每个活动都是由教师先讲述活动过程和要点,学生依次操作。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实验操作。看起来,课堂场面非常热闹,课堂的活动内容也很丰富。实际上,在上面案例中,学生仅仅是活动的操作者,他们只是动手,没有动脑,对于真正的科学教育目标来说本课的教学效益是极低的。
  因此,好的学习不是来自教师找到了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而是来自给学习者更好地机会去建构。教学中只有学生在自己的每一次挫折中寻找不成功的原因,并通过自己理性的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这比学生沿着教师正确的指导,成功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更让学生信服,也更能被学生掌握。
    

+《谨防科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小学科学 更新

小学科学 热门排行